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課程論,請問在說學習者中心課程論的時候可以說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嘛
1、請問在說學習者中心課程論的時候可以說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嘛
在說學習者中心課程論的時候可以說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觀點:認為課程的內容應隨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課程的核心是學生。
二、流派
(一)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1、別稱:人性中心課程論
2、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人本主義羅馬人)
3、觀點:
(1)課程的目的:培養自我實現的人和完整的人(知情統一的人)。人本主義關注人
的發展,他們認為當人們眼前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他們不會感到滿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滿意和幸福,就要永遠地、積極地尋求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所以人本主義強調學校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促進自我實現。此外,人本主義重視人的情感,他們認為人不是只有“頸部以上的學習——知”,他們還有“頸部以下的學習——情”,所以人本主義也強調學校教育要培養完整的知情統一的人。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人本主義將課程組織的重心也放在學生上,觀點如下;
(2)課程的組織:強調“綜合化”和“適切性”。首先,“綜合化”在課程上的體現是——強調學校要設置“并行”課程和“綜合”課程,包括學術性課程、社會體驗課程和自我實現課程,認為只有這樣的課程才能培養“完人”;其次,“適切性”指的是——課程要適切學生,適合學生的生活、要求和興趣,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需要,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教兒童,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展開真正的學習,才能發揮他們的潛能。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人本主義提倡以下的課程實施形式;
(3)課程的實施:非指導性教學。非指導性教學并非指的是老師完全不指導,而是說,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的主導地位,他們只是在扮演者一個促進者的角色,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他們需要創設一個讓學生感覺安全的環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去探索生活、學業以及與他人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教學非常強調學生自己參與教學過程,依賴學生個人的成長,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
(二)經驗主義課程理論
1、別稱:活動中心主義課程論
2、代表人物:杜威
3、觀點:
(1)課程中心:兒童。以杜威為代表的經驗主義課程論認為學科課程太過于強調教師和學科知識,導致了對學生的忽略,他們認為課程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均要從兒童的生活中引出來,要關注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強調把兒童在活動中獲得的直接經驗作為課程和教材的依據。為此,經驗主義課程論也把課程組織的中心放在了學生身上,觀點如下;
(2)課程組織:心理學化。心理學化指的是課程的組織要考慮到學生心理發展的次序,因為兒童是初學者,他們還沒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經驗,所以課程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學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4、優點:關注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5、缺點:過分強調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導致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
(三)存在主義課程理論
1、代表人物:奈勒
2、觀點:
(1)教育的目的和本質:促使學生的自我生成。存在主義認為課程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決定,不能把教材看作是為學生謀求職位做好準備的手段,而應該看作是用來作為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手段;
(2)課程:反對固定的課程,強調人文學科應該成為課程的重點。存在主義認為既然要促進學生的自我生成,必須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知識是作為人的意識和感情才存在的,在這樣的課程的浸染中,學生才能得到自我實現。因此,他們反對固定的課程,他們認為固定的課程沒有做到以上的特點,固定的課程不關注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態度、不關注學生的情感、不關注人的主體性。于是,他們提出人文學科應該成為課程的重點,因為,而人文學科關注人的本性、人與世界的關系、關注人存在的意義、關注人的品德教育,提倡學生自我選擇的道德標準;
(3)核心:關注人的存在,學生要為自己的存在負責任。由于課程強調要按照學生的需要來決定,所以確定課程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學生對他自己負起責任。
3、優點:注重學生的情感、責任和人生價值,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4、缺點:缺乏系統知識的傳授和評價標準,學習評價流于主觀。
2、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優缺點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特征:
(1) 人本主義。
人文主義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注重個性發展,在教育教學方法上反 對禁欲主義,尊重兒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價值。
(2)古典主義。
開設古典課程,但是絕非純粹“復古”,實則古為今用、托古改制。
(3) 世俗性。
教育目的和課程設置都洋溢著濃厚世俗精神,教育更關注今生而非 來世,這是人文主義教育與中世紀教育的根本區別。
(4) 宗教性。
幾乎所有的人文主義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們雖然抨擊天主教會的弊端,但不反對宗教更不打算消滅宗教,而是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紀陳腐的宗教性, 以造就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 貴族性。
這是由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并非大眾運動)所決定的。人文主義 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上層子弟,教育的形式多為宮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眾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上層人物。
3、論述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的學習與教學理論是一種新觀點與新思潮,它對學習與教育理論的進步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1)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將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聯系起來,對只注重學科知識學習與教學的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
(2)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根據自己對人性的了解來認識學習的本質與過程,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我指導學習、自由學習。
(3)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根據人本的準則來考慮學習的條件,強調無條件積極關注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綜上所述,人本主義的基本觀點有力地沖擊了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等學派對教育心理理論與實踐的消極影響,促進了教育革新,為學習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富有啟發意義的新觀點和新思路。然而,人本主義學習與教學理論片面強調學生的天賦潛能的作用,無視人的本質的社會性,這是一種片面強調遺傳決定發展的觀點,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同時,該理論過分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強調學習要以學習者的自由活動為中心,只注重學習與教學要符合學生個人自發的興趣與愛好,忽視教學內容的系統邏輯性和教師在學科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降低了教育與教學的效能,影響教育與教學的質量。
4、學生本位課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人本義思想是什么意思
學生本位課程模式又稱為人本主義課程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就是人本主義思想,體現的是“學生中心學?!被蚴恰皩W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思想。人本主義課程理念以學生為本位,把價值取向的重點定位于運動本身或運動中的人,強調學生體育實踐的主體參與性,同時又必然地考慮到滿足個體需求的各種教學模式的開發,這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
學生本位體育課程模式強調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對什么運動項目感興趣,就把什么運動項目以及該項目有關的體育技能、體育理論及運動經驗當成課程的教學內容,將體育當成一種工具,以滿足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求。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