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企鵝的介紹
1、企鵝的介紹
企鵝(Spheniscidae)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
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皆屬于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企鵝適應于游泳生活;在陸地上行走時,軀體近于直立,左右搖擺。我們常看到我國南極科考報到時企鵝的憨憨神態,甚是可愛。
:
南極企鵝具有適應低溫的特殊形態結構和特異生理功能。企鵝身被一層羽毛,仔細看這一層羽毛可以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細長的管狀結構;內層為纖細的絨毛。它們都是良好的絕緣組織,對外能防止冷空氣的侵入,對內能阻止熱量的散失。
絨毛層能吸收并貯存微弱的紅外線的能量,作為維持體溫、抗御風寒之用。企鵝經常站在寒冷的冰面和雪地上,而企鵝的腳不會凍住要完全歸功于企鵝精巧的生理構造,企鵝腿部的動脈能夠依照腳部溫度調節血液流動,讓腳部獲得足夠的血液,進而讓腳部溫度比凍結點高出幾度。
企鵝體內厚厚的脂肪層大約3-4厘米,特別是那些大腹便便的帝企鵝,脂肪更厚,脂肪層是企鵝活動、保持體溫和抵抗寒冷的主要能源。企鵝懷卵和孵蛋時,不吃不喝,就是靠消耗自己的脂肪層來維持生命。帝雄企鵝孵蛋時,脂肪層消耗約90%。
來源:百度百科—企鵝
2、企鵝的資料簡單介紹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屬于企鵝目,企鵝科。特征為不能飛翔;腳生于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企鵝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劃槳”,游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3、企鵝怎么讀
企鵝的拼音【qǐ,é】。
鳥綱企鵝目(Sphenisciformes)所有種類的通稱。
特征為不能飛翔;腳生于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絕熱。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1620年法國的Beaulier船長在非洲南端首度驚見會潛游捕食的企鵝時,稱其為"有羽毛的魚"。
企鵝是地球上數一數二可愛的動物。世界上總共18種企鵝,它們全分布在南半球;南極與亞南極地區約有8種,其中在南極大陸海岸繁殖的有2種,其它則在南極大陸海岸與亞南極之間的島嶼。企鵝常以極大數目的族群出現,占有南極地區85% 的海鳥數量。
企鵝例句:
1、天上的云真美啊,像駿馬,像企鵝,像綿羊;千變萬化,漂亮極了。
2、小企鵝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
3、星期天媽媽帶我去公園游玩,公園里有我喜愛的海豚,有我喜愛的企鵝,還有我喜愛的北極熊。
4、企鵝是動物中的紳士。
5、沉潛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像曇花一樣不懈地蓄積養分;沉潛不是貪圖安逸,而是像蟬蟲一樣默默地磨礪自強;沉潛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像企鵝一樣奮力地下潛蓄勢。雖然沉潛的過程充滿寂寞與痛苦,可是它卻能讓我們的力量變得強大,結果變得精彩。
6、企鵝在陸地上行動笨拙,可一到水里就顯得異常靈活。
7、他肚子太大了,每走一步都很艱難,看上去像一只企鵝,在緩緩地挪動著。
8、南極是企鵝的家,北極是冰雪的家。
9、企鵝常成群結隊,幾萬只整齊地站立著,遠遠看去,好像一只龐大的隊伍。
10、那么,記得那群巨大看起來毫無區別的帝企鵝群嗎?
4、世界上的企鵝共幾種?
尖凸企鵝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都有它們的身影。在這里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有龐大的陣勢與企鵝相比,不論是賊鷗、還是南極海豹。千百萬年來,企鵝家族一起構筑了南極地域的生命色彩,當之無愧地成了這里的主人。
企鵝,南極大陸的真正主人
文/北寒圖/趙勇王新妹
凡是登上南極陸地的人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成群結隊、滿山遍野的企鵝企鵝給南極洲冷落、寂寞的冰雪世界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企鵝是南極的土著居民,人們把它稱為南極的象征,當之無愧。這里企鵝的數量多、密度大、分布廣,隨處都有它們的蹤跡。南極企鵝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量卻十分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海鳥總數的90%,占世界海鳥總數的1/1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帽帶企鵝
南極企鵝是怎么來的?它們或許也是外來戶
南極企鵝的老家是在什么地方?它們是怎么來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南極洲的企鵝來源于岡瓦納大陸裂解時期的一種會飛的動物。
王企鵝
