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可以嗎
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可以嗎
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關于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的問題。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將這個問題進行了歸納整理,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列表:
1.去日本留學要準備什么?2.美國名校推薦留學生必讀書單
3.“大滿貫”張怡寧:被大20歲老公寵上天,結婚13年,有幸福有糾結
4.鄧稼先的生平事跡
5.收集名人給我國貢獻資料
去日本留學要準備什么?
日本高等院校的數量以及世界排名情況位居亞洲榜首,是亞洲著名的教育強國。而且相比歐美國家留學,日本留學的性價比高很多。所以,越來越多學生選擇赴日讀研。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的是去日本留學讀研究生需要做哪些準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語言成績
學好日語毋庸置疑,除此之外,英語學習也不容輕視。語言的學習是一點一點積累的;大學期間,各個專業都會開設英語課程,利用好課堂時間,如果你決定留學,那么你走的道路注定不平凡也不會輕松??v使一個小小的英語課程,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日語能力考試的每年只有在7月、12月各有一次考試,報名早,出成績晚。
所以蔚藍日本留學老師建議想留學日本的同學盡早參加等級考試,想大四畢業后直接就走的同學在大三的時候參加1級或者2級考試,否則可能耽誤日后的申請。
說到日語等級考試的作用,文理科的分別是比較大的,文科的情況下,尤其是想申請好的院校都要求具備1級水平也就是N1,理工科對日語的要求要相對較低。
通常的情況下日本留學申請條件中理工科學生有2級也就是N2的水平,教授就會對該學生的日語水平予以肯定了。
2、出身院校,專業課成績及論文的重要性
專業知識的衡量大致可以通過出身學校和GPA以及論文來進行。
對于國內學期考試,很多學生以60分及格為目標,考試前臨陣磨槍,勉勉強強過了及格線,就覺得萬事大吉了。當然這對一個畢業后選擇就業的人來說可能無傷大雅,但是如果你想進一步的深造,那就努力考取一個較高的成績,提升GPA。雖然日本不不像美國要求GPA那么嚴格,但是好的成績永遠是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所以沒有理由不去努力。
對于學生的出身學校是不能改變的,不過出身院校的地位對于申請來講十分重要。
教授初次看到你的個人簡歷,就會看到你的出身院校,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你的出身院校所在的檔次。
比如幾本院校,是否是211或者985院校。其次的判定就是GPA,這也作為教授考察學生專業能力的依據之一。
再其次就是論文,也會最為學生的一個加分要點,一篇出色的論文得到教授的賞識,也是提高學生個人魅力的一個要點。
3、定專業與研究計劃書
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要事先考慮好,是本專業申請還是轉專業申請,如果是轉專業申請,要事先積累專業知識,為以后的計劃書寫作打基礎;如果是本專業申請,要學會學術縱深。國內本科階段的學習好似萬金油,涉獵廣,卻不深入,針對這一情況,大家應該明確自己的興趣點所在,為以后課題尋找方向。
其實聯系教授和定專業、寫研究計劃書是同步進行的。也建議大家聯系教授之前就寫好研究計劃書,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便于和教授溝通和交流。但是這里放在第三方面,為了給大家一個綜合的參考意見。
4、聯系導師
申請研究生首先必須要得到導師的許可。日本大學里,導師對研究生以上學生的招生有非常大的決定權,如果事先沒有得到導師接收的承諾,即使你直接向大學院招生處提出入學申請,大學院也不會根據你的情況為你指定專業或研究室。也就是說,在沒有獲得導師同意的情況下,大學院不會輕易接受學生的單獨申請。反過來,如果你已經得到導師的許可,再通過導師向大學院提出入學申請的話,成功率將非常高。
理論上和教授的聯系時間可以無限的早,比如說提前1至2年聯系教授都是可以的。前一年9月上旬是和教授聯系時間的上期限,在這個時間之前即使教授有意接收你,也不會立刻下決定,還要經過教授會的討論。下期限,一般學校的研究生出愿時間是在開學前的半年,也就是4月左右的時間。而且從第一次和教授聯系到教授決定接收你,中間最多要經過1到2個月左右(偶爾也會遇見長時間未回復的情況),所以3月中旬是聯系教授下期限。
以上是針對申請10月期研究生的學生,申請4月期研究生的學生,要在前一年3月上旬到9月中旬??傮w來說要提前10個月至一年進行申請。
美國名校推薦留學生必讀書單
很多美國大學會給新生或者老生們推薦一些好看的書籍,那么美國名校推薦的書籍有哪些呢?和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美國留學,歡迎閱讀。
美國名校推薦書單
很多美國頂尖級大學都會給新生們推薦或篩選一些閱讀的書籍,要求大一新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一方面新生們可以好好享受讀書的樂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數大學期望學生到校之后可以和新同學一起討論分析這本書。如果以下這14所頂尖級名校有你的女神學校,如果沒有讀過這些書,那你可得擠出時間閱讀了,你也可以收藏這些書單,在空閑時間增長見識。
1. 普林斯頓大學
《吹口哨的維瓦爾第:刻板印象怎樣影響我們和我們的行動》
英文書名:" Whistling Vivaldi: How Stereotypes Affect Us and What We Can Do ," by Claude Steele
作者:克勞德·斯蒂爾
普林斯頓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說:《吹口哨的維瓦爾第》是上個世紀最后25年最重要的社會科學著作之一,這本書直接觸及對我們國家和校園有著重要影響的話題。斯蒂爾教授描述了一系列的創新實驗,其中有的涉及到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
通過這些實驗,斯蒂爾教授得以展開并證明他關于壓力之下負面的刻板印象會怎樣影響我們這一假說。我們所有人,不管背景如何,都能在斯蒂爾教授的例子中找到自己。
2. 杜克大學
《歡樂之家:一個家庭悲喜劇》
英文書名:" Fun Home: A Family Tragicomic ," by Alison Bechdel
作者:艾力森·貝克德爾
杜克大學暑期閱讀委員會成員伊巴恩卡·阿南德說:《歡樂之家》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作者采用圖畫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詳細闡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議題,像精神健康、人際關系以及人權問題,而所有這些議題新生們在大學里將會很熟悉。
這本書可以很快讀完但是很難讀它讓我有時候很不舒服,我想這也是為什么讓學生讀這本書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3. 斯坦福大學
《創新者們:一群黑客、天才和極客怎樣發起一場數字革命》
