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有哪些?
1、河流水文特征有哪些?
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是發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變化規律。主要包括徑流量、水位、含沙量、結冰期、流速、水溫等方面。描述水文特征的方法:
1、總體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然后從“兩量兩期”入手:徑流量(大小、季節變化)、含沙量(植被狀況)、汛期(氣候:降水、氣溫)、結冰期(凌汛)。
2、影響水系特征主要受氣候和地形因素的影響進行描述: 流程長度、河流流向 ; 流域面積 ;支流數量及其形態 ; 河網密度 ;源頭、注入地、河道彎曲狀況等。
3、其他根據題目決定是否需要描述。水位、流速、水能(相對高度)和航運價值。
:
我國外流河水文特征:一般來說,我國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河流,冬季普遍有結冰期;春季氣溫回升快,冰雪消融,也會有短暫的汛期。
我國內流河水文特征: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含沙量較大,大多在冬季有斷流現象。
2、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及水位。
河流水文特征,即指河流的水文特征。徑流量指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取決于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和地勢的起伏狀況,汛期有長短,由雨季長短決定或氣溫的高低決定。
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指最冷月月均溫。水位決定于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由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較穩定。
黃河徑流量
1954年編制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時,在進行復查和插補的基礎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計算陜縣實測年徑流量為412億立方米。1962年提出《黃河干支流各主要斷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計算成果》,其中陜縣站實測年徑流量423.5億立方米,秦廠站472.4億立方米。
1975年黃委會規劃辦公室編制治黃規劃時,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計算黃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實測年徑流,其中三門峽站實測年徑流418.5億立方米,花園口站469.8億立方米。1982年黃委會設計院又按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三門峽站實測年經流量417.2億立方米,花園口站466.4億立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河流水文特征
3、水文特征有哪些?
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幾點:
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流速
g.水位
所以說,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及水位。
:
外流河水文特征:
1,汛期長短
雨季開始早結束晚,河流汛期長,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河流汛期短。
產生凌汛現象的河流必須是有結冰期,且由低緯流向高緯,同時水量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濫引起的自然災害)。內流河一般不產生凌汛現象,因為內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另外,像我國東北部的河流,一年會有兩個汛期,一個春汛和一個夏訊,春汛是因為季節性冰雪融水,夏汛則是因為雨季。
2,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蓋情況和土質狀況決定的。植被覆蓋差,土質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而內流河含沙量與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
3,有無結冰期
由流域內最低氣溫決定的。最低月氣溫在0℃以下河流結冰,0℃以上無結冰期。
4,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決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緩慢。
5,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取決于流量和水位落差
:百度百科----水文特征
4、河流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及水位。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氣候因素。
3、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節變化,由降水決定的。夏季降水豐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減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節變化大,河流流量季節變化也大。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