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_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呢
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_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呢
現在,我將著重為大家解答有關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關于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的話題,我們開始討論吧。
文章目錄列表:
1.孩子多大適合自己出國留學?小學畢業就送出去讀初中好嗎?2.什么年齡段出國留學好?
3.小孩多大送出國留學最適合
4.小孩子幾歲出國上學最好?
5.中學生出國留學好不好?
6.小學,中學,什么時候去加拿大留學最好
孩子多大適合自己出國留學?小學畢業就送出去讀初中好嗎?
在家長們已經下定決心,希望送孩子出國留學以后,會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出國的時間選擇。小學出去的話擔心孩子年紀太小了,在國外獨自生活會有困難。初中出去的話又怕考不上好的中學,影響以后發展。其實,這些問題都跟以下三點有關系。
1.現在孩子所處的國內教育環境導致家庭暴露問題,比如說孩子在學校里面學的不開心、孩子因為學習的事情與家長的關心緊張或者是家長認為孩子在現有學校和學習環境已經達不到所期望的教育目的了。
2.對于想沖刺頂級名校的家長們來說,想進入英國最好的頂級公學,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等等,都需要提前最少三年去準備。甚至是7-8歲就可以著手準備去讀這些頂級公學的Feeder School(對口小學),因為進入頂級公學的對口小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提高錄取幾率。
并且,像是伊頓、哈羅這些頂級公學都是需要提前注冊和考試的,一般截止的日期在孩子9歲,也就是英國小學的Year 5的時候。孩子們將在10歲的時候接受頂級公學的入學考試。對于希望孩子們進入頂級公學的家長來說,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是掛鉤的,這里建議這些家長選擇小學就讓娃去英國留學。
3.而對于一些希望讓孩子們換個環境開心成長,對于特別好的學校沒有很深的執念的家長們來說,就不一定需要選擇小學就出國。因為對于這些家長們來說,他們是希望孩子們不要學習的太辛苦,更注重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和性格發展,那么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出國都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所以說孩子是小學還是初中留學,要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來進行分析。
什么年齡段出國留學好?
出國留學的最佳年齡段不能一概而論。
早出國的孩子由于仍處于語言以及其他許多方面可塑性很強的階段里,他們能夠較快接受外國文化,并在那里成長起來。他們最快通過的是語言關和生活關,在進入高等教育時已經不再會有文化差異的沖擊,能最大程度地實現留學的目的。同時,由于彼方文化和體制所決定,各級的學習過程中競爭和壓力比國內小得多,因此,對于許多家長這是一條重要長處。
另一方面,利與弊是共存的。早出去的孩子會因過早地從中國的教育系統中脫節,而導致他們對于中華文化的陌生,也包括無法享受國內那世界一流的基礎教育成果。在他們回國創業時,發現自己已經養成了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而不易與國內的現狀合拍。有過一些孩子早年就跟隨父母的工作出國,回國后發現跟不上國內節奏,盡管這些孩子在國外期間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
而且上述這些都是以最佳狀況為前提的,即,父母與孩子一起在國外生活,他們的教育水平、外語能力等足以幫助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經濟條件承受得起國外的高消費,且居住環境是安全穩定的。否則,過早出國會有一系列的問題和隱患。
如果選擇晚出國,尤其是家長無法陪同的留學,應該在孩子有足夠的自立自理能力之后才能進行。這時,在國內的底子墊厚了,通過扎實的教育,把各方面的基礎課上好了,甚至上完大學本科以后再出國。這樣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借助國外優良的高等教學水平和先進的科技基礎,學習碩士以上的課程,既提高了能力(包括外語能力),學會了知識,又節省了時間和開支。這時如果兩個同等學位的持有者一起回國,晚出國者的中國文化基礎會大大強于早出國者,故其競爭力也較強。