英文書名:" The Innovators: 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 by Walter Isaacson
作者:沃爾特·以賽克森
《這個男孩的生活》
英文書名:This Boy's Life
作者:托比爾斯·伍爾夫
推薦書單:《凱恩河》
英文書名:Cane River
作者:萊麗塔·塔德米
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漢尼斯說:今年當我被邀請負責這個項目(暑期閱讀)的時候,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想選擇什么樣的書,最后我選擇了三本關于人的書:一本傳記(實際上是一本短傳記選集),一本回憶錄,以及一本我們可以稱之為傳記小說的書。這些都是關于人的故事,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怎么應對困境。
4. 塔夫茨大學
《信仰的行為:關于一個美國穆斯林的故事,為一代人的心靈而斗爭》
英文書名:" Acts of Faith: The Story of an American Muslim,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a Generation ," by Eboo Patel
作者:艾博·帕特爾
塔夫茨大學校長安東尼·莫納克說:“今年的統一閱讀書目是艾博·帕特爾著名的回憶錄《信仰的行為:關于一個美國穆斯林的故事,為一代人的心靈而斗爭》。
“出生在印度,美國長大的艾博·帕特爾是位于芝加哥的非營利組織“跨信仰青年核心”。該組織致力于促進不同信仰以及無信仰的人之間的理解和尊重,鼓勵年輕人參加社區服務以治愈世界上和社會中的分隔和沖突。”
5. 西北大學
《不方便的印第安人:美國北部土著居民的有趣記事》
英文書名:" The Inconvenient Indian: A Curious Account of Native People in North America ," by Thomas King
作者:托馬斯·金
西北大學校委主席勞倫·吉利奧尼說:“這是一本顛倒傳統智慧的歷史書,不過以一個講故事的人既幽默又優雅口吻娓娓道來。 《不方便的印第安人》可以降低我們大多數人的無知,幫助我們專注于一些沒有在大眾媒體涌現的重要議題。
6. 康奈爾大學
《五號屠場》
英文書名:" Slaughterhouse-Five ," by Kurt Vonnegut
作者:庫爾特·馮內古特
來自康奈爾大學年鑒:以馮內古特標志性的對話風格寫作,《五號屠場》被譽為美國文學的經典著作。康奈爾校友(1944屆)的知名反戰書一定程度上是他在二戰中的經歷的回憶錄,特別是1945年2月德萊斯登被盟軍轟炸。
7.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壞女權主義者》
英文書名:" Bad Feminist ," by Roxane Gay
作者:羅可珊·蓋伊
UCLA校長吉恩·布洛克說:今年的作者羅可珊·蓋伊在流行文化領域以其寫作和社會媒體形象而出名?!秹呐畽嘀髁x者》,一本散文選集,將為大學社區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高??梢詤⑴c到圍繞各種各樣話題的批判性對話和討論,包括政治、美國文化、種族、性別、性取向、對女權主義的看法,等等。
8. 賓夕法尼亞大學
《大?!?/p>
英文書名:" The Big Sea ," by Langston Hughes
作者:蘭斯頓·修斯
來自《賓大新聞》:《大?!酚?940年出版,當時修斯38歲,已經是美國知名詩人之一。這是一本由短文構成的回憶錄,主要講述了修斯早期的經歷,也是一部修斯自我實現和創造的編年史。修斯利用了他早期成長于中西部的一個非裔美國家庭的經歷。后來,他去了很多地方旅行,墨西哥、法國、非洲,在那里,他的認同感會被質疑、塑造、重新定義。
9. 布朗大學
《新吉姆·克勞:色盲時代的大規模監禁》
英文書名:" The New Jim Crow: Mass Incarceration in the Age of Colorblindness ," by Michelle Alexander
作者:米歇爾·亞歷山大
來自布朗大學的“第一閱讀”:《新吉姆·克勞》講述了類似印度種姓的制度在美國重生,種姓制度也導致數以百萬計的非裔美國人入獄,從此他們的社會地位就低人一等,這相當于否認了當初在民權運動中本應贏得的人人平等的權利。
10. 哥倫比亞大學
《伊利亞特》
英文書名:" The Iliad ," by Homer
作者:荷馬
作為西方文學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荷馬的《伊利亞特》講述了特洛伊戰爭中最黑暗的一段。史詩的中心就是阿基里斯,希臘最偉大的戰士之王,以及被其統帥阿伽門農羞辱之后拒絕再戰的故事。
注:即將入學的新生在開課前一周讀《伊利亞特》已經是哥倫比亞大學十多年的傳統了。
11. 范德堡大學《回聲公園的圣母》
英文書名:The Madonnas of Echo Park
作者:布蘭多·斯凱豪斯
這本小說描繪了這樣一個社區,主要刻畫了這個社區中的人物上,他們既處于社區的邊緣,又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同時也探索了當人們住在臨近的地方,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會對其他人有著或明顯或微妙影響的問題。
12.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麗的掙扎:一個父親,兩個兒子,和成長的不可能之路》
英文書名:The Beautiful Struggle: A Father, Two Sons, and an Unlikely Road to Manhood
《美麗的掙扎》尤其適合今年的讀書計劃。塔那西斯·科茨在巴爾的摩長大,他的書就是他一個男孩在我們的城市成長的經歷。
13. 史密斯學院
《西方文明的崩潰:未來的視角》
英文書名:The Collap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 View from the Future,by Naomi Oreskes and Erik Conway
作者:內奧米·奧雷斯克斯和艾瑞克·康韋
本書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393年,那時世界幾乎面目全非。數十年來,氣候災難的醒目警示無人問津,導致氣溫飆升,海平面上升,大面積干旱的現象愈演愈烈。最后,當南極洲西部冰原的分裂導致大規模遷徙和全球秩序徹底混亂---大災難來了,就是我們所說的2093大崩潰。
14. 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
《公民:一首美國抒情詩》
英文書名:" Citizen: An American Lyric ," by Claudia Rankine
作者:克勞迪亞·蘭金
在這本卓越的適時的著作里,知名作家兼波莫納學院教授克勞迪亞·蘭金采用詩歌、散文、文化批評以及視覺印象的形式探討了在后種族社會里作為一個美國人意味著什么??藙诘蟻啞ぬm金在書中大膽地描述了21世紀日常生活和媒體不斷遇到的日益劇烈的種族侵犯。有的表現為受到輕視(表面看起來是口誤),有的是在課堂上或是在超市購物等,總之任何地方都可能遭到故意攻擊。
“大滿貫”張怡寧:被大20歲老公寵上天,結婚13年,有幸福有糾結
文 八加九
編輯 璋隊長
似乎這種婚姻在我們看來很少有愛情的長久加持。
然而,郭晶晶“下嫁”香港名門望族霍啟家、王楠嫁給億萬富翁郭斌后,他們各自的婚姻卻都十分穩定。
不時爆出的新聞中,這兩對也是甜甜蜜蜜,日子過得羨煞旁人,漸漸地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2009年,有著“大魔王”之稱的昔日“乒壇女皇”張怡寧嫁給了已年近半百—48歲的香港富豪徐威。
三年又三年,一晃匆匆過去。
如今的張怡寧狀態如何?她的婚姻狀態又如何?
