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加偏旁,“火”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有哪些?
1、“火”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有哪些?
“火”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燈、秋、伙、煙、灰、炒、燃、炮、炸、燎、爛、滅、燦、靈、災、焰、燉、炎、燒、煤、灶、烙、爍、炯、炫、烘、烤、爐、煌、燥、炕、煩、灸、熄、煉、燙、熒、爆、熨、熳、耿、炊、煜、燼、焐、炬
關于火字的演變過程:
火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是一個象形字,形狀像物體燃燒時光、焰迸射之形。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字在字體上發生了變化,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演變過程。在這個演變過程中,火字的基本形象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細微差別仍舊存在。例如,金文中火字訛變為船錨的形狀表現火苗的象形,又訛變成火苗的象形加兩點,其中兩點表示火苗中有東西向旁邊迸發出來,整個字描繪的是火向四周發光發熱的象形。而在小篆中,火字基本統一,訛變為“人+兩點”的寫法,字形呈縱式。在現代楷書印刷體中,火字義為“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除此之外,火字還有其他引申義,如緊急、指槍炮彈藥等。
2、“火”字加偏旁能組成哪些字?
“火”字可以加的偏旁有:
加部首“亻”,“伙”:大伙、伙伴、同伙、伙耕、結伙。
加部首“禾”,“秋”:秋天、深秋、秋風、金秋、秋季。
加部首“耳”,“耿”:耿耿、耿介、耿直、雄耿、耿懷。
加部首“犭”,“狄”:北狄、狄人、班狄、徦狄、狄狄。
加部首“疒”,“疢”:疢疾、疢癘、美疢、痾疢、感疢。
火。
拼音 huǒ
部首 火
筆畫 4
五筆 OOOO
解釋:
(1)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
(2)緊急。
(3)指槍炮彈藥等。
(4)發怒,怒氣。
(5)中醫指發炎、紅腫、煩躁等的病因。
(6)形容紅色的。
(7)古代軍隊組織,一火十個人。
(8)姓。
組詞:
(1)火把:供夜行照明用的火炬。
(2)滅火:把火弄滅,使發動機熄火。
(3)發火:發脾氣,激怒。
(4)去火:中醫指除去體內的火氣。
(5)火電:利用煤等燃料燃燒釋放的能量進行發電。
3、“火”可以加什么偏旁組成新的字?
1、火+亻=伙
2、火+禾=秋
3、火+耳=耿
4、火+犭=狄
5、火+宀=災
詳細解釋:
一:伙[ huǒ ]
基本解釋
1、同伴,一同做事的人 :同伙兒。伙伴(亦作“火伴”)。
2、集體所辦的飯食 :伙食。
3、舊指店員 :伙計。
4、結伴,聯合起來 :合伙。散(sàn)伙。
二:秋[ qiū ]
基本解釋
1、一年的第三季 :秋季。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
2、莊稼成熟的時期 :麥秋。
3、指一年 :千秋萬代。
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5、姓。
6、一種運動和游戲用具稱“秋千”。
三:耿[ gěng ]
基本解釋
1、光明 :耿耿(a.光明,如“耿耿星河”;b.形容忠誠,如“忠心耿耿”;c.心里老想著不能忘,如“耿耿于懷”)。
2、有骨氣,剛正不阿 :耿節(堅貞的節操)。
3、姓。
四:狄[ dí ]
基本解釋
1、中國古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于齊、魯、晉、衛、宋、鄭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因為他們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稱“北狄”(亦作“翟”)。
2、秦漢以后,中國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3、古代最下級的官吏。
4、有力的麋鹿。
4、火字可以加什么偏旁?
火字可以加部首“亻”——伙、加部首“禾”——秋、加部首“耳”——耿、加部首“钅”——鈥、加部首“犭”——狄、加部首“疒”——疢、加部首“口”——吙,等等。
一、伙
1、拼音:huǒ
2、釋義:同伴,一同做事的人。
3、筆順:撇、豎、點、撇、撇、捺
4、組詞:大伙、伙伴、伙耕、結伙、入伙
二、秋
1、拼音:qiū
2、釋義:一年的第三季。
3、筆順:撇、橫、豎、撇、點、點、撇、撇、捺
4、組詞:金秋、秋季、秋思、秋涼、秋天
三、耿
1、拼音:gěng
2、釋義:光明。
3、筆順:橫、豎、豎、橫、橫、提、點、撇、撇、捺
4、組詞:耿耿、耿介、耿懷、耿光、耿餅
四、狄
1、拼音:dí
2、釋義:中國古族名。春秋前,長期活動于齊、魯、晉、衛、宋、鄭等國之間,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
3、筆順:撇、彎鉤、撇、點、撇、撇、捺
4、組詞:北狄、狄人、闕狄、班狄、長狄
五、疢
1、拼音:chèn
2、釋義:熱病,亦泛指病。
3、筆順:點、橫、撇、點、提、點、撇、撇、捺
4、組詞:疢癘、疢疾、痾疢、美疢、疾疢
:
百度百科-伙
百度百科-秋
百度百科-耿
百度百科-狄
百度百科-疢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