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夢幻般的湖,初二語文《青海湖,夢幻般的湖》課文
1、初二語文《青海湖,夢幻般的湖》課文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我們同啟明星上路了.和我們一起上路的,還有各種各樣撲朔迷離的高原夢。汽車在青藏公路上行駛。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靜。我在輕輕的搖晃中,繼續在那神奇的高原夢中徜徉。
身子猛地朝前一傾,我從睡夢中驚醒。身旁年輕的司機,此時輕輕地說了聲:“青海湖到了,下車看看吧!”
我撲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雨后甜潤的空氣。瞬間,我驚住了,像是無意中撲進一幅巨大的畫卷。我的眼前是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一壟壟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銜接著無邊無際的藍色的水。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青海湖的藍,藍得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藍,是因為湖面高出海平面3179米,比兩個泰山還高,湖水中含氧量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鹽量在百分之零點六左右,透明度達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晶瑩明澈。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萬里無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綠的草灘,草灘上聳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巒,銀色的公路像是一條哈達,逶迤著伸向遙遠的地方……草灘上那幾匹漫步的牦牛,顯得分外悠閑。我獨自默默地佇立著,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經領略過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南湖的遼闊,以及鄱陽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笑語……可是此時,我卻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著,當年大自然在創造青海湖的時候,一定毫不猶豫地甩下那些精細的刻刀,酣暢淋漓地揮舞著最大的畫筆,一抹黃,一抹綠,一抹藍……盡情潑灑。因此,留下了這沒有絲毫粉飾和雕琢的湖,留下這粗獷的美,自然的美,質樸的美。
青海湖還是鳥的世界,是個絕妙的世外桃源。不然,為什么會一年又一年地吸引著數萬乃至數十萬不同種類的水鳥呢?那紅的、藍的、花的鳥兒,甚至那潔白的天鵝、美麗的鳳頭潛鴨、歡快的云雀、優雅的黑頸鶴,年復一年地從我國江南,從東南亞,從尼泊爾,從印度,飛到這里,在這里暢游嬉戲,悠然自鳴,在這里安家落戶,繁衍后代。只有這神奇、美麗、和平的地方,才能成為生氣勃勃的鳥的世界,成為繁榮昌盛的鳥的王國啊!還有那滿湖歡快地暢游著的魚兒,恐怕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吧。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
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
啊,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把握本文的情感線索及觀察順序,培養學生觀察景物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述的方法。
(3)學習本文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閱讀方式了解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把握本文的情感線索及觀察順序。
(2)通過朗讀品位賞析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
(3)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青海湖的美麗,使學生更加熱愛多姿多彩的祖國。
(2)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作者的描寫,從中體會青海湖夢幻般的美。
(2)品味賞析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線索。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2005年7月,第四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拉開了
(多媒體配樂展示環湖賽圖片)
帷幕。這一賽事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不僅僅因為比賽的激烈,還因為比賽的地點在青海湖畔。
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馮君莉走進青海湖(多媒體出示課題),去感受它夢幻般的美。
(設置意圖:利用多媒體在悠揚的鋼琴曲中展示“環湖賽”及青海湖風光圖片,意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營造最佳學習氛圍。只有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才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二 自讀感知,合作解讀
(一)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動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課文。
(二)合作交流,解讀課文
為了更好地領略青海湖的美,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1、作者按怎樣的順序觀賞的青海湖?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了青海湖的美?3、文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劃出文中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活動:(1)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到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
(2)班內交流。
師生共同明確:
問題1
“青海湖到了,”——到達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觀賞草灘
“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觀賞湖水
“再順眼望去,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觀賞烏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觀賞萬里晴空