張怡寧生于1981年10月。 自小生長在北京宣武區的胡同里的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妞兒。
父母都是下鄉插隊的知青,剛回北京這幾年,母親在一家職工醫院做藥品管理員,父親則是一家工廠員工。
1986年,年僅5歲的張怡寧被酷愛乒乓球運動的舅舅帶到了北京一家體校的乒乓球球隊,這是她第一次摸到球拍,也是她的職業啟蒙中的神來一筆。
這項運動,讓張怡寧歡喜得不得了,從此便與乒乓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經常練習,張怡寧的球技越來越好,舉手投足間甚至有一股子職業運動員的勁兒。
教練每次看到張怡寧場上那股小小年紀所展現出的狠勁兒,都會忍不住拍案叫絕:
教練建議張父張啟源讓張怡寧嘗試一下走職業乒乓的道路。
父親心想,既能強身健體又是女兒鐘意的運動,自然是支持,沒過多久就將張怡寧送至宣武區的張家到東城區 體育 學校,也就此開啟了張怡寧的生涯。
然而上學之路卻是一段橫跨三個城區的漫長路程。
張母王鳳英為了送女兒去練習,每天早上五點起床。
張父因心疼妻子,更為了能夠騰出時間接送陪伴女兒,在單位主動申請上夜班,晚上干活,白天更方便接送女兒。這樣的生活父女二人堅持了4年之久。
功夫不負有心人,4年之久風雨無阻地堅持,換來了張怡寧人生中的第一個冠軍!
這是她代表東城區出戰的首次比賽,一“戰”奪爐紅!
雖比高飛燕高,猶未及青云。
接下來的日子,張怡寧繼續刻苦訓練,她越來越喜歡這項運動,甚至是執著。張父張母將女兒對乒乓球的感情都看在眼里,再加上教練的建議,二人決定將張怡寧送到北京什剎海 體育 學校。
1994年,13歲的張怡寧被選入北京隊,來到了北京市體工大隊訓練。在這里,張怡寧遇到了她職業生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李隼,在這個“伯樂”的用心指導下,張怡寧這匹“千里馬”真正意義上開啟了自己的乒乓球職業生涯。
1995年,在體工大隊訓練僅一年的張怡寧順利進入國家乒乓球集訓隊,三輪訓練比賽之后,張怡寧從剛開始進隊的第35名,一躍成為第6名。其天賦和實力可見一斑。
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國家隊后,天資聰穎又勤奮的張怡寧很快就在國家隊里成長了起來。
1997年,國家隊備戰第44屆世乒賽,因張怡寧打法與日本名將小山智麗(何智麗)相似,所以張怡寧被指定為鄧亞萍和王楠的陪練,和這種高水準的對手對練,張怡寧的水平提高的非常快。
果不其然,四國熱身賽上張怡寧分別拿下了女單、女雙、混雙三項冠軍,十分威風。
國乒女隊的“小魔王”已悄然誕生,然而欲成“大魔王”,她還要闖過艱難一關——王楠。
1998年曼谷亞運會之后,王楠可謂是鋒芒畢露!
不論是比賽還是平時的訓練,王楠都是隊里的“寵兒”。
而此時默不作聲埋頭苦練的張怡寧,也是進步神速,二人很快就迎來了第一次正面對決。
那是1999年,第45屆世乒賽女單決賽上,張怡寧和王楠相繼殺入決賽。
起初張怡寧攻勢兇猛,連贏王楠兩局,畢竟年輕氣盛求勝心切,后面被王楠輕松翻盤,最終以3:2敗給王楠。
這場比賽,不僅打擊到了張怡寧,更讓她失去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一展拳腳的機會。
而參加了奧運會的王楠,直接迎來了她的事業巔峰,不僅一路過關斬將沖入決賽,更是拿到了女單,女雙的雙料金牌。
王楠的鋒芒更尖銳了!
2001年第九屆全運會,張怡寧再次碰到了自己的“克星”,還是“慣例”——先贏王楠兩局,隨后接連失利。就像多年之后遇到大魔王的日本小將福原愛一樣,此時的她內心是崩潰的!
甚至在最后一局時,張怡寧開始消極比賽,也因為態度的問題,被停賽3個月。
這一次的比賽失利,張怡寧內心終于繃不住了。
教練李隼找來張怡寧談心,沒聊幾句便戰火四起,甚至毫不客氣地拍飛了茶杯。張怡寧大聲質問教練為何待自己與王楠不同,氣勢洶洶。
直到有一天,迎來了張怡寧和王楠在賽場下碰了面。
見到張怡寧后王楠微笑地打了聲招呼,張怡寧卻直接哭了,她告訴王楠自己十分痛苦。
王楠這才發現,平日里無論贏球輸球都看起來風輕云淡,表情冷酷的張怡寧,內心原來也有如此大的波動。在張看來她覺得沒有任何人是理解自己的,教練不理解,同一個屋子的隊友也不理解。
看到張怡寧如此脆弱的一面,張楠也濕了眼眶。這個看起來不動聲色的女孩,是如此的讓人心疼。
這一次的促膝長談,加深了兩人的感情,也解開了張怡寧的心結。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張怡寧終于迎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輝煌時刻。
女單一路斬將,直奪桂冠。女雙更是和前輩王楠默契配合,斬獲金牌!
比賽結束后,張怡寧滿臉笑意地走下賽場。
教練問張怡寧:
張怡寧回答:
這就是她,這就是“大魔王”的態度,從這個時刻,就已經展現出了“最有實力的凡爾賽”。
張怡寧的時代終于來了!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張怡寧和王楠再次上演了一場“王者之戰”。
這場王者對決,不管過去多少年,相信依舊是很多人難以忘卻的記憶。
2008年,王楠正式退役,“冷面殺手”張怡寧也迎來了她的職業巔峰!
連續攬獲了兩屆奧運會的女單、女雙4枚金牌。
而她的職業生涯一共奪得20多個世界冠軍,除此之外,球場得意,情場也如意。
張怡寧的第一段感情,和國乒種子選手陳玘有關。
這個生于1983年,比張怡寧小2歲的江蘇南通人,便是張怡寧的初戀。
因為球風強悍,他在賽場上表現出來的震懾力很強,人送外號“殺神”。
雖然球場上表現得可圈可點,但年輕氣盛的他,因脾氣暴躁摔球拍、踢座椅等行為,曾兩次被國家隊退回省隊“保修”。
即便身為劉國梁大弟子,面對他如此暴躁、桀驁不馴的脾性,劉國梁甚至煞費苦心讓他去了鄉下養豬磨磨性子。
這就是著名的“國乒養豬第一人”事件,一直到2022年的當下到現在都還會有人時不時被人提及。
張陳二人的戀情十分低調,直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才被媒體爆出,但兩人真正相愛的時間,應該是在2004年前后。
那時她23歲,他21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
一個陽光帥氣,一個清冷調皮。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的天空就都明朗了。
兩人平時并沒有表現得很親密,似乎心有靈犀一點通,莫名的有些甜蜜氣氛在里邊。
戀愛之前,張怡寧一直都是練得最用心、最刻苦的一個,時不時地還給自己加練。
但是談戀愛那段時間,隊里剛練完她就不見了人影。
當時張怡寧的主管教練李隼將愛徒的心思都看在眼里。
但是正值雅典奧運會備戰期,張怡寧雖然形勢可觀,但畢竟之前并沒有參與像這樣大規模的比賽,何況這次大賽的金牌對她的意義不言而喻。
而此時的她卻心有旁騖,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她的比賽。
一番斟酌,李隼教練私下還是委婉地提醒了張怡寧應該專注訓練。
張怡寧是聰明人,當即明白了教練的意思。
誰也不知道這晚她心里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翻江倒海。
一天之后所見到的,是她再次心無旁騖,一頭扎進了緊張的訓練之中。
不久之后的雅典奧運會上,張怡寧再一次碰到了自己的老對手。
這次,她終于戰勝了王楠,拿到了女子單打金牌。
并且在女子雙打項目又和王楠化身為隊友,兩人配合默契,一舉奪魁!
