火力發電廠生產過程,簡述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1、簡述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火力發電的生產過程如下:
火力發電廠由三大主要設備——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及相應輔助設備組成,它們通過管道或線路相連構成生產主系統,即燃燒系統、汽水系統和電氣系統。其生產過程簡介如下。
1.燃燒系統(包括鍋爐的燃燒部分和輸煤、除灰和煙氣排放系統等)。
煤由皮帶輸送到鍋爐車間的煤斗,進入磨煤機磨成煤粉,然后與經過預熱器預熱的空氣一起噴入爐內燃燒,將煤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煙氣經除塵器清除灰分后,由引風機抽出,經高大的煙囪排入大氣。爐渣和除塵器下部的細灰由灰渣泵排至灰場。
2.汽水系統(包括鍋爐、汽輪機、凝汽器及給水泵等組成的汽水循環和水處理系統、冷卻水系統等)。
水在鍋爐中加熱后蒸發成蒸汽,經過熱器進一步加熱,成為具有規定壓力和溫度的過熱蒸汽,然后經過管道送入汽輪機。在汽輪機中,蒸汽不斷膨脹,高速流動,沖擊汽輪機的轉子,以額定轉速(3000r/min)旋轉,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帶動與汽輪機同軸的發電機發電。
在膨脹過程中,蒸汽的壓力和溫度不斷降低。蒸汽做功后從汽輪機下部排出。排出的蒸汽稱為乏汽,它排入凝汽器。在凝汽器中,汽輪機的乏汽被冷卻水冷卻,凝結成水。凝汽器下部所凝結的水由凝結水泵升壓后進入低壓加熱器和除氧器,提高水溫并除去水中的氧(以防止腐蝕爐管等),再由給水泵進一步升壓,然后進入高壓加熱器,回到鍋爐,完成水—蒸汽—水的循環。給水泵以后的凝結水稱為給水。
汽水系統中的蒸汽和凝結水在循環過程中總有一些損失,因此,必須不斷向給水系統補充經過化學處理的水。補給水進入除氧器,同凝結水一塊由給水泵打入鍋爐。
3.電氣系統(包括發電機、勵磁系統、廠用電系統和升壓變電站等)。
發電機的機端電壓和電流隨其容量不同而變化,其電壓一般在10~20kV之間,電流可達數千安至20kA。因此,發電機發出的電,一般由主變壓器升高電壓后,經變電站高壓電氣設備和輸電線送往電網。極少部分電,通過廠用變壓器降低電壓后,經廠用電配電裝置和電纜供廠內風機、水泵等各種輔機設備和照明等用電。
:
火力發電過程,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燃燒時產生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的程序。按其功用可分為兩類,即凝汽式和熱電式。前者僅向用戶供應電能,而熱電除供給用戶電能外,還向用戶供應蒸汽和熱水等熱能,即所謂的“熱電聯合生產”。 火電各廠的容量大小各異,具體形式也不盡相同,但就其生產過程來說卻是相似的。上圖是凝汽式和燃煤式的生產過程示意圖。
百度百科 火力發電過程
2、火力發電廠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流程如下:
1、煤炭在鍋爐中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化學能→熱能】
2、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高壓蒸汽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后,形成凝結水汽;【熱能→機械能】
3、 冷卻水與凝結水汽熱交換,凝結水汽繼續循環,吸收燃燒熱產生高壓蒸汽;冷卻水獲得熱量用于城市的集中供暖和供熱;(家住電廠附近暖氣比較旺就是這個原因)【熱能→集中供暖、供熱】
4、 高壓蒸汽推動轉子轉動發電;【機械能→電能】
現代化火電廠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生產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它由下列5個系統組成:燃料系統、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控制系統。
在上述系統中,最主要的設備是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它們安裝在發電廠的主廠房內。主變壓器和配電裝置一般裝放在獨立的建筑物內或戶外,其他輔助設備如給水系統、供水設備、水處理設備、除塵設備、燃料儲運設備等,有的安裝在主廠房內,有的則安裝在輔助建筑中或在露天場地。
火電廠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將其熱量釋放出來,傳給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以驅動發電機輸出電能。到80年代為止,世界上最好的火電廠的效率達到40%,即把燃料中40%的熱能轉化為電能。
:百度百科-火力發電廠
3、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是怎樣的?
