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引麗,何引麗志愿者道歉了嗎
1、何引麗志愿者道歉了嗎
是的,何引麗志愿者道歉了。
在事件發生后,何引麗本人也回應稱,“胳膊僵了,擺臂的時候甩出去了,很抱歉”。何引麗本人也認為,是志愿者的行為干擾了她的比賽,所以她并不需要向任何人道歉,相反,應該由志愿者向她道歉。
2、何引麗事件中的志愿者是誰?
何引麗事件志愿者并沒有透露具體信息,無法得知是誰。
反復觀看沖刺視頻后發現,在第一位志愿者未給何引麗國旗前,她是要領先非洲選手一點的,但是這個動作多少還是會給何引麗帶來一些心態上的影響。本以為只是有驚無險。但是令人難解的是,大約了幾十米之后竟然還有第二位志愿者遞給何引麗國旗,這一次的影響要遠大于第一次。
何引麗失冠,錯在志愿者
遞送國旗的志愿者在運動員沖刺階段跑上跑道,作為志愿者本人是必須為此負責的。
而這種責任不應該隨著所謂“出于愛國心”寥寥數字就可以搪塞,推諉過去的。因此作為當事人的志愿者應該主動的,誠懇的向何引麗道歉。這是當事人的義務和責任。
3、如何看待馬拉松選手扔國旗
運動員不是有意要扔掉國旗的,是擺臂的時候不小心甩了出去。
這一幕發生在2018年國際馬拉松蘇州站女子決賽現場,中國運動員叫何引麗,她與非洲選手正在爭奪冠軍。面對身高優勢步伐之大的非洲選手,中國選手何引麗仍不敢掉以輕心,稍有差池就會與金牌失之交臂。不料這時一名志愿者直接站到何引麗的面前,把國旗強塞進她手里,事出突然,何引麗有點兒手足無措,并且只能扔掉國旗繼續比賽。
愛國就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體育運動員在賽場上拼搏愛國,作為志愿者為運動員服務好也是愛國,錯就錯在那些打著愛國幌子的人卻做出了愛國的愚昧之舉,甚至還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扣上了不尊重國家、辱罵國旗的罵名。
馬拉松的由來
馬拉松來源于希波戰爭,希波戰爭當中雅典人獲得勝利。為了讓國人盡快知道戰爭勝利,菲迪皮茨跑回國報信,長時間快跑導致他精疲力竭,他跑到雅典時激動地喊道“我們勝利了”,之后就倒地不起。為了紀念菲迪皮茨的貢獻,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體育項目。
馬拉松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分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4、拒絕任何打著“愛國主義”旗號的道德綁架
最近被一則馬拉松比賽的新聞刷屏了,“終點前遞國旗”再次被萬眾矚目,引發的卻是人們對“愛國主義”正確打開方式的又一次討論。
事情是這樣的:在剛剛結束的蘇州馬拉松比賽過程中,中國選手何引麗在最后沖刺階段與非洲選手爭冠時,兩位志愿者上前遞上國旗導致何引麗節奏被打亂,與冠軍擦肩而過。
本來是一次為國爭光的機會,卻發生了戲劇性的結尾,那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一)
通過相關報道我們可以看到,選手何引麗在沖刺階段保持著領先狀態,而跑道邊忽然沖出了一位志愿者上前遞送國旗,不過由于時機把握不準,何引麗并沒有拿住國旗。短短十幾秒后,又有一名志愿者向何引麗遞送國旗,這一次她抓住了國旗,卻因為國旗積水、胳膊僵硬等原因將國旗遺落至賽道,自己的節奏也被打亂,最終讓非洲選手抓住機會,贏得了冠軍。
縱觀整個新聞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是志愿者最后的遞國旗行為干擾了選手的氣息、節奏,從而導致了關鍵時刻的乏力,痛失冠軍。不敢說何引麗一定可以奪冠,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干擾,何引麗一定會更加從容地應對最后的沖刺階段,沖冠也未必不可。
這件事過后,討論的焦點再次來到“怎樣才是正確的愛國方式?”上來。難道一定要披著國旗沖向終點才是愛國的嗎?有誰看到劉翔跨欄時被遞上國旗沖擊冠軍嗎?有誰看到蘇炳添身披國旗進行最后五十米的沖刺嗎?有誰看到林丹在爭冠的關鍵時刻將國旗放在身上嗎?
難道只有將國旗放在身上,揚在手里才是愛國嗎?他們都沒有這樣做,但是,有誰說他們不愛國嗎?