此次奧運會的表現,稱得上是張怡寧職業生涯中的新的里程碑,她終于超越了王楠,超越了自己!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張怡寧逐漸淡出了乒壇。
張父張母也著急地張羅著女兒的終身大事,而正是在這個時候,丘比特的箭卻悄然地穿過了她和另一個男人的心。
2008年,在前體操奧運冠軍馬燕紅的撮合下,讓世界乒乓球冠軍張怡寧與國內著名金融家徐威這兩個聽起來毫不相干的人走在了一起。
徐威,1961年出生于北京,畢業于南京審計大學,是國內知名的金融家。現今在香港金融界打拼,在國內有好幾家上市公司。
初識,張怡寧便和徐威話語投機,很快就成為了朋友,隨著深入了解,兩人越聊三觀越合,深深地被對方吸引,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條件是不錯,可是相差20歲的年紀卻讓張怡寧心里犯了嘀咕。自己的家里人是否支持呢。沒想到張母王鳳英,對這個準女婿確實十分的滿意。
兩人關系一經爆出,立馬在網上引起一眾嘩然,不僅僅是因為這對年齡相差20歲的“老夫少妻”組合。更是因為徐威和前女友——國內著名影星袁立那一段鬧得沸沸揚揚的感情。
說起袁立和徐威的感情,在那時可是轟轟烈烈。
兩人曾同居12年,徐威十分的寵愛袁立。
戀愛之初便一擲千金為她在北京買了兩套豪宅,兩人甚至一度被爆出生有一子的傳言。
袁立在采訪中還爆出徐威對她說過:“拍不了戲就不拍了,我養你”??梢娦焱Υ星榈恼J真。
然而,在拍攝電視劇《永不瞑目》時,袁立和當紅小生陸毅的緋聞鬧得沸沸揚揚。
繼而在之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拍攝中,袁立的緋聞依舊不脛而走。
人紅是非多,徐威甚至專門放下工作回到國內找袁立澄清。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兩人漸行漸遠,最終選擇了分開。
徐威則一頭栽進了金融事業。
在網民的一片質疑聲中,張母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為女婿聲援。
一個溫文爾雅,對待感情認真又十分寵愛自己女兒的女婿,自己為什么不要?
用張母王鳳英的話來說,女兒張怡寧自小就在球隊訓練,沒有經歷過風風雨雨,單純善良。正是需要一個成熟的人來照顧她,指點她。
徐威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她的要求,王鳳英自然是接納的。
認識三個月后,張怡寧果斷地和大自己20歲的徐威訂婚。
2009年10月,張怡寧與徐威在北京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后,張怡寧跟著丈夫去往香港生活。
在球場馳騁的二十年里張怡寧落下了一身病痛。
一到陰雨天氣,老傷就頑固性地發作,疼得她寢食難安。
徐威看著自己的嬌妻被傷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心里十分的心疼
干看著也不起作用,2009年12月起,徐威每周鐵定抽出兩天,開車載張怡寧去醫院療傷。他請最權威最資深的中醫專家給張怡寧理療、牽引。
他還經常請專家上門為張怡寧服務,從腰部、肩部到膝蓋,有老傷的地方,全方位的按摩。
經過幾個月系統科學治療,張怡寧身上的老傷基本痊愈。
張怡寧明白丈夫的時間是多么寶貴,卻還是每周都陪著自己去理療,用盡心思給自己做康復治療,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這么一個柔情似水的人,讓張怡寧更加確認自己的眼光,更加堅信自己的抉擇。即便年齡相差20歲,可這都不能成為愛情的阻礙。
2010年,已經在家休息了大半年的張怡寧眼看著退役的隊友紛紛走上職場,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篇章。不由得也思考起了未來。自己13歲入隊,早早的放下了課本。
當務之急就是把沒學到的文化課都撿起來,用知識武裝自己,才是真正的力量。
張怡寧與丈夫討論起了去高校進修,而徐威卻另有心思,眼看著自己年過半百,自然是想趕緊有一個孩子。
丈夫的想法是無可厚非,可是自己又對知識和嶄新的人生無比的渴望。這讓張怡寧陷入了兩難境地,這兩個尖銳矛盾的碰撞,一時間讓張怡寧難以抉擇。
心情暗淡的張怡寧,在一段時間內都悵然若失。徐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忍妻子整天郁郁寡歡,說服自己的內心后,他拉著張怡寧的手告訴她想去就去吧!他愿意做最堅實的后盾。
同年,張怡寧終于如愿進入北京 體育 大學研究生班深造,徐威親自將她送到學校。
夫妻二人從此以后兩地分居,徐威倒是經常來看望妻子,小別勝新婚。
兩月之后,張怡寧與同班同學一眾被學校送往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留學,夫妻倆又開始了更遠的分居生活。
然而,命運就是這么突然,2011年6月,張怡寧查出懷孕兩個多月了。
而她居住的學生公寓離教學樓有一段距離,每天背著書包,挺著大肚子,乘坐校車來來往往。
徐威不放心孕妻一人獨自在美國求學,一有時間便會飛赴美國探望張怡寧。
因為工作繁忙,有時候甚至只能呆一個晚上就得返回香港。
2012年1月,一天張怡寧在乘坐校車時一不小心踩空,跌倒在地。同學趕緊將她送往醫務室,十分幸運,肚子里的孩子并沒有任何影響。
幾天后,提心吊膽的徐威匆匆飛到妻子張怡寧身邊,不由分說的為她辦理了休學手續。
2012年4月2日,張怡寧在香港順利誕下女兒“俏俏”。徐威特意向公司請50天假陪伴張怡寧。
俏俏兩歲后,本就打算出去找一份工作的張怡寧在擔任上海的中國乒乓球學院院長的恩師施之皓的力邀之下,出任了他的助理。
2018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張怡寧帶女兒去親子俱樂部參加活動。
現場很多家庭都帶著兩位小朋友,兄弟姐妹互相玩耍追逐嬉戲,都開心的不亦樂乎。
唯獨俏俏自己坐在一邊看起來悶悶不樂。
原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兄弟姐妹,她也天真地希望有一個妹妹或者弟弟可以陪伴自己。俏俏她奶聲奶氣地告訴媽媽:“我一個人太孤獨了,你給我生一個妹妹或者弟弟吧!”
