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發電過程,核電站發電過程中能量轉化順序
1、核電站發電過程中能量轉化順序
核電站發電過程中,能量的轉化順序如下:
1. 核能:首先,核反應堆中鈾裂變產生大量熱能。
2. 內能:核反應堆將熱能轉化為蒸汽。
3. 機械能: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動,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 電能: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所以,核電站發電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順序為: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
2、核電站是怎樣發電的?
核電站是怎樣發電的呢?簡而言之,它是以核反應堆來代替火電站的鍋爐,以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特殊形式的“燃燒”產生熱量,來加熱水使之變成蒸汽。蒸汽通過管路進入汽輪機,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一般說來,核電站的汽輪發電機及電器設備與普通火電站大同小異,其奧妙主要在于核反應堆。
核電站除了關鍵設備——核反應堆外,還有許多與之配合的重要設備。以壓水堆核電站為例,它們是主泵,穩壓器,蒸汽發生器,安全殼,汽輪發電機和危急冷卻系統等。它們在核電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主泵如果把反應堆中的冷卻劑比做人體血液的話,那主泵則是心臟。它的功用是把冷卻劑送進堆內,然后流過蒸汽發生器,以保證裂變反應產生的熱量及時傳遞出來。
穩壓器又稱壓力平衡器,是用來控制反應堆系統壓力變化的設備。在正常運行時,起保持壓力的作用;在發生事故時,提供超壓保護。穩壓器里設有加熱器和噴淋系統,當反應堆里壓力過高時,噴灑冷水降壓;當堆內壓力太低時,加熱器自動通電加熱使水蒸發以增加壓力。
蒸汽發生器它的作用是把通過反應堆的冷卻劑的熱量傳給二次回路水,并使之變成蒸汽,再通入汽輪發電機的汽缸作功。
安全殼用來控制和限制放射性物質從反應堆擴散出去,以保護公眾免遭放射性物質的傷害。萬一發生罕見的反應堆一回路水外逸的失水事故時,安全殼是防止裂變產物釋放到周圍的最后一道屏障。安全殼一般是內襯鋼板的預應力混凝土厚壁容器。
汽輪發電機核電站用的汽輪發電機在構造上與常規火電站用的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由于蒸汽壓力低,汽輪發電機體積比常規火電站的大。
危急冷卻系統 為了應付核電站一回路主管道破裂的極端失水事故的發生,近代核電站都設有危急冷卻系統。它是由注射系統和安全殼噴淋系統組成。一旦接到極端失水事故的信號后,安全注射系統向反應堆內注射高壓含硼水,噴淋系統向安全殼噴水和化學藥劑。便可緩解事故后果,限制事故蔓延。
3、核電站是怎么發電的
核電站的發電原理是:在核電站中,反應堆進行核裂變,將核能轉化為水的熱能。
水作為冷卻劑在反應堆中吸收核裂變產生的熱能,成為高溫高壓的水然后沿管道進入蒸汽發生器的U型管內,將熱量傳給U型管外側的水,使其變為飽和蒸汽。反應堆將核能轉變為水的熱能。蒸汽發生器將一回路高溫高壓水中的熱量傳遞給二回路的水,使其變成飽和蒸汽。
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加熱水產生蒸汽,將原子核裂變能轉化為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后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核電站的優勢: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無碳排放,不會加重地球溫室效應。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暫時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萬千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4、核電站是怎樣發電的呢?
核電站是怎樣發電的呢?是通過那幾個步驟完成的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