劉翔用12秒88打破世界紀錄奪冠,蘇炳添不斷突破自己挑戰亞洲極限為國爭光,林丹成為羽毛球運動歷史上第一位全滿貫球員,不都是給祖國帶來了榮耀嗎?在體育賽事中,最好的愛國方式,就是讓賽場上飄揚起五星紅旗,讓《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場地。
(二)
比賽過后,甚至還有微博博主發出“再怎么樣也不能扔國旗,這點常識都沒有嗎?”、“成績比國旗更重要?”之類的言論。我想問一下這些人,如果換作是你,在雨中高度緊張地長途奔襲了兩個多小時之后,是否還有精力和力氣來拖著一面濕漉漉的國旗跑完最后沖刺的關鍵期?
這是比賽,不是政治工具,不能把競賽當做形式主義的犧牲品。
馬拉松比賽沒有任何一條規則指出可以在比賽未完成時為選手遞上本國國旗,這種行為已經可以算是干擾比賽,有人說選手不能扔下國旗,這是基本的常識,那不干擾比賽難道不是常識?更何況選手賽后出面澄清,是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跑步致使手臂僵硬沒有拿穩國旗才不小心脫落的。
前后兩位志愿者“矢志不渝”地為選手送上國旗,不排除志愿者個人情感的原因,但是如果主辦方真正地按照比賽規則進行監管,又怎么能讓志愿者如入無人之境。
研究表明,人在跑步至三公里以上時,身體開始適應節奏同時自帶慣性,任何外界的干擾都會擾亂氣息和節奏。本可以爭勝的運動員就這樣與冠軍擦肩而過,這個遺憾不僅是運動員自己的,更是集體的。
我們都知道,運動員是最辛苦的職業之一,往往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訓練才可以逼近自己的夢想,而且機會少之又少,一旦錯過,便很難尋找,像今天這樣的局面,相當于宣告了選手無數日夜的努力都作廢。盡管近年來許多方面都在強調重在精神,但短期內仍舊是“沒有人記得第二名”的局面。
此次事件的鍋不應該只讓志愿者來背,主辦方和組織者也難逃其咎,重新思考體育的真正含義和奧林匹克精神,才是從根本上扭轉思想的關鍵之處。
(三)
回顧以往,不難發現,類似性質的事件屢次發生。
在網球女單半決賽中,“網壇一姐”李娜與俄羅斯名將娜拉·薩芬娜在第二盤關鍵比分關鍵球時,受到現場觀眾雜音干擾,出現不應有的失誤,李娜朝看臺怒吼一聲以示不滿,但這次干擾讓她的情緒明顯不再穩定,以至最終落敗,無緣決賽。
今年的成都馬拉松比賽中,終點前上演了中非選手的激烈競爭場面,而站在賽道的志愿者將國旗遞給了中國選手李芷萱,若不是選手沖刺能力強,在最后二百米處實現彎道反超,恐怕也難逃憾負命運。
甚至還有一些領導在終點等選手沖線,在不給運動員任何調整的時候進行合影,選手不得不勉強站立以示回應。
我們對于選手的尊重仍需提高,體育賽事是選手之間的巔峰對決,作為局外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每一位選手的實力,不干預比賽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對于那些拿國旗與愛國主義炒作的人們,勸你們早日收手,愛國不是像你們一樣在鍵盤上打打殺殺就可以。
希望道德綁架少一些,給為國爭光的人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少一點諷刺與挖苦。
(四)
愛國不是作秀,如果國旗不是在終點前遞給選手,而是選手經過沖刺、競爭最終贏得比賽而冉冉升在賽場的,彼時的愛國才更有意義,那是個人榮譽與國家榮譽的統一,那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結局。
國際上的馬拉松賽事也有遞送國旗這一環節,但都是在選手沖過終點后才由工作人員遞上的,并不存在干擾比賽的現象。
眾所周知,非洲選手在長跑這一項目上本就有先天優勢,但他們也沒自信到在終點沖刺前披著國旗跑過終點。
愛國的情感與理性從來都不沖突,只有形式主義才會影響愛國主義的打開方式。
利斯特說過: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為,除了傳播真理外,就是公開放棄錯誤。
希望此次事件能夠引起相關方的注意,希望有關人員和組織能夠給大眾一個說法,希望愛國主義不再被道德綁架。
生在一個嶄新的時代,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需要我們做出更成熟的選擇。
希望所有的愛國主義,都能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