童言成讖,2019年3月,38歲的張怡寧被查出懷孕兩個多月了。
知道妻子懷孕的徐威高興的手舞足蹈,沒想到自己還能老來得子。懷孕期間他更是對妻子體貼有加十分呵護。
細心的為妻子搭配營養早餐,每天陪她運動一個小時,按時帶她去胎檢。
有時張怡寧工作必須趕往上海,徐威也是全程護送孕妻。
徐威將張怡寧完全寵成了公主。
辛苦的十月懷胎,10月份張怡寧終于在香港誕下一個 健康 男孩。
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表示著張怡寧夫婦家庭幸福,婚姻美滿。
2020年5月,張怡寧與徐威已經結婚11年了,有疼愛自己的老公和一雙可愛的兒女,昔日的“大魔王”,成了一個幸福媽媽。
然而看似一心撲在家庭上,只忙著生娃的張怡寧在乒乓球壇的影響力依舊持續著。
中國奧組委在國際奧林匹克日線上發起活動,一眾一線奧運選手匯集在云端,線上與網友互動,一起為奧運加油。
國乒女隊3代大魔王齊聚,這樣的場景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球迷們十分激動。節目的最后,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分別提到了國乒頭號勁敵日本隊。
張怡寧更有針對性地點名伊藤美誠。
總的來說,伊藤美誠的打法不講理,是人家日本教練在多年研究中國乒乓球隊員的打球方法之后研究出來的招式,但中國隊是可以克制的。高速球,大開大合,要的就是打破她的打球節奏!
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張怡寧的點評一針見血,出戰的女乒小將孫穎莎就按照張怡寧的建議設計對策,果然打敗了伊藤美誠,在東京奧運會乒乓女單賽中一舉奪金。
而在近期,張怡寧的一張與郭晶晶同框的照片卻在社交媒體上上了熱搜。
照片中的張、郭兩人雖然運動項目不同,但命運卻都驚人的相似,“乒乓女皇”與“跳水女皇”的碰撞,形成了該場合獨特的一條風景線。
雖然青春已過,但兩人看起來依然神清氣爽,風采依舊,歲月似乎沒有在他們臉上留下痕跡。
而2022的冬季奧運,由于王濛的爆火,有人將她和張怡寧的解說拿出來比較,行程有趣的鮮明對比,兩位同樣也是大魔王,一個異常冷靜,一個激動萬分,但都同樣近金句連連,網友紛紛拍案叫絕。
“大魔王” 張怡寧的故事像極了武俠 游戲 里的酷颯男主。
天生骨骼驚奇,一看就是練武奇才。
一路勤奮修煉刷任務一路四處征戰“打怪升級”。
有過迷途,抗過誘惑,到最后終于練成絕世武功,再回來滿級亂屠新手村。
天下第一,駐于山巔,世間再無對手。
卻又倍感寂寞獨孤求敗,于是急流勇退,回歸到尋常人家,專注一蔬一飯,三餐四季……
江湖上再不見其人,卻永遠地流傳著她威震武林的傳說。
如今她已結婚了13年,婚姻和愛情都有,事業和家庭并重,酸甜苦辣皆嘗過。
從開始的網友紛紛質疑,到現在的羨煞旁人。
他們用自己的行方式證明,年齡和距離并不是愛情的絆腳石。
而結婚之后的張怡寧也完全沒有淪為家庭主婦,而是有著自己獨立的事業和生活,這才是名副其實的“大魔王”!
“乒乓冠軍”王皓:結婚4年生2娃,美女老婆為他放棄事業專注家庭
“國乒”馬琳:花千萬離婚,二婚娶旺夫老婆,如今事業揚帆起航
石川佳純:日本乒乓球女神,至今依舊單身,網友:“嫁來中國!”
鄧稼先的生平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
1924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十九日),鄧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城外的鄧家大屋,也叫鐵硯山房的祖居內。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母親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務。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后,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書法家鄧石如(1743-1805年)是鄧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學,至3年級。?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學四年級,至畢業。?
1935年 11歲,入北平志成中學,讀一年級。?
1936年 12歲,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這三年,他在英文、數學、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崇德中學,與高他兩班的楊振寧成為好友。?
1937年 13歲,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搬遷至云南昆明。因父親患重病,鄧稼先一家滯留淪陷后的北京。?
1939年 15歲,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學,讀高中二年級。?
1940年 5月,為避迫害,未讀完高二,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學補習班學習。9月,入四川江津國立第九中學,讀高中三年級至畢業。?
1941年 17歲,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號:A-4795。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聯大,是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最高學府。鄧稼先在此學習四年,終生受益。楊振寧也在聯大讀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兩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聯大,鄧稼先經好友楊德新同學介紹加入了“民青”(***的外圍組織),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45年8月 21歲,鄧稼先大學畢業,正當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之時。9月,在昆明文正中學執教數學。
1946年1月 22歲,在昆明培文中學任數學教員。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是年,許鹿??既氡本┐髮W,在給一年級物理課助教時,兩人初識。
1947年 23歲,通過赴美研究生考試
1948年 24歲,在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讀研究生。
1950年 26歲,8月20日獲得該校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氘核的光致蛻變》(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爾遜總統號輪船返國。9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
1951年 27歲,加入九三學社。
1952年 28歲,晉升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員。
1953年 29歲,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系許德珩教授的長女。
1954年 30歲,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的副學術秘書。 是年,女兒典典(鄧志典)出生。
1956年 31歲 4月,加入中國***。兒子平平(鄧志平)出生。 是年,與何祚庥、徐建銘、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報》上相繼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輻射損失對加速器中自由振動的影響》、《輕原子核的變形》等論文。為我國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歲 8月,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論部主任,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從此,鄧稼先隱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歲 鄧稼先根據中央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選定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這三個方面作為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選對主攻方向,是鄧稼先為我國原子彈理論設計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1962年 38歲 9月11日,由羅瑞卿審定,二機部向中央打了一個:“兩年規劃”的報告,此報告提出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此時,鄧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礎。
1963年 39歲 2月,在華北某地參與并指導了核試驗前的轟炸模擬試驗。9月,接聶榮臻元帥命令,鄧稼先、于敏率領九院理論部研究原子彈的原班人馬,承擔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任務。
1964年 40歲 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 43歲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71年 47歲 “文化大革命”的侵襲九院,許多建立過大功的科學家蒙冤被整,鄧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卦馐芘贰U诖藭r,楊振寧自美國經巴黎飛抵上海,首次回大陸探親訪問。他開列了在北京要見的人名單,第一個人就是鄧稼先。周恩來總理批示要鄧稼先回京會見,救出了鄧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國寶貴的科學家。依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贝诵排蓪H顺嗣窈桨嗉壦偷缴虾?,在1971年8月16日餞行的晚宴上送到楊振寧手中。