科學研究的結果顯示,孩子的語言會在12歲左右定型。這意味著上初中以前出國對孩子的外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將是以犧牲中文能力為代價的。相反,如果上完了中學再出去,則中文和數理化的基礎扎實,但學語言則稍顯遲后。其實,目前國內的英語教學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加上各類水平較高的課外培訓機構,足可以保證既讓孩子不必過早出國,也保持一個良好的英語狀態。
最后,除非家長讓孩子出國留學僅僅是出于學一口好外語的簡單目的,否則對他們的未來考量也要放入計劃之中。如果是想讓孩子今后就永遠扎根國外,固然以對彼方的文化、生活、教育和工作環境越熟悉、越自如越好。但是如果還希望他們回國發展,自然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基礎。這些基礎則應該在學生時代打下,而不是在成年以后、已經要為工作、生活甚至家庭奔忙之時再來補。
總之,留學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何時出國需要通盤考慮和比較過各種因素之后才能決定。
小孩多大送出國留學最適合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國內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等,加上人民幣持續升值,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但他們出發點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移民;有的是為享受西方先進的教育;有的只是為了鍍金;有的是因為國內學習成績不好,沒有出路;有的沒有考慮更多,只是認為出國留學,增長見識是個好事……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出國留學,達成的結果是有很大差別的。究竟,這與家庭的海外關系,家庭經濟條件,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有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如果小學或初中階段出國,小孩自理能力有限,家庭在國外有可以寄托的至親。但是學習幾年后再轉回國讀書是不可行的了。中國基礎教育重視知識和技巧,西方重視方法和能力,學生中途回國后的學習進度和難度都會跟不上,學習方法也不能適應,孩子會很痛苦。有個案例,有對博士夫妻被公司安排出國短期工作,他們把小孩也帶在身邊,孩子在國內比較調皮,成績一般,出國后在學校成績優秀,經常受到老師表揚,認為他的數學特別出色。三年后這對博士夫妻回國,小孩該上9年級了,轉入某校,入校測試時,學校認為他的數學只有7年級的應試水平,不能讀9年級。小孩也完全不習慣一動不動坐在教室里的學習方式。不得已,這對博士夫妻只好把小孩重新送到國外。小學或初中階段留學,在語言上,英語會超過漢語,成為他們的第一語言。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就出國的,漢語日后可能存在交流問題。更重要的是,西方文化會對他們產生根本上的影響,他們對家庭的認識,為人處世的態度會完全西方化,很難再認同東方的人情世故、行事準則等,與父母價值觀上的沖突非常大。雖然假期孩子可以回國加強漢語和東方文化學習,但指望孩子長大后回國工作和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文化上完全成了外國人。做父母的要有思想準備。高中出國留學,選擇在高一或高二學期結束時比較好,沒有必要讀高三,因為國內高三是對高一高二內容的全面復習,浪費一年。出國后申請國外大學,還要進預科班學習,這差不多也要一年時間。這個時段有了國內基礎教育相對扎實的應試底子,在國外的考試中一般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國外中學都設有升學指導中心,大學申請的程序就不再勞家長操心了。高中階段出國留學,學生對東西文化上都有認同,東西方兩種思維都有。西方元素會多些,他們能完全適應國外的生活。這階段出國,一定要有意識地提前學好英語,特別是在聽與說的交流方面,國內英語應試教學在這方面比較欠缺。高中段出國,可在國外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學習期間還有很多實習的工作機會,獲得經驗。畢業時,學生對國外的工作與生活有了詳細的了解,畢業后找到一份較理想的工作定居下來并不困難。如果在國內大學畢業后再出國讀研究生,或者讀“二加二”的模式,即國內兩年,國外兩年,也是一種選擇。這階段的人在文化上基本成型,雖然在國外能幸福生活,但文化的根在中國。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溶入西方社會的,學成后回國工作生活的人也比較多。