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規范,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
1、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
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道德是指人們與社會環境相互交往過程中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行為準則對社會生活具有深遠、重要的影響。
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意義:
1、道德規范的建立和嚴格執行可以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凈化社會風氣,并從根本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培育一個良好的道德氛圍,保護良好的公共利益,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推動社會正常運行和秩序正常維持。
2、實行和堅持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可以加強公民道德素質的建設,提升公民道德修養。準守道德規范,逐漸形成良好公民習性,在社會開展活動中,顯示出有原則、有底線、守法守規、有文明,這對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加強公民素質和道德素養提升,建設秩序良好的社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3、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也有利于公民道德禮儀的創新發展,更好地激勵人們把禮節、尊敬、責任心等道德素養貫徹實踐,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4、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質和道德觀念,促進社會文明公民建設。
2、二十四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些基本行為準則,在同一道德體系中具有內容的廣延性和層次的多樣性,既包括社會主義的公民所必須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又涵蓋了家庭、職業、公共生活等各個領域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適用于不同社會群體,與不同社會領域的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3、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
1、愛國守法
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
2、明禮誠信
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么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
3、團結友善
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愛,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
4、勤儉自強
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5、敬業奉獻
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公民道德規范
4、什么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什么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如下:
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基本內容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愛國守法
“愛國”主要是規范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守法”是“愛國”規范的延伸,規范的也主要是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即把“守法”作為公民對國家的道德責任的“底線”。
愛國守法主要指愛國主義和遵紀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愛國主義指對袓國的忠誠和熱愛。它既是一個政治原則,又是一個道德規范。
2、明禮誠信
明禮誠信,是要求公民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應該文明禮貌,與人交往應該誠實守信,誠懇待人,信守承諾。
明禮就是對禮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禮,包括禮貌,禮節,禮儀。禮貌指人們在待人接物上應具有的品行和態度,包括言談舉止、儀容風度等方面。禮貌的基礎是相互尊重,基本要求是待人誠懇、謙恭、和善、有分寸。
3、團結友善
團結指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人們在思想和行動上相互一致、相互統一、相互關心的社會關系和道德規范。團結有廣泛的社會內涵,包括家庭團結、民族團結、集體團結、黨內團結、軍民團結、人民團結,等等。
友善,指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相互友好、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道德行為,它體現的行為(相互幫助、支持等)和情感表達(相互同情、理解等)是人類生活所不能或缺的。
4、勤儉自強
勤儉,表示個人道德品質的用語,即勤勞節儉,是傳統美德。主要表現為熱愛勞動,努力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樸素節約,珍惜勞動成果。勤儉自強,是要求公民應該勤奮工作,儉樸節約,積極進取,發奮圖強。
5、敬業奉獻
“敬業”主要是規范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系;“奉獻”主要是規范公民與社會的道德關系,并引申出公民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敬業奉獻,是要求公民應該恪忠職守,兢業工作,克已奉公,服務社會。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