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會計電算化是什么
1、會計電算化是什么
一、會計電算化:
也叫計算機會計,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
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件,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
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經濟和科技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工作任務
a、指定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b、指定會計電算化法規制度,對會計核算軟件及生成的會計資料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情況實施監督
c、促進各單位逐步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工作水平,組織開展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d、會計電算化也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變化。
2、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意思
會計電算化是把電子計算機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
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企業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
廣義上來講就是指與會計工作電算化有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制度建設、會計電算化軟件市場的培育與發展等。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系統,其基本構成包括會計人員、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則是功能完善的會計軟件資源。
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經濟和科技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
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
1996年,在第二屆全國會計電算化會議上提出了財務會計軟件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發展的口號,為中國會計電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中心,企業的所有管理活動與會計信息系統都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在企業管理中,會計信息是最普及和最大的信息系統,它的“觸角”延伸到其他各個子系統中。
因此,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的加工中心,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管理型會計軟件所依賴的信息主要來自會計核算系統。正因為如此,發展管理型會計軟件首先是將現有的各核算軟件,如銷售核算、工資核算、改造成本、銷售管理和工資人事管理等財務管理,并加強各系統之間的聯系和數據共享。
中國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應用于各種核算的編制賬表,或者說主要應用于財務會計方面。功能較強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包括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責任評價等方面的功能,并向管理會計方面延伸。會計信息系統要提高管理層次,就要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其他系統進行有機結合,并且這種結合應是密切的而不是松散的,各系統之間數據充分共享和互換。
會計信息系統不能只包括會計信息而獨立存在,而應從會計管理信息系統出發,包括市場、生產等管理信息,建立“大財務信息系統”,將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逐步發展成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統,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3、會計電算化是什么意思
會計電算化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件,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系統,其基本構成包括會計人員、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則是功能完善的會計軟件資源。
會計電算化已成為一門融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學科,在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中處于應用電子計算機的領先地位,正在起著帶動經濟管理諸領域逐步走向現代化的作用。
會計電算化極大地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會計手工操作正逐步被會計電算化所取代,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必須培養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計算機基本應用、又懂會計業務處理的復合應用性會計人才。
會計電算化的管理體制是:財政部管理全國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各單位在遵循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財政部門會計電算化發展規劃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
4、會計電算化是什么?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它主要是應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帳、算帳、報帳,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判斷的過程。會計電算化已發展成為一門融電子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新型科學和實用技術。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發展會計電算化,有利于促進會計工作的規范化,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為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會計電算化發展概況
(一)國外會計電算化發展情況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1946年誕生于美國。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用計算機計算職工的薪金,標志著會計電算化這門學科的產生。
價格高、復雜--人數少、范圍小。但減強度、提效率,發展前景廣闊。
70年代以后,計算機的軟、硬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微型機的出現,會計電算化也迅速地發展起來。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于1987年10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了第十三屆《世界會計師大會》中心議題是會計電算化。
1.美國
應用軟件有1000多家,按范圍分盈利單位和非盈利單位(企業和事業)
特點--商品化 注意定點開發
2.日本會計軟件的發展情況
特點--家族 引進 網絡 兼容差
(二)我國會計軟件的發展情況---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緩慢發展階段
我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于1957年,.....70年代,我國開始會計電算化的探索。1983年開始大量引進PC機,為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特點--理論與實踐的準備工作
緩慢原因
A 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奇缺
B 設備缺乏
C 各級領導重視不夠
第二階段 自發發展階段
1983年國務院成立了一個會計電算化領導小組,到下半年就掀起了應用和開發熱潮。
特點-- A 應用計算機的經驗不足
B 理論準備和人才培訓不夠
C 組織管理工作落后
結果盲目的低水平重復開發,浪費了許多人、財、物力,1987年以前,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處于各自為戰,閉門造車的局面。一家一戶,投資大,周期長,遍地開花,結果很少。
第三階段 有組織、有計劃的穩步發展階段
財政部于1987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的結論是必須商品化服務要社會化。
1989年12月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核算軟件管理的幾項規定》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會計電算化的行政法規。
會計軟件必須由省級以上的財政部門審核驗證才能使用。
(三) 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
普及面將更廣、管理更加規范、通用軟件更實用、開發水平更高、軟件標準更成熟。
計算機在我國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時間短,發展快。財政部頒布的《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1994年6月30日)、《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1994年6月30日)、《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1996年6月10日),使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向法制化、通用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隨著計算機硬件的發展和市場的引導,會計軟件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在會計業務主管部門的努力下,會計電算化正逐步地向有組織、有計劃的方向發展。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