我有一位老師,在國內大學做講師時由于年青時的義氣,對社會不滿而出國,而且十多年一直沒有回國。有一次偶然機會,她來到了波士頓的唐人街,站在中國牌坊前,只現牌坊正上方寫著四個大字——“天下為公”,那是中國人的世界觀,背面也寫著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那是中國人的道德觀。她頓時佇足,久久凝望,百感交集,淚流滿面。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她雖然加入了美國國籍,但她從來就沒有變成美國人,她發現了自己文化的根。她明白了,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根本不是一回事。她用了好長一段時間去研究中國文化,終于解開了心結。再后來她經?;氐絿鴥?,和許多大學進行文化學術交流。以上所述不是一概而論,從小學談到大學,是希望講出其中在文化認同上反映出的趨勢規律,這是可信的,而這也是家長容易忽視的,是最重要的。送小孩出國留學,兩代人之間原來的鴻溝肯定會變得更大,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心理上的準備,特別是孩子在國外所做出的選擇,家長一定要充分尊重,中國傳統家長式的作風絕對是行不通的。最后,講一個小故事:老劉與同事聊天,說到了送獨子出國讀大學的事,他的看法是,國外也沒什么好,西餐難吃,國內也不錯,什么也都有,他希望孩子畢業后回國。同事卻說,中國政治改革是遲早的事,不順利的話可能會出現社會動蕩,一動就是二十多年,而這正是年青人拚搏事業的時候,我們退休了無所謂,但孩子們可能會耽誤了前途呵。老劉啞然,若有所思。
小孩子幾歲出國上學最好?
你好,小孩子幾歲出國上學最好?
小學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算是幼稚時期,不管從語言,生活等各方面都很欠缺。但從語言方面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新的語言接受能力很強,但生活方面尤其是國內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薄弱可以有家長的陪同。不過,如果孩子能夠堅持并適應下來。整體還是相當不錯的。但家長如果選擇在這個年齡段送孩子出國,就要接受在孩子長大后的他國思想,甚至長大后中文方面弱勢。更有孩子內心不愿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高中階段,美國的高中是從 9 年級至 12 年級,“美高”這個詞也成為了流行詞匯。很多北上廣家庭愿意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出國,一是因為語言會徹底過關;二是因為報考國外大學更具優勢,申請大學時與在國內讀高中的孩子們相比競爭力高很多,進入名校的機會大大提高;三是因為此階段孩子進入叛逆期,離開父母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大學本科出國,美國本科特別重視閱讀,學生不僅要閱讀教科書,而且還要讀大量的文章和論文,不僅要讀得多、讀得懂,還要讀得快,所以連美國孩子都覺得本科特別辛苦,留學生的巨大壓力就可想而知了。但好的方面是在強壓之下,英語基本可以過關,很多孩子在美國大學畢業后可以說一口純正的美語,與美國人深入溝通基本無障礙。
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學生出國留學好不好?
我之前在視頻中又說到小學、中學、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出國留學的優缺點。
中學生出國留學,除了費錢,也沒有什么缺點。
中學生已經在國內有了比較好的語文基礎以及數學思維基礎,而且在家庭教育,三觀方面有了基礎建設,在這些良好基礎的條件下選擇出國留學,可以比較輕松而且容易升入世界名校。
至于中學生要不要出國留學呢?這就看自身的家庭經濟條件吧。
小學,中學,什么時候去加拿大留學最好
什么時候到加拿大留學,這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問題。下面是一些真實的經驗、教訓、體會和感想,并不適合所有的孩子。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具體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小學去加拿大留學
朋友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班就來到加拿大,上了一年幼兒園后,就開始上小學學前班(就是所謂的K班)。因為上的是西人的幼兒園,所以他說英語看上去沒有問題,但是這邊的老師要求還要上給母語是非英語的孩子開設的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課程。當時我請教老師:孩子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達到其本身如果從小在英語國家長大所應該達到的水平。老師說,我孩子這樣的年齡(當時5歲),需要3至4年,再大一點,一般需要4、5年的時間,如果是14、15歲才過來,那么口音和思維的烙印會伴隨一輩子。