1972年 48歲 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1979年 55歲 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 是年,在一次試驗中,身體受輻射影響,但仍堅持工作。
1980年 56歲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學部委員)。
1982年 58歲 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4年 60歲 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是年,地下核試驗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鄧稼先高興地寫下:“紅云沖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后,二代輕舟已過橋。”
1985年 61歲 因直腸癌于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原子彈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兩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6年 62歲 4月2日,由鄧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國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學家心血的建議書完成,上交中央。寫出上交中央的建議書,使我國核武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月,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7月17日,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7月29日,卒于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追悼會。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1999年 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按姓氏筆畫排序)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鄧稼先
收集名人給我國貢獻資料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于天津。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參加南開新劇團,1925年開始演戲。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后讀研究生,專攻戲劇。1934年初女作《雷雨》問世,獲空前成功,被認為是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志?!独子辍分?,代表作還有《日出》(1936)、《原野》(1936)、《北京人》(1940)。1940年還寫了《蛻變》,1942年改編巴金的小說《家》為四幕話劇。新中國成立后的主要作品有《明朗的天》、《膽劍篇》和《王昭君》,此外,還寫有**劇本《艷陽天》(1947)。其劇作貼近社會現實,充滿激情,藝術上貫通中西,創自己的話劇風格,把中國悲劇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的作品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并在國外上演。
曹禺是中共優秀黨員,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著名戲劇大師,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戲劇教育家,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執行主席。于1996年12月31日因病去世,終年86歲。
●陳廷敬,曾任康熙皇帝的日講官,后累官至光祿大夫,成為一代名相。深得康熙寵愛,曾主持編纂《康熙字典》、《明史》等巨著。故居位于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為明清仿故宮式建筑。
●陳澧,晚清嶺南學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著述頗豐,在學術界久負盛名?!稏|熟讀書記》為其晚年作品,雖未完成,亦能代表他的學術見解,反映他的思想矛盾。
●陳樹人,嶺南派書畫大家,曾任國民政府秘書長、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鄧肯?以沙多拉,19世紀第一跳舞藝術家,現代藝術舞的開創者,現代女子服裝解放的先鋒,復興希臘美術精神運動的努力者,亦是一位有偉大人格和文學天才的藝術家。著有《自傳》一書。
●方成,不知何許人也。原籍廣東省中山縣(填表歷來如此寫法),但生于北京,說一口北京話。自謂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孫的。非學畫者,而以畫為業。乃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但宣讀論文是在中國化學會。終生從事政治諷刺畫,因不關心政治屢受批評。
——漫畫家方成自傳
●豐子愷(1898——1975),現代散文家,畫家。長期致力于藝術教育事業,進行美術、文學創作。散文集有《緣緣堂隨筆》、《率真集》等。
●馮乃超,1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后受成仿吾約請,棄學會國,參加革命。1928年,根據周恩來指示,馮乃超說服各文藝團體停止與魯迅論爭。隨后,3次拜訪魯迅。1930年,左聯成立,大會通過他起草的《理論綱領》。他與夏衍、魯迅、田漢等六位一起,被選為“左聯”常務委員,并擔任黨團書記。當年,他邀茅盾入“左聯”。1949年,他又請老舍回國。馮乃超還是我國象征派詩歌的拯救者。1928年出版詩集《紅紗燈》。馮乃超生前為原北京圖書館顧問。
——輯自2001年10月16日《中國教育報》陳中原文《精神不死追思乃超》
●傅雷(1908——1966),翻譯家,字怒安,號怒庵,上海南匯人。他翻譯的法國名著很多,有《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約翰?克利斯朵夫》、《貝多芬傳》等。
●埃?弗洛姆(1900——1980),是當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為的人》、《罪惡的社會》、《人心》、《馬克思關于人的概念》等。舒爾茲在弗洛姆的《如何排遣你的煩惱——為了生活的愛》一書的前言中寫到:(我經常去拜訪弗洛姆)我總覺得來時和離開時判若兩人:離開時頭腦更清醒了,渾身充滿了活力,不再畏懼那些壓迫我們、使我們絕望的力量。
弗洛姆有這樣一句話:大多數人在沒有開始生活之前就已死去,這是個悲劇。
●高二適,書法家、詩人,江蘇東臺人,自號舒鳧。桑作楷是他的學生。1997年第2期《隨筆》有李廷華文《永遠的高二適》。
●高烈特(1873——1954),法國著名女作家。早年創作《克勞婷在學校》,1903年創作《克勞婷出走》。一戰后,寫了兩本最有影響的小說《吾愛》和《吾愛結束》,描寫了一個50歲的女子與年輕小伙子私通的悲劇,刻畫出靈與肉的矛盾。高烈特晚年寫成了一部最成功的小說《姬姬》,后改編為**《金粉世家》。
●龔自珍(1792——1841)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于時代書香和官宦的家庭。由于家學淵源,加上聰明好學,他20歲時已是一名詩人和學者了。1829年中進士,但一直都作小官,很不得志。1839年,48歲的龔自珍辭官南歸。其后在丹陽和杭州的書院里講學。1841年9月26日逝世于丹陽的云陽書院。
●光未然,即張光年,詩人,《黃河大合唱》詞作者,曾為《人民文學》主編。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從小熱愛運動,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出身入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煉的語言塑造人物。
●胡小石,書法家。
●紀伯倫,紀伯倫的作品1923年被茅盾譯介過五篇散文和散文詩,1931年,冰心又翻譯出版了他的散文詩集《先知》。但從30年代到70年代末,他的作品又很少再介紹到中國來。
紀伯倫的散文詩具有獨特的東方韻味和情感色彩,散發著醉人的藝術馨香,是東方現代文學的重要成果,屬20世紀文學精品之列。
●季羨林,我國當代著名的東方語言學家、教育家、散文作家、翻譯家,被尊為東方文化泰斗。1911年出生于山東清平縣官莊村,清華大學畢業后于1935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1946年秋回國,受聘北大東語系教授至今。這期間,他兼任多種領導職務,但仍致力于佛教梵文和吐火羅文的研究,致力于中印文化關系史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同時寫了大量的散文,出版了見解獨到的學術著作,翻譯了為數可觀的外國文學作品,是在國內外具有很高威望的學者。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還能閱讀俄文、法文專業書刊,曾翻譯過梵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有《季羨林文集》24卷。
●吉洪諾夫,著名詩人,1952年作為蘇聯藝術家代表團團長參加我國舉行的中蘇友好同盟簽約一周年紀念。
●賈平凹,姓賈,名平凹,無字無號。娘呼“平娃”,理想于順利;我寫“平凹”,正視于崎嶇。一字之改,音同形異,兩代人心境可見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夢星入懷,生產時亦沒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從不講甚神話,少年更不得家庭藝術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輩哪能顯發達貴?