“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巒。”——觀賞草灘與山巒
“陽光越來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搖曳曳倒映出三五個島嶼的輪廓”——觀賞海島
“我們沿著綠色的草灘,沿著藍色的湖畔,繼續趕路了。”——觀賞結束
教師小結:作者敘述、描寫由近及遠、由天空到地面,很有層次。
問題2:
青海湖美在
(1) 湖水藍得醉人;
(2) 環境氛圍清新幽靜;
(3) 神話傳說神奇迷人;
(4) 鳥島神奇魚類豐富。
教師小結:作者抓住青海湖景物的特點,從多方面描寫了青海湖的美麗、富饒、可愛。
問題3:
夢幻。課文自始至終把“夢幻”與對青海湖的描寫結合起來,以“夢幻”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從開頭“關于高原的夢”,到撲進夢幻般的現實,使全文內容聯系自然,結構顯得緊密。文中多次將現實聯系夢境,如:“是啊!我不曾領略過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那夢境的繼續?”“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這夢一般的傳說,夢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夢境來烘托現實,表現出青海湖的幽美可愛,表達了作者見到青海湖時的驚喜以及對青海湖的贊美之情。
(設置意圖:此環節強化了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與文本對話,調動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并通過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所學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三 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同學們,剛剛我們隨著馮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體配樂展示青海湖風光)浩浩青海湖,湛藍的湖水,煙波萬頃;碧綠的草灘,羊群如云;金黃的油菜花,迎風飄香;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
夢幻般的青海湖經過作者生動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馳神往。現在,我們就來品味本文生動優美的語言,領會作者是怎樣營造這夢幻般的意境的。
1、讀美文
下面請同學們從文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你認為描寫得最好的語段,大聲地、動情地朗讀,并揣摩你找到的語句好在哪里?(用了哪個詞或哪種修辭手法,達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2 品美點
哪位同學愿意把你欣賞到的美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生活動:(班內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好在哪里。
示例:
1)“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句中運用疊詞“綠茵茵”“黃燦燦”,突出了草灘黃綠相間,色彩艷麗,引人注目,而且表現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滿蓬勃生機的景象。
2)“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種人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句中連續運用比喻寫出了湖水的特點,生動貼切。玻璃是透明、極少雜質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來比喻漣漪,突出了它柔軟順滑、透明潔凈的特點;小姑娘的眼睛是閃亮、富有生氣的,用“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來比喻漣漪,寫出了湖水富有動感、藍得發亮的特點。同時運用疊詞“水靈靈”寫出了水面波動的情景,“藍晶晶”恰當表現了湖水藍得發亮的特點,使湖水顯得更嬌美可愛。
3)“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運用排比寫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處都是清新的空氣。句中運用疊詞“甜絲絲”“涼爽爽”既摹寫出了空氣的性狀,又表現出了作者心情舒暢,心曠神怡的心理感受。
4)“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句中“一群群”“一層層”寫出了魚兒之多;“金燦燦”“紅艷艷”描繪出魚的黃與紅的色彩,鮮艷燦爛,光彩奪目。
5)“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它翻滾著,好似奔騰的駿馬。”運用比喻,以“奔騰的駿馬”比喻烏云,生動地表現出了烏云的動態美。
6)“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將湖水的藍與“海洋”“天空”的藍作對比,突出了湖水藍得純正、深沉。
7)“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運用排比寫出了湖水的特點:純凈、深湛、溫柔恬雅。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交流討論非常熱烈,可以感受到大家真正領悟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本文語言生動優美,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正是因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疊詞以及多種修辭手法,達到了景美文更美的效果。(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
疊詞具有明顯的描寫性和形象色彩。使用疊詞,既起到了強調作用,使形象鮮明活躍,又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具有音樂美。
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可以突出景物的特點,給人以深刻印象。
運用排比敘寫景物,使語意豐滿,語勢連貫流暢
運用對比更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
以上正是同學們應該學習和吸收的地方。
(設置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意在激發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領會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疊詞以及多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四 拓展延伸,仿寫佳句
同學們品味了美的語言,是不是胸中也涌動著創作的激情。下面就用你們的慧眼來發現美、欣賞美,并用手中的筆來描繪它。(多媒體展示一組風景圖片)請大家任選其中一幅畫,抓住景物特點,按一定的觀賞順序,用一、兩句話進行描寫。(至少用上一兩個疊詞或一種修辭手法。)
學生活動:自由仿寫。(教師巡視)
哪位同學展示一下你的寫作才華?
