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巖石,火山巖石含有什么成份?
1、火山巖石含有什么成份?
(一)巖石的成分
1.巖漿巖的礦物成分:主要決定于巖漿的化學成分。組成巖漿巖的最主要的礦物有:石英、正長石、斜長石、云母、角閃石、輝石和橄欖石等。
2.沉積巖的組成物質:沉積巖的物質組成是原先形成的三大類巖石的碎屑和溶解物質,共有四類:第一類是碎屑物質,大部分是原巖經物理風化后繼承下來的抗風化能力強的礦物,如石英、白云母等礦物顆粒;一部分是巖石的碎屑;還有其他方式產生的一些物質,如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等。第二類是含鋁硅酸鹽類的原巖經過化學風化作用后產生的粘土礦物,如高嶺石等。第三類是化學沉積礦物,從溶液中沉淀結晶形成的礦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第四類是有機質和生物殘骸,如貝殼、泥炭及其他有機質等。此外,還有把沉積物顆粒膠結起來的膠結物。膠結物的性質對沉積巖的抗水性和力學強度以及抗風化能力有很大影響,常見的有:硅質的(Si02),鈣質的(CaC03),鐵質的(FeO或Fe203,黃褐色或磚紅色)和泥質的(粘土礦物)。這四種膠結物中以硅質膠結的硬度最大,抗風化力最強;鈣質、鐵質次之;泥質膠結物硬度最小,且遇水后很容易軟化。
3.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組成變質巖的礦物有兩類,第一類是與巖漿巖或沉積巖共有的礦物,如石英、長石、云母、角閃石、輝石和方解石等;第二類是變質巖特有的礦物,如滑石、綠泥石、蛇紋石等,它們是在變質過程中新產生的變質礦物。
(二)巖石的結構
1.巖漿巖的結構:巖漿巖的結構特征是巖漿成分和巖漿冷凝時物理環境的綜合反映。按照礦物的結晶程度、顆粒大小和均勻程度,可將結構分為三類:
全晶質結構 巖石全部由結晶的礦物顆粒組成。其中同一種礦物的結晶顆粒大小近似者,稱為等粒結構;如結晶顆粒大小懸殊,則稱為似斑狀結構。全晶質結構主要為深成巖和淺成巖的特征。
半晶質結構 巖石由結晶的礦物顆粒和部分未結晶的玻璃質組成,結晶的礦物如顆粒粗大,晶形完好,就稱為斑狀結構。半晶質結構主要為淺成巖所具有,在部分噴出巖中有時也能看到。
非晶質結構 又稱為玻璃質結構。巖石全部由熔巖冷凝的玻璃質組成。非晶質結構為部分噴出巖所具有。
2.沉積巖的結構:沉積巖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其形狀一般可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和生物結構。
碎屑結構 是由碎屑物質被膠結物膠結而成的一種結構。通常按碎屑的大小、形狀和膠結形式可細分為各種碎屑巖,如火山角礫巖、凝灰巖、礫巖、砂巖、粉砂巖等。
泥質結構 是主要由小于0.005mm的粘土礦物組成的、比較均一致密的、質地較軟的結構。是泥巖、頁巖等粘土巖的主要結構。
結晶結構 由溶液中沉淀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由沉淀生成的晶粒極細,經重結晶作用晶粒變粗,但一般多小于1mm。結晶結構為石灰巖、白云巖等化學巖的主要結構。
生物結構 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是生物化學巖所具有的結構。
3.變質巖的結構:大多數變質巖是經過重結晶作用后形成的巖石,幾乎都含有結晶的顆粒,因此其結構常與巖漿巖的晶粒結構相似,所以其結構命名上加“變晶”一詞以示區別。根據變質作用進行的程度,可以分為變晶結構和變余結構。
變晶結構 它是變質巖最常見的結構,一般分為:等粒變晶結構,它與巖漿巖的等粒結構近似,如大理巖和石英巖等;斑狀變晶結構,它與巖漿巖的斑狀結構近似,如片麻巖等;鱗片變晶結構,它是由鱗片狀礦物沿一定方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各種片巖都具有這種結構。
變余結構 由于變質作用進行不徹底,在變質巖中的個別部分殘留著原來巖石的結構。
例:某種巖石的結構特征為全晶質結構,據此可以推斷該巖石屬于(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答案:A
(三)巖石的構造
1.巖漿巖的構造:巖漿巖的構造特征,主要取決于巖漿冷凝時的環境。最常見的構造有:
塊狀構造 巖石中礦物晶粒無定向排列,不顯層次,呈致密塊狀。具有等粒結構和斑狀結構的巖石常呈塊狀構造,如花崗巖、花崗斑巖等深成巖石或淺成巖石。
流紋狀構造 巖石中有不同顏色的條紋,或有拉長氣孔以及有長條狀礦物沿著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外貌特征,稱為流紋狀構造。這是因為噴出地表的巖漿是在緩慢流動過程中迅速冷凝而成的。這種構造僅出現于噴出巖中,如流紋巖。