一般家長看到小留學生到海外,一年以后就和本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英文說得比父母還好,便認為他們和當地長大的孩子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了。其實,聽和說是語言最基礎的部分,中國的文盲聽、說中文也是沒有問題的。關鍵在在對這種語言的駕馭能力是否達到了他本來應該達到的高度,這就體現為充分表達自己的能力、傳達意見的能力、說服別人的能力、閱讀理解的能力和書面表達的能力。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在移民語言融入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多,老師在這方面顯然也更有經驗。后來我的孩子的經歷證明了老師所說的時間點是比較準確的。
因為希望孩子可以盡快真正掌握英語,我放棄和孩子說中文,并且每周帶他去圖書館看書、借書,孩子本人也喜歡和西人玩在一起。孩子上完一年級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上ESL課程,可以看章回小說,但同時中文也忘得差不多了。
留學加拿大的好處是有豐富的支持非英語國家孩子的教育資源,孩子適應期短,英語聽說幾乎不是負擔,而且很快地能夠適應的學習環境,非常有利于在加拿大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在以后的初中、高中及大學的學習中完全沒有如何適應、融入北美生活的問題。一句白話就是孩子成為小老外了。正因為如此,孩子在中文方面的能力卻逐漸減弱,能夠彌補這方面不足的只能是家庭的中文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在家里,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因勢利導使孩子能繼續接觸和學習中國文化,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中國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繼承和傳承中國文化。加拿大提倡多元文化,有的學校里還設有中文項目,在中文學校里可以學到中文的基礎知識,但中國文化底蘊今后在孩子身上的體現和發揮作用是則需要在家庭教育中來實現的。我看到一個比較成功的中西合璧的例子是一個九歲就來到溫哥華的臺灣孩子,最后在UBC上大學,畢業后在銀行工作。中文的聽說讀寫都掌握,待人溫文而雅,頗有儒士之風,可以想象他的家庭關系以及與父母的關系不是完全西化的關系。他九歲到國外后,每周要用中文寫一篇周記,傳真給在臺灣的父親,父親改完后,再傳真回來與他分享。這一來一往中,不但鍛煉了中文水平,而且分享和理念和價值觀。
對于小學來加拿大留學好不好完全因人而異,但一個大的方向非常有必要考慮清楚,那就是孩子將來在那個環境下生活和發展的機會大些。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北美接受完高等教育后,仍然以北美為主工作和生活,那么北美的因素就需要強一些,從小就接受加拿大或者美國的教育沒什么不好。特別是如果父母平時在家能夠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那么孩子長大以后,能夠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在工作中更加習慣使用西方的工作方式,在家庭生活特別是和父母的關系,還是可以保持中國傳統的親昵關系的??紤]到中國大陸現在家庭關系所受到的沖擊,我更加欣賞臺灣人、日本人、韓國人的人際相處方式。在溫哥華這個移民城市,可以交到很多這樣的朋友。
回過頭來說,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國外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回到中國工作和生活,那么中國的因素就需要強一些,小學留學就顯得早了一些。
中學去加拿大留學
因為孩子中文太弱,而且當時我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是更加扎實,所以,我在孩子能夠自行閱讀英文書籍以后,就帶他回了中國。在國內他又在小學上了4年。其間,我們給他訂購加拿大同年齡孩子流行的書籍,并且每個暑假都會帶他回加拿大,以保持他的英語能力。所以,等他的中文能力能夠嘗試著模仿金庸的武俠去寫小說、能夠閱讀象《世界銀行家》《文明》、《帝國》這樣比較成人的書籍的時候,我又帶他回到溫哥華,直接上6年級。雖然6年級在國內還是小學階段,但是本人一直是反對為了應付小升初,反復“炒冷飯”的學習方法。所以,建議與其初一走,不如6年級就走。這樣,孩子在北美還能夠有一到兩年“開心的童年”,因為北美好的中學,負擔其實也挺重的。