火力發電廠(以燃煤發電廠為例)主要生產過程是:
1、儲存在儲煤場(或儲煤罐)中的原煤由輸煤設備從儲煤場送到鍋爐的原煤斗中,再由給煤機送到磨煤機中磨成煤粉。
2、煤粉送至分離器進行分離,合格的煤粉送到煤粉倉儲存(倉儲式鍋爐)。
3、煤粉倉的煤粉由給粉機送到鍋爐本體的噴燃器,由噴燃器噴到爐膛內燃燒(直吹式鍋爐將煤粉分離后直接送入爐膛)。
4、燃燒的煤粉放出大量的熱能將爐膛四周水冷壁管內的水加熱成汽水混合物。
5、混合物被鍋爐汽包內的汽水分離器進行分離:分離出的水經下降管送到水冷壁管繼續加熱;分離出的蒸汽送到過熱器,加熱成符合規定溫度和壓力的過熱蒸汽,經管道送到汽輪機作功。
6、過熱蒸汽在汽輪機內作功推動汽輪機旋轉,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
7、發電機發出的三相交流電通過發電機端部的引線經變壓器升壓后引出送到電網。
8、在汽輪機內作完功的過熱蒸汽被凝汽器冷卻成凝結水,凝結水經凝結泵送到低壓加熱器加熱,然后送到除氧器除氧,再經給水泵送到高壓加熱器加熱后,送到鍋爐繼續進行熱力循環。再熱式機組采用中間再熱過程,即把在汽輪機高壓缸做功之后的蒸汽,送到鍋爐的再熱器重新加熱,使汽溫提高到一定(或初蒸汽)溫度后,送到汽輪機中壓缸繼續做功。
4、火力發電廠的分類,其電能生產過程及其特點
一、分類
1、按燃料分
燃煤發電廠,燃氣發電廠,余熱發電廠,以垃圾及工業廢料為燃料的多種發電廠。
2、按原動機分
凝氣式汽輪機發電廠,燃氣輪機發電廠,蒸汽—燃氣輪機發電廠等。
3、按輸出能源分
凝汽式發電廠(只發電),熱電廠(發電兼供熱)。
二、火力發電廠生產過程
煤在爐膛內燃燒,產生高溫煙氣;煙氣在煙道內流動并對各換熱器內的水和水蒸汽放熱,將未飽和水(來自汽輪機高壓加熱器)逐步加熱至過熱蒸汽。
再送往汽輪機做功,高溫高壓的蒸汽經過汽輪機級(由噴管和動葉片組成)后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進電機轉子轉動并而帶動切割磁力線而發出電力。
在汽輪機做完功的濕蒸汽排進凝汽器,被循環水冷卻后凝結成凝汽器壓力下的飽和水,經凝結水泵升壓后,流過低壓加熱器,利用汽輪機的抽汽加熱后送進除氧器中加熱并除氧,再經給水泵升壓后經高壓加熱器進一步加熱后送回鍋爐。
火電廠的生產過程就是不斷重復上述循環的過程。
三、特點
1、 布局靈活,裝機容量的大小可按需要決定。
2、 建造工期短,一般為水電廠的一半甚至更短。一次性建造投資少,僅為水電廠的一半左右。
3、 煤耗量大,目前發電用煤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25%左右,加上運煤費用和大量用水,其生產成本比水力發電要高出3—4倍。
4、 動力設備繁多,發電機組控制操作復雜,廠用電量和運行人員都多于水電廠,運行費用高。
5、 汽輪機開、停機過程時間長,耗資大,不宜作為調峰電源用。
6、 對空氣和環境的污染大。
電廠鍋爐由鍋爐本體設備和輔助設備組成。
鍋爐本體設備包括汽水系統和燃燒系統以及爐墻、鍋爐構架等。汽水系統主要由省煤器、汽包、下降管、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聯箱等組成。燃燒系統主要由爐膛、煙道、燃燒器、空氣預熱器等組成。
鍋爐輔助設備主要有通風設備、輸煤設備、制粉設備、給水設備、除塵設備、除灰設備、自動控制設備、水處理設備及鍋爐附件(安全門、水位計、吹灰器、熱工儀表)等。
來源:百度百科-火力發電廠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