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原理,火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火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火力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能量轉換。
發電機中,經空氣濾清器過濾產生潔凈空氣,由噴油嘴噴射出高壓霧化柴油,這兩種氣體在汽缸內進行充分的混合,活塞向上運動擠壓該混合氣體,體積縮小使得溫度升高。
溫度升高至一定溫度后點燃柴油,混合氣體劇烈燃燒使得體積膨脹,進而推動活塞向下。柴油機就是利用這種原理驅動發電機進行運作,將柴油的能量轉化為電能。
火力發電廠介紹:
火力發電廠簡稱火電廠,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它的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燃燒時加熱水生成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后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原動機通常是蒸汽機或燃氣輪機,在一些較小的電站,也有可能會使用內燃機。它們都是通過利用高溫、高壓蒸汽或燃氣通過透平變為低壓空氣或冷凝水這一過程中的壓降來發電的。
2、火力發電廠工作原理是什么
火力發電廠主要包括哪些設施,以及其作用是什么,比如廠房,集控機房等的作用之類是什么
3、火力發電原理
1、煤炭在鍋爐中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化學能→熱能】
2、.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高壓蒸汽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后,形成凝結水汽;【熱能→機械能】
3、冷卻水與凝結水汽熱交換,凝結水汽繼續循環,吸收燃燒熱產生高壓蒸汽;冷卻水獲得熱量用于城市的集中供暖和供熱;(家住電廠附近暖氣比較旺就是這個原因)【熱能→集中供暖、供熱】
4、高壓蒸汽推動轉子轉動發電;【機械能→電能】
火力發電一般是指利用可燃物燃燒時產生的熱能來加熱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水蒸氣,然后再由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發電的方式的總稱。以可燃物作為燃料的發電廠統稱為火電廠 。
火力發電廠主要設備系統包括:燃料供給系統、 給水系統、蒸汽系統、冷卻系統、電氣系統及其他一些輔助處理設備。
火力發電是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 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的三大主機設備之一,伴隨著我國火電行業的發展而發展。
當環保節能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時,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
至2010年底,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全部火電機組容量的60%以上。火電行業的“上大壓小”也推動了電站鍋爐向高參數、大容量方向發展。此外,循環流化床、IGCC等清潔煤技術逐漸成熟,應用也日益廣泛,從而推動了CFB鍋爐與IGCC氣化爐的發展。
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國火電項目數量出現猛增。近期,中電聯發布《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15年9月底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同比降幅擴大。一邊是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同比大幅下降,一邊是各地新批火電項目眾多,2015年火電的爆發式增長值得仔細回味。
4、火力發電原理
火力發電一般是指利用可燃物燃燒時產生的熱能來加熱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水蒸氣,然后再由水蒸氣推動發電機來發電的方式的總稱。
多數火電廠采用煤炭作為一次能源,利用皮帶傳送技術,向鍋爐輸送經處理過的煤粉,煤粉燃燒加熱鍋爐使鍋爐中的水變為水蒸汽,經一次加熱之后,水蒸汽進入高壓缸。為了提高熱效率,應對水蒸汽進行二次加熱,水蒸汽進入中壓缸。通過利用中壓缸的蒸汽去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
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類正盡力開發核能發電、核聚變發電以及高效率的太陽能發電等,以求最終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能源問題。目前我國發電供熱用煤占全國煤炭生產總量的50%左右。大約全國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電產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煤電排放。
火力發電歷史:
最早的火力發電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車站的火電廠實現的。隨著發電機、汽輪機制造技術的完善,輸變電技術的改進,特別是電力系統的出現以及社會電氣化對電能的需求,20世紀30年代以后,火力發電進入大發展的時期。
火力發電機組的容量由200兆瓦級提高到300~600兆瓦級(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電機組達1300兆瓦。大機組、大電廠使火力發電的熱效率大為提高,每千瓦的建設投資和發電成本也不斷降低。
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電廠是日本的鹿兒島火電廠,容量為4400兆瓦。但機組過大又帶來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發電單機容量穩定在300~700兆瓦。其所占中國總裝機容量約在70%以上。火力發電所使用的煤,占工業用煤的50%以上。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