孩子到溫哥華上學以后,很快適應了這邊的學習環境,本地西人的同學父母都說他不象是剛從中國來的孩子,完全沒有口音。但是,我知道其實他的英文水平并沒有達到自身本來可以達到的知識水平,因為當我把《世界銀行家》《文明》、《帝國》的英文版拿給他閱讀時,他說太難了。他的英語能力只能讀青少年書籍。所以,不是孩子的英文說得溜,英語就算過關。真正的英語能力趕上可能真的需要3-5年。
加拿大各個城市的學制略有區別:溫哥華是小學8個年級, Grade K/1/2/3/4/5/6/7。中學為Grade 8/9/10/11/12。但是UBC大學這邊今年要設溫哥華第一個初中,今后的學制就是小學是Grade K/1/2/3/4/5,初中是 Grade 6/7/8,高中為 Grade 9/10/11/12。不管學校怎么變化,每個年級需要掌握的內容是相似的。公認的是7年級以后,課程負擔會加重,還需要參加許多校內活動如科學競賽、歷史競賽、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課程也可以上得很輕松,但是如果你想要將來大學考常青藤的話,基本上負擔就很重了。因為中學開始選課,如果某方面有特長或者愛好的同學,強烈建議要把特長的科目學到頂級,也就是說不但要修該項目的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而且要在AP的考試中取得高分。不但加拿大如此,我在芝加哥的同學,她也提到孩子上了中學以后,居然有時候晚上要到1點多才做完功課。在北美,學校并不和社會脫節。老師(老板)布置一項作業(工作),你可以花1個小時完成交活,你也可以費勁心思、不斷完善,盡量做到盡善盡美,然后再交上去。最后的結果,當然是自己承擔。所以,往往很優秀的孩子反而學得并不輕松。
如果考慮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話,建議最晚8年級開始留學,也就是說國內上完初二。初三又是備考,所以不如直接上國外去念書。而且從8年級到12年級,在加拿大學習4年,考美國或者其他英語國家的大學,一般也不需要再單獨考托福或者雅思了。8年級換到英語環境,基本上只是一個適應期,因為剛來的學生由于英語水平的限制,許多以英語為主的活動很難擠進去,至于對英語要求不太高的活動如果數學、生物等則影響不大,但無論如何,晚來的學生一定會失去許多寶貴的校內活動的機會。從9至12年級,基本英語過關后,孩子就得全力以赴投入中學的學習。9到11年級的成績都會影響到大學的錄取。如果要申請美國的大學,還需要SAT的成績。這些備考工作,也得在12年級以前完成。所以考試時間的安排非常重要,不僅要把握住各科的考試時間,而且不要錯過報名時間。
8年級或者以后才來的留學生基本上不可能成為學校以英語為主活動的主力成員,如辯論隊、模擬聯合國、虛擬法庭等。但學生如果在國內的理科比較好,到北美后通常會在理科、科學方面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如果是高中才離開中國的留學生,中國因素已經非常濃厚,中文水平已近完美,但是英文口音已經形成,幾乎終生難改。英語是外語永遠不會取代中文而成為母語,至少在考大學時學校會要求大多留學的高中生考TOEFL。有的家長認為,高中留學能在高中階段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在上大學時能與美國學生在一個起跑線上。希望是好的,但事實是不太可能的,但留學生一般在理科、科學方面不會有語言方面的障礙,所以許多留學生在大學理科、科學學習方面常會出類拔萃。
和國內教育相比,加拿大中學階段已經有Career Planning的課程。孩子要不斷地思考并且和輔導員討論自己擅長和喜歡的課程,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這樣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他們已經有很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了。
總的來看,如果從8年級就開始留學加拿大的話,今后在孩子身上體現的中國因素和北美因素大約各占一半。所以在考慮決定是否在中留學方面,如同在小學留學階段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樣,對孩子未來大的環境因素的考慮也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今天關于“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的話題就講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夠對“小學留學好還是初中留學好”有更深入的認識,并從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啟示。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