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李璟,浣溪沙李璟原文及翻譯
1、浣溪沙李璟原文及翻譯
浣溪沙李璟原文如下: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浣溪沙李璟翻譯如下: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fēng)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fēng)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作者李璟介紹如下:
李璟(916年-961年8月12日),初名徐景通、徐瑤(李瑤),字伯玉,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生于升州(今江蘇省南京市),唐烈祖李昪長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
李璟即位后開始大規(guī)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被后周奪取淮南江北之地,遂從金陵遷都洪州,稱南昌府。
961年逝世于南昌,時年四十六歲,葬順陵。死后獲宗主國宋朝特許而被追上廟號元宗,謚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詩詞被收錄《南唐二主詞》中。
李璟好讀書,多才藝。常與寵臣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fēng)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李璟顧南失北介紹如下:
南唐雖滅閩國,但并未完全統(tǒng)治閩地,殘余勢力仍在。李璟滅閩國后想撤兵,而查文徽、陳覺等都說:“李仁達等余孽還在,不如乘勝全部攻取?!?/p>
陳覺自己說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招來李仁達等人。李璟以陳覺為宣諭使,召李仁達到金陵朝見,李仁達不從命。陳覺很慚愧,回到建州,假托李璟之命發(fā)汀、建、信、撫州軍隊進攻李仁達。
2、李璟的浣溪沙全詩
李璟的浣溪沙全詩如下:
攤破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诇O波三峽暮,接天流。
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云外:指遙遠的地方。丁香結(jié):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解釋:
這是一首傷春詞。“手卷真珠上玉鉤”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謂知音。”
而“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后,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欲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風(fēng)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那么,何處是歸宿呢?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結(jié)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青鳥是古代傳說中傳遞信息的信使。青鳥不傳信,于是有“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的嘆息。丁香結(jié)是愁思的傳統(tǒng)意象。李商隱《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至此,詞的感情已經(jīng)十分濃郁、飽滿。當(dāng)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jīng)春恨綿綿;風(fēng)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jié),則徒然的向往已經(jīng)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jié)局。
最后以景語作結(jié):“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敖犹炝鳌比齻€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于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3、李璟《浣溪沙》
1、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fēng)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這滿眼蕭瑟的景象)。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fēng)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她)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賞析
《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描繪了一個婦女思念遠行的丈夫,她對著秋風(fēng)殘荷白傷。夢醒后的吹笙更使她愈加感到凄涼。詞中細膩地抒發(fā)了她的凄楚哀怨之情,前片寫景,后片寫人,層次分明而又意味悠長。其中的"菡萏"兩句和"細雨"兩句更是備受后人的贊賞。
上片寫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寫細雨夢回之遠思。時空交錯,境極高遠,而語言卻自然沉郁,讀之令人凄然欲絕。李璟貴為國主,雄踞一方,何至作此等纏綿悵悒之語?其實乃是一種超越尊卑貧富、壽夭得失的生命意識的呈現(xiàn)。在看似柔婉的詞語背后,是對人生浮沉的大感慨。
這首詞詠思婦懷人。思婦在夢中與征人相會,可那只是瞬息的歡愉。隨著夢醒而逝去,外邊的一切都是那么現(xiàn)實。荷花已經(jīng)開始凋謝了,花下的荷葉更是殘敗不堪。一陣秋風(fēng)吹過,水面上回蕩的綠波正如人的愁思一般,為荷花的凋落飄零而發(fā)出陣陣嘆息,同時也引起了思婦的心緒。
4、賞析 南唐 李璟 《浣溪沙》
南唐李璟的《浣溪沙》全稱為《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賞析:此詞上片重在寫深秋的景色,下片重在寫人抒情,抒發(fā)了懷人的哀怨和孤寂之情。寫景從西風(fēng)殘荷的畫面寫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見秋景不堪;寫人從思婦懷人寫起,夢回而感雞塞征夫之遙遠,倚欄而更見凄涼。
全詞原文如下: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白話文釋義: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fēng)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人生年華不斷消逝。與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fēng)物緲遠。醒來寒笙嗚咽之聲回蕩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菡萏,荷花的別稱,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fēng),秋風(fēng)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么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
一個“愁”字,把秋風(fēng)和秋水都擬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nèi)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三、四兩句,由景生情,韶光,指春光,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jié),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凄清的氣氛?!安豢翱础比?,質(zhì)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fā)了詩人的主觀感情。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首句托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雞塞,雞麓塞,在今陜西省。這里泛指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靶恰本?,以吹笙襯凄清。風(fēng)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
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環(huán)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shù)不清,說不盡。結(jié)語“倚欄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請?zhí)砑游⑿盘栕稍儯?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