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選擇理論,什么叫公共選擇理論
1、什么叫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種以現代經濟學分析民主立憲制政府的各種問題的學科,傳統上是屬于政治學的范疇(對此更為普遍的稱呼則是“政治經濟學”,但應該注意這不可和馬克思主義對這詞的定義混為一談)。公共選擇理論研究選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員們的行為,假設他們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動的個人,以此研究他們在民主體制或其他類似的社會體制下進行的互動。
:
公共選擇理論的產生背景
公共選擇理論發源于20世紀50年代,它是由于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理論和現實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凱恩斯經濟學盛行,導致巨額政府赤字及持續的通貨膨脹,從理論上打破了市場神話,認為國家應當更多地擔負起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使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的責任。
然而,由于西方各國不斷加強政府干預經濟的力量,導致政府職能增加、規模不斷擴大、資源嚴重浪費,政府干預經濟的缺陷日趨明顯,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無法完美的解決赤字和通脹問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公共選擇理論,運用經濟方法去分析政治決策過程。
2、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哪些
共選擇理論以經濟學的方法為基礎來研究政府行為,主要包括個人主義方法論、經濟人假說和經濟學的交換范式。
該理論認為政治活動的主體會不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認為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沖動,并通過官員和政客維護自身利益表現出來。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單從這一理論出發規范政府行為,可以對我國政府改革得到一些重要啟示。
公共選擇理論介紹:
公共選擇理論的研究對象是,公共選擇問題,指的是人們通過民主決策的政治流程,來決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以及供給、產量,是一種把私人的個人選擇,轉變為集體選擇的過程或者說是機制,是用非市場決策的方法配置資源。所以公共選擇本質上是一個政治產物。
公共選擇理論的特征是把經濟學的對象,拓展到政治學研究的范圍內,把人類的經濟行為以及政治行為統一,從實證分析的角度起,把經濟人作為基本假定以及前提,用微觀經濟學的成本以及效益分析的方式,解釋個人偏好和政府公共選擇的關系,研究消費者作為選民怎樣對公共物品,以及服務的供給的決定表達意愿。
3、公共選擇理論主要內容
公共選擇理論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政府決策制定的過程,并探討政策制定者所面臨的各種選擇和考慮。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并非無所不能,政策制定者往往存在自私、局限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對政策制定產生重大影響。公共選擇理論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性自利的政策制定者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策制定者是理性自利的,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目標,而不一定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這里的自利并不是貪婪和私心,而是指政策制定者會優先考慮自己的政治地位、選民支持、政治利益等因素。這種理性自利的行為會導致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偏袒特定群體、政治操縱等。
二、政策制定者的局限性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策制定者存在局限性,他們的決策可能受到信息不對稱、認知偏差、群體思維等因素影響。政策制定者往往只能對限定的政策選擇做出決策,而無法考慮所有因素和解決所有問題。這種局限性會影響政策制定者的判斷和決策,導致政策配給出現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問題。
三、政策制定者的交易成本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時還需要面對交易成本的問題。政策制定者需要與各種利益群體進行協商和交流,以便在決策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這種交流和溝通會產生交易成本,導致政策制定者在決策時無法充分考慮所有因素。
四、利益群體的影響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策制定者受到利益群體的影響。這些利益群體往往有強大的組織和資源,可以對政治決策產生巨大的影響。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利益群體之間作出折中的決策,并考慮利益群體對政策決策的反應。
總之,公共選擇理論對政府決策制定和政策效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論解釋,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注重制度設計和政策效果的評估,才能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公共選擇的三大理論基石
公共選擇的三大理論基石是:經濟人假設,個人主義方法論,交易成本理論。
1、經濟人假設,每個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人都希望以盡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并為此可不擇手段。
2、經濟人假設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個體行為的基本動機.理性選擇假設是指個人在選定目標后對達成目標的各種行動方案根據成本和收益作出選擇。
3、所謂經濟人假設是指作為個體,無論處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質是一致的,即以追求個人利益,滿足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基本動機。
4、經濟人假設是指:當一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面臨若干不同的選擇機會時,他總是傾向于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經濟利益的那種機會,即總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5、個人主義方法論,是一種哲學的研究方法,將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許多個人的聚集(整體上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形式),以此解讀和研究許多學科。
6、交易成本理論,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論的根本論點在于對企業的本質加以解釋。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