原籍陜西丹鳳,實為深谷野洼;五谷都長而不豐,山高水長卻清秀。離家十年季季歸里;因無“衣錦還鄉”之欲,便沒“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愧。
先讀書,后務農;又讀書,再弄文學;苦于心實,不能仕途;拙于言辭,難會經濟;捉筆涂墨,純屬濫竽充數。若問出版的那幾本小書,豈是速朽玩意兒,哪能在此列出名目呢?
如此而已。
(賈平凹自傳)
●姜椿芳,70歲時奠定了中國百科全書事業的基礎。
●金岳霖(1896——1984),湖南長沙人,哲學家、邏輯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早年曾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國留學,從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國,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主要著作有《邏輯》、《論道》、《知識論》等。
●李大釗,189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樂亭縣一個農民家庭。出生時父親已經故去,不久母親也逝去了,是祖父把他撫養成人的。1907年,李大釗中學畢業考進了天津北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當時他把自己的宿舍題名為“筑聲劍影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被推舉為北洋法政學會會刊《言治》月刊的編輯部長。當時還被推崇為“法政學校三杰”之一。(他的老師白雅雨在辛亥革命期間被袁世凱處死)1913年,李大釗東渡日本留學。
李大釗在日本期間就讀的是早稻田大學。后因長期欠席被學校除名。這是他積極參加革命運動所付出的代價。1916年5月,李大釗回國。1916年7月,在北京創辦《晨鐘報》。1917年7月,張勛復辟,李大釗到上海。1918年1月,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1924年,代表中國***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0月回國。1927年4月6日上午,李大釗與妻子、兩個女兒以及60多名國共兩黨的工作人員在北京同時被捕。1927年4月28日,被絞死。這一天離他38歲的生日還有180天。
中共黨史界有一句話:“南陳(陳獨秀)北李(李大釗)相約建黨。”
《美國圖書情報百科全書》中專有“李大釗”詞條,稱李大釗為“中國現代圖書館之父”。
1999年10月29日,紀念李大釗誕辰110周年的電視文獻記錄片《李大釗》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梁實秋(1903、1、6——1987、11、3),北京人,祖籍浙江余杭,原名梁冶華,字實秋。1915年至1923年就學清華,畢業后赴美留學,1924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1926年回國任教于東南大學。為新月社主要成員。1949年去臺灣,執教于臺灣南北數所大學,直至65歲退休專事寫作。譯成400多萬字的莎士比亞全部劇作和三卷詩歌,著成100萬字的《英國文學史》,選譯了120萬字的《英國文學選》,譯出124冊《時界名人傳》,編成30多種英漢字典和數十種英語教材。著有《雅舍小品》(四集)《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秋室雜文》《實秋雜文》《實秋文存》《槐園夢憶》等。
●梁思成(1901——1972),1901年出生于日本東京,當時其父梁啟超正因戊戌變法失敗而亡命日本。他自幼受父親的熏陶,對中國古典文化素養深厚。11歲回國,14歲進清華學堂,23歲留美,先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院和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建筑,兼攻西方建筑史。游歷歐洲時,對希臘、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珍視和保護古典建筑的做法印象深刻。1928年回國后,一邊教學,一邊和夫人林徽因及同事、學生遍訪中國各地的古代建筑。十幾年中,足跡踏遍15個省,200多個縣,測量、攝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達2000余項。對北京城內文物的保護和日本奈良的保護做了很大的貢獻。
●林散之,書法家。
●劉半農,我只能說說臨時想出來的半農的兩種好處,其一是半農的真,他不裝假,肯說話,不投機,不怕罵,一方面卻是天真爛漫,對什么人都無惡意。其二是半農的雜學,他的專門是語音學,但他的興趣很廣博,文學美術他都喜歡,做詩、寫字、照相、搜書、講文法、談音樂,有人或者嫌他雜,我覺得這正是好處。方面廣,理解多,于處世和治學都有用,不過在思想統一的時代自然有點不合式。
——周作人《半農紀念》1934年11月30日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 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連續發表《孔乙己》、《藥》、《故鄉》等著名小說。1921年發表《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說集《吶喊》,為革命現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后又發表了《祝?!返戎≌f和《藤野先生》、《范愛農》、《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殺后,憤然辭職,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研究馬列主義,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先后主編刊物和寫作優秀雜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魯迅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國后出版《魯迅全集》20卷。
魯迅作品簡況:
1、小說集兩部:《吶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其中《吶喊》所收作品有:《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端午節》、《白光》、《兔和貓》、《鴨的喜劇》、《社戲》14篇。
《彷徨》所收作品有:《祝?!贰ⅰ对诰茦巧稀?、《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離婚》11篇。
2、歷史小說集一部:《故事新編》(1922——1935)
其中收錄:《序言》、《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懷舊》10篇。
3、散文詩集一部:《野草》(1927)
4、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舊事重提》)
5、雜文集十六部:
《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篇》(1926)、
《而已集》(1927)、《三閑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調集》(1922——1933)、《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1934——1936)、《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6、翻譯作品
俄國作家果戈里的《死魂靈》、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毀滅》。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是一位極著名的反對侵略、擁護蘇聯的杰出戰士,是本世紀全人類偉大的良心之一。1935年6月23日至7月21日,羅蘭對蘇聯進行了27天的訪問。這27天的日記——《莫斯科日記》按他的遺囑,50年后也就是1985年才得以公開發表。在日記里,羅蘭已經看到蘇聯存在的危機,他在日記中說:“可要小心震動,有朝一日,在一個美麗的日子里,那震動會突然發生的!”歷史證實了他的預言。90年蘇聯國家自行解體。
——節錄自1997年第1期《隨筆》
羅曼?羅蘭是法國近代作家,社會活動家。受托爾斯泰思想影響很大。20世紀初寫成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戰期間,積極投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行列。20年代曾發生思想危機,接受甘地的不抵抗主義。30年代初宣布和過去的錯誤思想決裂,此后積極參加反對法西斯和保衛和平的活動。還有長篇小說《欣悅的靈魂》等。
●南丁格爾,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曾在巴黎大學就讀,后去德國學習護理,并開始對英、法、德等國的護理工作進行考察研究,寫出了不少護理學專著。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聯軍與沙皇俄國在克里米亞交戰,由于沒有護士且醫療條件極差,英軍傷病員死亡率高達42%。在這種情況下,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奔赴戰地醫院,通過健全醫院管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在短短數月內把死亡率降至2.2%。