學生活動:班內交流,師生點評。
教師小結:今天同學們不但品味了大作家生動優美的語言,而且還學以致用,寫出了不少的佳句,體驗到了小小的成功。課上時間有限,希望大家課下多留心生活,勤練筆,用手中的筆記錄下生活中的美。
(設置意圖:此環節意在調動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學習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觀察及表達能力。)
五 鏈接生活
每一處美景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恩賜,人們在享有它們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它們。作者當年是帶著矛盾和擔心離開青海湖的。十幾年過去了,青海湖的現狀不容樂觀,青海湖的未來更令人擔憂。請同學們看一則資料。(多媒體展示青海湖的現狀資料)
學生活動:閱讀資料。
教師:俯瞰青海湖,它就像“地球母親的最后一滴眼淚”。(多媒體展示青海湖俯瞰圖)同學們有什么好的措施或想法,既可以開發旅游資源、發展經濟,又不破壞環境呢?
學生活動:提出具體措施或環保標語。
教師小結:環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大自然是有靈性的,希望同學們把這些想法落實到行動中,并呼吁更多的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設置意圖:此環節意在使學生對自然環境有正確的認識,對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責任意識,更加珍愛大自然、珍愛我們生存的環境。)
2、《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全文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作品原文:
我們同啟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們一起上路的,還有那各種各樣的撲朔迷離的關于高原的夢。
汽車在青藏公路上行駛,但沒有往日的顛簸。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靜,細細的雨絲斜打在車窗玻璃上,雨絲中夾雜著幾聲遙遠的犬吠。我在輕輕的搖晃中,又接上了剛才的溫暖的兵站未完的夢。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從睡夢中驚醒,不解地望著身旁年輕的司機。這個自從上路就沒有說過幾句話的鐵道兵戰士,此時輕輕地說了聲:
“青海湖到了,下車看看吧!”
我撲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雨后甜潤的空氣。瞬間,我驚住了,像是無意中撲進了一幅巨大的畫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
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的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藍的深沉。青海湖的藍,藍得純凈,藍的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淌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色種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正當我折服這藍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當比喻的時候,突然記起少數民族對青海的稱呼。在蒙語里,它被叫作“庫庫諾爾”,在藏語里,它被叫作“錯溫布”,都是“青顏色的大海”之意。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藍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俗語?其實,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藍,因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兩個泰山還高,湖水中含氧量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鹽量在百分之零點六左右,透明度達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顯得更晶瑩明澈。
我明白了,難怪青海湖水要比其它的藍色顯得美,更醉人呵!再順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極的盡頭,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它翻滾著,好似奔騰的駿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綠的草灘,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褐色的山巒。
而我的腳下,銀色的公路像是一條哈達,逶迤著伸向遙遠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畫卷啊!而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氣,浸透了晨雨的滋潤,顯得這么清新,這么幽靜。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只要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我幾乎醉了,想跑,怕破壞這畫卷的安謐;想喊,又怕驚動這畫卷的寧靜。
我看著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司機,他仍舊那么肅穆,默默地望著遠處一個地方,絲毫沒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灘上那幾匹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閑。我只有獨自默默地佇立著,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經領略過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南湖的莊嚴,太湖的遼闊,以及鄱陽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笑語……可是此時,也許是偏愛的緣故,我卻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我幻想著,當年大自然這真正的造物主在創造青海湖的時候,面對偌大一塊畫簾,一定毫無猶豫地甩下那些精細的刻刀,酣暢淋漓地揮舞著最大的畫筆,一抹黃,一抹綠,一抹藍……大筆潑灑勾勒,因此,留下的這沒有絲毫粉飾和雕琢的湖,留下這粗獷的美,自然的美,質樸的美。
誰說一見鐘情總是輕浮的呢?在某種機緣下,突然遇見自己或朦朧向往或苦苦追求而未能獲得的美好的事物,怎能不一見生情呢?
是啊!我不曾領略過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懷疑這是否又是那高原奇特的夢,是那夢境的繼續?