氣孔狀構造 巖石中分布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氣孔,稱為氣孔狀構造。 這是巖漿噴出地表降壓時,由于其表層散熱迅速而凝成硬殼,遂使部分氣體無法逸出而占據空間形成的。氣孔狀構造常為玄武巖等噴出巖所具有。
杏仁狀構造 巖石中氣孔若在后期為硅、鈣等物質充填,便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如某些玄武巖和安山巖等噴出巖的構造。氣孔狀構造和杏仁狀構造多分布于熔巖的表面。
2.沉積巖的構造:沉積巖最顯著的特征是具有層理構造,它是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條件下先后沉積下來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物質成分、顏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而顯示出來的成層現象。沉積巖的層理構造反映了沉積巖的形成環境,這是沉積巖區別于其他巖類的最明顯的特征之一。
由于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類型。常見的有水平層理(圖1
2、火山爆發形成的巖石種類
火山爆發形成的巖石屬于噴出型巖漿巖,簡稱噴出巖,由于巖漿冷卻凝結的時間短,因此噴出巖難以看到明顯的結晶,其特征有,多含氣孔,常見流紋。典型的噴出巖為玄武巖。
侵入型巖漿巖(不屬于火山巖),最終沒能噴出地表,只是侵入地殼上部,因此冷卻凝固時間長,有明顯的結晶現象。如著名的建筑材料——花崗巖,是由石英、長石、云母等礦物組成,結晶很明顯。
石灰巖、礫巖、砂巖、頁巖等都屬于沉積巖,是在風吹、雨打、日曬、生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典型特征是有層理、有化石。
另一種著名的建筑材料——大理巖屬于變質巖,是巖石在高溫高壓下,成份、性質發生改變后形成的。如,石灰巖受熱變成大理巖,頁巖受擠壓變成板巖。
3、火山巖和普通石頭有什么區別,怎么判斷?
火山巖和普通石頭主要有以下區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判斷:
1、形成的原因不一樣
火山巖是是火山爆發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火山噴發時噴發出來的巖漿有氣體渣、固體巖漿,艷磊石材,溫度和壓力迅速下降,發生了化學和物理變化,所以巖漿就變成了火山巖;
普通石頭一般是由大巖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巖體,多依附于大巖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
2、組成成分一樣
火山巖含有大量硅、鉀、鈉、鐵、鎂、26種礦物元素,以及銅、鋅、鉻、鎳、錳等物質;普通石頭一般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硅組成。
3、用途不一樣
火山巖石質堅硬,可用以生產出超薄型石板材,經表面精磨后光澤度可達85度以上,色澤光亮純正,外觀典雅莊重,廣泛用于各種建筑外墻裝飾及市政道路廣場、住宅小區的地面鋪裝;
普通石頭在現代生活中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混凝土,制造水泥乃至用水泥、砂子、卵石或碎石配制混凝土都是石頭。
來源:百度百科-石頭
4、火山巖特有的巖石結構是什么?
火山巖是一種火成巖,也被稱為噴出巖,是由火山噴出的巖漿在地表迅速冷卻凝固後形成的巖石,由於冷卻速度很快,一般噴出巖的結構會形成細粒、隱晶,或形成玻璃質,經常包含有碎屑和斑晶;含有斑晶的稱為「某某斑巖」,比如英安斑巖、流紋斑巖等等,巖石中及含有斑晶也含有碎屑,大些的碎屑則稱為角礫。
噴出巖由於冷卻很快,有時其中氣體無法逸出,形成很小的氣泡,最典型的如浮巖,由於含氣量大,造成比重小,甚至能在水中漂浮。
噴出巖中含矽量低的一般稱為玄武巖,含矽量高的為流紋巖,此外矽含量中等的還有安山巖、粗面巖和英安巖等?;鹕絿姵龅幕鹕交液退樾紩纬赡規r。其實就是一一對應了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花崗巖巖漿化學成分對應的巖類:蛇綠巖套(輝長巖、輝綠巖等),閃長巖,花崗閃長巖,花崗巖。只是說在成因上一個是噴出巖,一個是潛伏巖。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