戰后,南丁格爾一直致力于護理工作,并于1863年在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推動了西歐各國乃至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由于她的努力,護理學成為了一門科學。
為了紀念這位英國護理學先驅、護士職業創始人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對護理工作做出的卓越貢獻,國際護士會于1912年把南丁格爾的誕辰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沈從文,解放后,沈從文被迫退出了文學陣營,搞起了古代服飾研究。他不想放棄鐘愛的文學,一度精神失常,曾用小刀割破血管試圖自殺,但是未遂。后來,沈從文被政治扭曲了意識,政治意識在他頭腦里占了第一位。
——《文學故事報》
沈從文和蕭乾也曾有一段從師生到絕交的故事。
沈從文妻張兆和。
●師哲,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輯局局長。當時,陳昌浩、張仲實、姜椿芳任副局長。
●蘇曼殊(1884-1918),出生于日本橫濱,祖籍廣東香山縣。俗名玄瑛,字子谷,小名三郎。其父蘇杰生是橫濱一大富商。蘇曼殊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半僧半俗,亦僧亦俗,通曉法文、英文、日文、梵文,又能詩能畫,小說、翻譯均超軼塵凡。他有浪漫傳奇的身世,人們對他的稱號很多:詩僧、情僧、革命和尚、風流和尚等等。在20世紀初葉的中國,蘇曼殊是一個彗星式的人物,一時間光芒奪目,隨即悄然殞沒。
他一生三次出家為僧(12歲、17歲,20歲),與一批中國革命先驅都有很深的友誼。1910年他加入南社(中國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曼殊所撰小說有《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等。其中《斷鴻零雁記》是一部長篇自傳抒情小說,所寫的就是曼殊的漂泊人生。
劉三在《贈曼殊》中寫到:
只是有情拋不了,
袈裟贏得淚痕粗。
表現了他學佛與戀愛的內心痛苦。
●泰戈爾(1861——1941),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是印度偉大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被尊稱為“東方詩圣”。1913年,泰戈爾以其“敏銳、清新、優美”的詩歌創作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獲得此獎的首位亞洲人。
泰戈爾的家庭是一個較有文化修養的家庭。他從小就喜歡文學藝術,8歲開始詩歌習作,14歲公開發表作品,17歲時,前往英國,學習英國文學,為自己的創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1880年,泰戈爾回國后,陸續出版了一系列詩集、戲劇和長篇小說,他的創作也逐步走向成熟,開始以嶄新的詩歌形式反映現實生活,形成一種質樸、清新的散文詩。
進入20世紀,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泰戈爾積極參加這一活動,寫了許多愛國詩篇。1910年,他發表了長篇小說《戈拉》,歌頌愛國行為,表明對祖國自由的堅定信念,同時批判了傳統的落后思想。同年,又發表了抒情詩集《吉檀迦利》,詩中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現實中的歡樂與悲哀,歌唱生命的榮枯,表達了對祖國前途的關懷和對人生理想的探索與追求。詩人的幻想與現實,通過優美的詩句,融洽地揉為一體,反映了詩人對美與善的追求與熱望。1912年旅英,該詩的英文版倍受英文學界推崇。
泰戈爾一生中共出版了詩集50多本,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等。還創作了幾部中、長篇不說,上百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以及大量關于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泰戈爾不僅是一位詩人、作家,還是一位頗有造詣的畫家和音樂家,他留下了1500多幅繪畫作品,并譜寫了大量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確實為印度國歌。
1924年四五月間,泰戈爾曾應梁啟超之邀,以學者身份來華訪問,他主要到了上海、北京、武漢、太原等地,其間與徐志摩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泰戈爾回國后出版了《在中國的講話》一書,“謹以此書獻給摯友徐志摩和偉大的中國人民”。1929年,泰戈爾再訪中國,徐志摩、陸小曼夫婦熱烈歡迎、盛情款待。在華訪問期間,泰戈爾給徐起了一個印度名字——素思瑪,而梁啟超給泰戈爾起了個中國名字叫竺震旦,泰戈爾的原名含有太陽和雷的意思,而“竺”是古印度的別稱,震、旦正蘊含著雷和太陽的意思,是古印度對中國的別稱。
●吳宓(1894——1978),字雨生,亦作雨僧。吳宓生前常對人說,他的一生以28年為一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生到28歲(1894——1921)為第一階段:少年發奮,清華求學,哈佛留洋,學成回國服務;從29歲到56歲(1922——1949)為第二階段:主編《學衡》雜志,創辦國學研究院,籌建清華外文系,執教東南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武漢大學,這是吳宓一生中事業和夢想的高峰期;從57歲(1950)起為第三階段:吳宓一直隱居在北碚縉云山下的西南聯大,他預估自己只能活到84歲。1978年,吳宓在老家陜西涇陽縣去世,正好活夠84歲。
吳宓曾自撰聯總結自己的一生:
一生長畏風雨雷,
三寶終歸佛法僧。
陳寅恪集杜甫《秋述》文和李商隱《馬嵬》詩,寫到:
新雨不來舊雨往,
他生未卜此生休。
●聞一多,
●肖嫻,書法家。
●余光中,閩南人,1928年出生于江蘇南京,曾在美國、香港教書多年,現為臺灣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右手寫詩,左手成文,并兼擅翻譯與評論。其詩文多年來風格屢變,日臻圓滿,受到海內外文壇一致推崇?,F已出版詩集15部,散文及文學評論集12部,譯著多部。
●俞平伯,是一位學者兼詩人,散文家,他在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俞平伯自1921年4月受胡適《紅樓夢考證》的影響與顧頡剛討論《紅樓夢》起,便與《紅樓夢》結下不解之緣。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部、也是奠定他紅學學術地位的專著《紅樓夢辨》,1952年又將它修訂改題為《紅樓夢研究》出版。1954年出版《脂硯齋紅樓夢輯評》,1958年出版《紅樓夢八十回校本》,1954年1月至4月發表讀《紅樓夢》隨筆三十八篇,后結集為《讀紅樓夢隨筆》,直到晚年,他還不時發表有關紅學的文字。
——石昌渝《俞平伯和新紅學》刊于2000年2月《文學評論》
●惲代英,中國***創建時期的重要***,我國早期青年運動的杰出領袖。1895年生于武昌,就讀于中華大學,畢業后,應陳時校長之邀,留校任附中部主任(即校長)。現華中師大校內有惲代英全省漢白玉雕像。
●張藝謀,原陜西國棉八廠輔助工,1978年考入北京**學院,后成為國際知名導演。
●章士釗,自號孤桐,曾主辦《甲寅》。
●趙熙,字香宋,四川“五老七賢”之一,著名書法家和詩詞家。
●鐘敬文,我國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詩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廣東海豐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畢業于陸安師范學校。1927年到中山大學任教。1928年到浙江大學任教。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研修。1936年回國,繼續在浙江大學任教??箲鸨l后,積極從事救亡工作,后到中山大學和香港達德學院任教。1949年以后,一直在北京師大任教。鐘先生是中國文聯榮譽委員,歷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榮譽理事長、中華詩詞學會副主席等。
鐘先生是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創始者和奠定人之一,在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領域辛勤耕耘了80年,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所鐘愛的事業。鐘先生1950年參加創辦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1953年開始招收我國首屆民間文藝研究生,1955年組建了我國第一個民間文學教研室,被譽為“中國民俗之父”。
2002年,鐘先生因患老年性綜合癥,醫治無效,于本年1月10日0時1分在北京友誼醫院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今天關于“38歲留學美國讀研究生”的討論就到這里了。希望通過今天的講解,您能對這個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告訴我。我將竭誠為您服務。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