在距今2億年以前,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解體,南極大陸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此時,一群會飛的動物在大海上發現了漂移的南極大陸,最后它們選擇了這塊土地并開始它們豐衣足食的生長繁衍。數百萬年來,因不需要到處飛翔尋找食物,只需在海里捕魚,即可填飽肚子。它們的翅膀逐漸退化,就連羽毛也變成了細密針狀羽毛,因為食物充足細長的軀體也變得矮胖了。然而,地質變化卻從未停息,南極大陸的繼續南下直到極點,氣候變得越來越冷了,陸地上覆上了厚厚的冰雪。它們退化的翅膀,已不能將其帶上天空。大批的生物開始死去,走投無路,它們只能自我改變,適應變化。隨著歲月的流逝,光影的更替,它們守候在這里漸漸地成了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
尖凸企鵝
企鵝是忠貞的愛情高手,一夫一妻,至死不渝
企鵝是忠貞的愛情高手,為了揭示企鵝是“一夫一妻”制,還是“一夫多妻”制,或是“多夫一妻”制,曾有人用了10多年時間對近千只企鵝進行觀察,發現82%的企鵝還始終維持原配,其中有一對共同生活達11年之久。
帝企鵝
企鵝還是親情專家,在孵化幼雛這件事情上,多數雄企鵝可謂是模仿父親和模范丈夫。它們在雌企鵝產卵后,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孵化的任務。雄帝企鵝甚至可以在長達90天的時間里,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自己體能來孵化幼雛。為了保持溫度,抵御風暴,雄企鵝們常常集群一起孵化。而帝企鵝媽媽產卵后,需要不吃不喝長途跋涉3個月走行70多英里回到海里進食。待到90天過去,幼鳥孵化,雌鳥返回原地,以鳴叫聲找到雄鳥。雖然,有些企鵝種類,可以雌雄輪換著孵化,但是多數時候,小企鵝的出生,還要靠企鵝爸爸孵化。
帽帶企鵝
企鵝是愛子高手。它們愛子心切,無時無刻不彰顯它們作為父母的責任。不久前,攝影師丹尼爾J考克斯在南極洲拉森陸緣冰棚拍攝時,意外的發現在冰冷的南極苔原出現了一副哀傷的場景,成群的企鵝為不幸死去幼仔集體鞠躬默哀。調查發現,導致小企鵝死亡的主要兇手就是氣候變暖,冰川提前融化。
帝企鵝
企鵝群體懂得團結協作,一起趕走外來威脅
在南極,能威脅企鵝的莫過于賊鷗、海豹與藍鯨了。在大陸上,賊鷗時常驚擾企鵝群體,獵食企鵝蛋和小企鵝。企鵝群為了防止賊鷗偷襲,挑選年輕力壯的企鵝在外圍站崗。一旦發現敵情,站崗的企鵝會迅速扇動翅膀,并發出“啊啊”的聲音,讓群體警覺。一旦發生戰斗,在前方幾只企鵝一起圍攻,在后方群里已有企鵝在有序組織撤離。它們將按老弱病殘先陸續撤走,并留下一些身強力壯的企鵝負責墊后,直到賊鷗不再侵襲了,才結伴遠去。
金圖企鵝
南極大陸有7種企鵝,它們都有明顯的種群特征
南極大陸有7種企鵝,分別是帝企鵝、王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它們有著相同的特點也有明顯的區別。在這里,你能看到軀體呈流線型,背披黑色羽毛,腹著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鰭形,羽毛為細管狀結構,披針型排列,足瘦腿短,趾間有蹼,尾巴短小,軀體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蹣跚等都屬于它們的共同特征。此外,不同種類的企鵝也有這極其明顯的特征,很容易辨認。
帝企鵝
帝企鵝,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
帝企鵝,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的“大哥大”。它們的身高可達90-120厘米,體重可達40-50公斤,主要生活在南極大陸以及周圍島嶼。帝企鵝是在極為嚴酷的冬季繁殖后代,雌企鵝每次產卵1枚,雄企鵝負責孵化。
帝企鵝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色色彩搭配和諧勻稱,一個個如同穿著全黑的燕尾服和銀白色的襯衣長褲,脖子上再系一個金紅色的領結,精神飽滿,舉止從容,像極了彬彬有禮的紳士。在南極冰川,帝企鵝成群聚集,熱鬧非凡卻又秩序井然,絲毫不亂。
王企鵝
王企鵝,甘做“老二”,做“紳士”
王企鵝是南極大陸企鵝家族中的“二哥”。它們體長近1米,體重達16公斤,主要生活于南極洲及其附近克羅澤群島等島嶼。王企鵝嘴巴細長,長相“紳士”,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是南極企鵝中姿勢最優雅、性情最溫順、外貌最漂亮的一種。王企鵝步行搖搖擺擺十分笨拙可愛,但遭遇敵害時,他們會迅速將腹部貼于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后肢蹬行,迅速離去。
帽帶企鵝
帽帶企鵝
除了帝企鵝和王企鵝,在南極還有企鵝家族中的小不點喜石企鵝,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阿德利企鵝,威武剛毅,神氣十足的帽帶企鵝,以及捕魚高手金圖企鵝和頭戴金冠、長相滑稽的浮華企鵝。
在這里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有龐大的陣勢與企鵝相比,不論是賊鷗、還是南極海豹,在數量上,都相差甚遠。千百萬年來,企鵝家族一起構筑了南極地域的生命色彩,當之無愧地成了這里的主人,讓這片冰雪之地不再荒涼。原載《旅游世界》雜志
金圖企鵝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