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賦,駱駝賦的作品簡介
1、駱駝賦的作品簡介
駱駝賦是一篇辭賦作品,作者是著名的辭賦家天山客(王宇斌)先生。此篇駱駝賦對駱駝進行了全面綜合的描述,不但形態逼真,而且對于駱駝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從艱苦的戈壁和沙漠環境中將駱駝這種沙漠之舟凸顯出來,作者筆下的駱駝不但偉岸形高,而且具有堅毅的耐力。作者對駱駝這樣描述:“食粗草、繕性情、駢厚掌、薄嗜欲。為人遮風擋沙,跪而不失威儀。負重無怨無悔;品行可歌可泣。”
駱駝賦這篇辭賦值得稱道,不全是因為其文采高、筆力矯建,更因為此篇文章揭示出了一種駱駝精神,是任重道遠、任勞任愿、無怨無悔的精神,是創業者的寫照。在文中雖然沒有從駱駝聯想到人,但折射出來的駱駝精神令人為之振奮。一幅沙漠駱駝旅行圖頓時呈現在眼前:“縱遇走石迷天、狂風肆虐、滴水難求、炙烤無蔽,仍執著而跋涉,不改奮進之目標;一路金鈴,灑下如花之足跡。”
2、駱駝賦原文
1954年,當第一支石油勘探隊踏入這浩瀚的“生命禁區”時,運載物資、陪伴他們前行的只有“沙漠之舟”——駱駝。
一次,一個8個人的勘探小分隊在大風中迷了路,他們走了六天,一峰饑渴難忍的駱駝猝然倒地,它張著大嘴,仰天長嘯……
駝工向隊長苦苦哀求:“給它點水吧,救救它吧。”
隊長姓葛,他望望烏孜別克族向導阿吉老人,老人望望僅剩下的兩桶水,堅定地搖搖頭。全隊人都明白了,面向駱駝脫帽肅立。
隊伍行進不足十米遠時,那峰駱駝竟頑強地支撐起前蹄,毅然站立起來,邁著沉重的駝步,蹣跚著,一步、一步向勘探隊走來……
駝工再次跪倒在地,失聲大哭:“救救它吧……”
全隊的人都被那駝步聲和這嘶喊聲震撼得落下了熱淚,誰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了。
葛隊長急了,他仰天長嘆一聲,甩下一串熱淚,從保衛人員肩上取下一支槍,沖天掃了一梭子子彈,大喊:“我的權力是戰勝死亡,全隊立即出發!”他的聲音在戈壁灘的上空回蕩。
隊伍出發了,誰也不敢回頭再看一眼那峰駱駝。那峰不屈的駱駝站起來又倒下,倒下又站起來……
傍晚,隊伍終于找到據點,駝工顧不上吃飯,灌了一桶水,剛要走。阿吉老人攔住了他:"小伙子,不能去,會迷路的。"駝工說:"不會,有月光,我順著駝印走……"
駝工走了,再也沒回來。
后來,勘探隊在一個叫"開特米里克"的地方找到了他。在鹽堿灘上,他仰天長臥,已成為不朽的人,上衣撕開,袒(tan)露的胸膛上留下無數條深深的血跡,上衣兜里,只有5元人民幣。這錢是他第一個月留下的工資,準備寄給河北老家雙目失明的老母親。
"開特米里克",蒙語為小山包。隊員們在這個小山包上安葬了這位十八歲的年輕人。
"開特米里克",這個沙礫堆就的金燦燦的小山包,深情地包容了這位在青海油田死亡檔案里記載的倒在勘探路上的第一個人。他叫范介民。
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揭示并升華了全文的主題。
今年秋天,我再次返回我在那里生活了28年的青海柴達木。當我站在"開特米里克"面前時,那峰駱駝又出現在我眼前,我也仿佛聽見范介民說:我永遠和駱駝同在了。
不遠處,已建成百萬噸的油田,鉆塔林立,鉆機轟鳴,現代化運輸車隊川流不息。油沙山下,聳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書寫著:為勘探和開發油沙山而獻身的烈士永垂不朽!
我們來到紀念碑下,凝視著遠方。遠方,范介民牽著駱駝向我們走來。31年了,他和那峰駱駝一直走向我的心靈深處。
3、駱駝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駱駝賦》是一篇震撼人心的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作品。作者通過對頑強堅韌的駱駝和英勇獻身的駝工的刻畫,熱情地歌頌了珍愛生命、為搶救國家的公共財產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以及“為勘探和開發油沙山而獻身的”烈士們,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生命物質的熱愛之情和對人類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 文章標題為“駱駝賦”,“賦”的意思是歌頌、贊美,①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歌頌贊美駱駝對生命的渴望與執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②借物喻人,歌頌贊美了像范介民一樣如駱駝般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贊美了人珍視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對范介民的描寫,第25段對油田描寫的作用。
4、關于《駱駝賦》的幾個問題
文章講述了駝工,隊長,駱駝熱愛生命的故事,請簡要概括:
駱駝:
駝工:
隊長:
作者以“駱駝賦”為題的意圖是什么?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