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將軍白發征夫淚的全詩
1、將軍白發征夫淚的全詩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白話譯文:
看到秋天即將到來,西北邊境的景色與長江以南的景色截然不同。 頭頂上的鵝飛回南方的衡陽,一點沒有停留的意思。 這種情況不禁讓人想起想家的感受。 黃昏時,軍隊的中角爆炸,隨之而來的是周圍的聲音。 層層疊疊,木筏重,山脈固定,孤獨的大門關閉。
喝了一杯渾濁的酒,我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親人。 但是,目前的情況并不平坦,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 長笛的哨聲來自遠方,天氣寒冷,軍營已經充滿霜凍。 深夜,我仍然無法入睡。 為了操持軍隊,我的頭發變白了。 邊境一側的人們想念他們的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 有多少次他們的夢里流下了眼淚。
: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來源:百度百科-漁家傲秋思
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意思是: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出自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漁家傲·秋思》。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作品原文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白話譯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在萬里之外自己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還沒有平定,功不成名不就,又怎么可以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就已經是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穩的靜下心睡覺,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文學賞析
上片著重寫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
“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
“長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后,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
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閉”三字,它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宋朝從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
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吳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致每戰輒敗。
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筑防御工事,始終居于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于孤立狀態。
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
名家點評
宋代
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
明代
卓人月《古今詞統》:詩以窮工,惟詞亦然,“玉階獻壽”之語,不及“窮塞主”多矣。
沈際飛《草堂詩馀正集》: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不可筆記。“燕然未勒”句,悲憤郁勃,窮塞主安得有之。
沈謙《填詞雜說》:小令中調有排蕩之勢者,吳彥高之“南朝千古傷心事”,范希文之“塞下秋來風景異”是也。于此足悟偷聲變律之妙。
清代
賀裳《皺水軒詞筌》:廬陵譏范希文《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自矜“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為真元帥之事。按宋以小詞為樂府,被之管弦,往往傳于宮掖。
范詞如‘‘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將軍白發征夫淚”,令“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者聽之,知邊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觸。此深得采薇出車、楊柳雨雪之意。若歐詞止于諛耳,何所感耶。
馮金伯《詞苑粹編》卷四引《古今詞話》:范希文《漁家傲》邊愁云,詞旨蒼涼,多道邊鎮之苦。歐陽永叔每呼為窮塞主,詩非窮不工,乃于詞亦云。
先著、程洪《詞潔》:一幅絕塞圖,已包括于“長煙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詩最工、最多,不意詞中復有此奇境。
黃蘇《蓼園詞選》:《東軒筆錄》云:范希文守邊日,作《漁家傲》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苦。永叔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及王尚書素守平涼,永叔亦作漁家詞送之。其斷章曰:“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
且謂曰:“此真元帥事也。”沈際飛曰: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不可筆記。“燕然未勒”句,悲憤郁勃,窮塞主安得有之。按:文正當西夏坐大,因自請出鎮以制之。所謂“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者也。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
:百度百科-漁家傲·秋思
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上一句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為文章,人們大多認他作文官,而很少當他為武將。這首詞,可以彌補這種認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4、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上一句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