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看明月應垂淚,“辭根散做九秋蓬“的全詩是什么,謝謝了
1、“辭根散做九秋蓬“的全詩是什么,謝謝了
【出處】《望月有感》——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譯文】自從河南地區經歷戰亂,關內一帶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我們兄弟也因此流離失散,各自在一處。因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觸,便隨性寫成詩一首來記錄感想,寄給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潛的七哥,在烏江的十五哥和在符離、下邽的弟弟妹妹們看。
戰亂災荒祖先產業蕩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鄉各西東。戰亂過后田園荒蕪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離散。顧影自憐好象離群的旅雁,行蹤不定酷似無根的秋蓬。同看明月,分散的親人都會傷心落淚,一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
1、《望月有感》創作背景
這首詩約作于公元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間。公元799年(貞元十五年)春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馬去攻打叛軍,戰事發生在河南境內。此即詩題所言“河南經亂”。就在這一年秋天,白居易為宣州刺史所貢,第二年春天在長安考中進士,旋即東歸省親。這首詩大約就寫于這一時期。
2、《望月有感》鑒賞
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全詩意在寫經亂之后,懷念諸位兄弟姊妹。此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詩的前兩聯就是從“時難年荒”這一時代的災難起筆,以親身經歷概括出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苦難的現實生活。
詩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離散各在一方,猶如那分飛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憐;辭別故鄉流離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著蕭瑟的西風,飛空而去,飄轉無定。
全詩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抒寫人們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實情感。白居易的這首詩不用典故,不事藻繪,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
2、共看明月應垂淚下一句
共看明月應垂淚的下一句是:一夜鄉心五處同。
整句的意思是: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夜思鄉心情五地相同。 原句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此詩描寫了動亂時期田園荒蕪、骨肉分離的情景,表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抒發了兄弟姐妹間的思念之情。全詩句句扣緊主題,言辭清麗,不加雕飾,淡而有致,意蘊精深,情韻動人。
此詩的前兩聯描寫了動亂時期田園荒蕪、骨肉分離的情景。頷聯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形象地揭示了戰亂中人民飽經患難、家破人散的悲慘遭遇。詩作通過形象的畫面和抒情的筆調,勾勒出遭受戰亂的人們難以排遣的思鄉懷親之情。尾聯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是詩人真情的流露,境界尤為闊大,堪稱全詩的最強音。
白居易的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出生于公元772年,官場 翰林學士,后升左拾遺,累遷至太子左贊善大夫。他在詩歌創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譽為“詩魔”和“詩王”。
白居易的詩歌作品數量龐大,據統計有三千多首。他的作品主題廣泛,涉及社會、政治、自然、情感等多個領域。他的詩歌風格清新自然,語言簡練易懂,尤其擅長寫敘事詩和抒情詩。他的代表作有《賦得古原草送別》、《憶江南》、《暮江吟》等。
白居易的詩歌不僅在當時備受贊譽,而且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歌風格被后人稱為白居易體,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他還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設性的政治主張,對當時的政治風氣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共看明月應垂淚”的下一句是什么?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這句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創作背景是在公元799年秋到800年春,宣武節度使和彰義節度使先后叛亂,朝廷派兵攻打,平叛戰爭規模較大時間較長。戰亂之際田園荒蕪、骨肉離散,詩人憂國思親悲從中來。在第二年春天,白居易考中進士,東歸省親,這首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
這是一首感情濃厚的抒情詩,全詩意在表達經亂之后,詩人懷念各位兄弟姊妹。全文大概意思是,自從河南地區戰亂開始,關內漕運受阻,導致饑荒四起。我們兄弟姐妹也因此流離失散,各在一方。看到月亮有所感觸,便即興寫下一首詩來表達內心,寄給在各個地方的兄弟姐妹,以解思念之愁。表達了詩人內心情感的同時,又記載了歷史事跡,流傳至今,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文學價值。
詩的全部內容是: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4、吊影分為千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是指什么動物
這句話所描述的動物是“大雁”。
這是一首描寫大雁的詩句。第一句中的“吊影”,是在描述大雁的身影,而“千雁”則表明有許多大雁。第二句中,“辭根散作九秋蓬”,是在形容大雁在秋天離群,各自飛向遠方。第三句,“共看明月應垂淚”,描繪了大雁在明月下的悲涼情感,暗示了它們的孤獨和遠離家鄉的憂傷。最后一句,“一夜鄉心五處同”,則表達了大雁都思念著同一個家鄉的情感。
因此,綜合分析這首詩,可以得出所描述的動物是“大雁”。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