陽光越來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遙曳曳倒映出三五個島嶼的輪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許許多多關于青海湖的神話傳說。有的說,這是當年東海老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一百零八條江河的水,匯成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為西海龍王;有的說,這是當年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漢宮,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淚下,淚水匯邁藍色的湖,隨后,文成公主又毅然決然地上路上;還有的說,這是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二郎神追趕得逃到這里,二郎神又饑又渴,發現了這個神泉……
僅僅這些神話般的傳說,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藍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動的波瀾,又似乎在悄聲敘說著青海湖遙遠的歷史,變遷的過程:早在二億三千萬年以前,這里整個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太平洋連在一起,后來,在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中,喜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古海變成了內陸盆地。
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澤形成了這個青海湖,然而那時它還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黃河。到了大約距今十三萬年,在地質學上稱為“第四紀”的時候,又一次地殼運動,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嚴嚴實實了。那條輸出湖水的河流也來了個首尾大掉頭,倒流入湖了,這就是我國罕見的,自東向西的倒淌河。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東山、石義島,以及那馳名中外,像一尾頑皮的黑蝌蚪似的鳥島,娓娓動聽的傳說就更多了。
這是鳥兒的世界,是個絕妙的世外桃源,不然,為什么會一年又一年地吸引著數萬至數十百千萬不同種類的水鳥呢?那紅的、藍的、花的鳥兒,甚至那潔白的天鵝、美麗的鳳頭潛鴨、歡快的云雀、優雅的黑頸鶴都年復一年地從我國江南,從東南亞、尼泊爾,從印度,飛到這里,在這里飛旋蕩漾,悠然自鳴,在這里安家落戶,繁衍后代。只有這神奇、美麗、和平的得天獨厚的地方,才能夠成為生氣勃勃的鳥的世界,成為繁榮昌盛的鳥的王國啊!
還有那滿湖歡快地暢游著的魚兒,恐怕誰也說不清究意有多少儲量吧。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捕魚隊拉網捕魚,網特別重,全體人員都上了陣還拉不動。最后不得不將十匹馬也派到“前線”,才把網拖了上來。一稱,足有三萬多斤。
就是在用機船捕魚的今天,也必須兩艘大船協同作業,“四萬斤魚一網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鑿開一個個洞,然后在洞口點燃篝火,那成群結隊的魚兒便會飛快地涌來,一條條自動地從洞口躍出,這就是膾炙人口的青海“冰魚”呢。那情景,那氣氛,該會換來多么歡暢的笑聲。
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這夢一般的傳說,夢一般的景色啊!
我們沿著綠色的草灘,沿著藍色的湖畔,繼續趕路了。盡情的美的欣賞,已使人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徹底解脫出來,我拉開車窗的玻璃,留戀地朝外看著,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時此刻,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遺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個美麗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遙遠的地方。我真想告訴所有的人們,都來觀賞青海湖獨特的美,都來領略這大自然的魅力。
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象,當成千上萬的鈔票像一條支流似地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樓,撐起遮陽的花傘,蕩起阿波羅樂曲的時候,今天這醉人的青海湖會變成一種什么景象呢?不,這是讓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現代文明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然而是不是應該給原始的純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
作者簡介:馮君莉,女,天津人,1955年出生,當代作家。她曾任青海省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多次在國內刊物發表散文、報告文學、短篇小說等文學作品。
:青海湖, 夢幻般的湖 .百度百科
3、作者為什么說青海湖是個夢幻般的湖
4、《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中畫橫線的五個句子哪些是靜態描寫?哪些是動態描寫?快點!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中畫橫線的五個句子中展現靜態描寫的是第1、2、3句,而第4、5句則是動態描寫。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一篇課文。作者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由近到遠”、“由上到下”,詳細描繪了青海湖的草灘、湖水、烏云、萬里晴空、海島,表現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文章通過優美的語言和詩一樣的文字,描寫了青海湖的美麗神奇,表達了作者對美麗大自然的神往,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文中的小標題,個個都提到“夢”,其間含義有內在聯系,又有發展深化。全篇從不同的方面描述青海湖夢幻般的景象,描述作者游歷青海湖的感覺,“夢”是貫穿文中的一條線索。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