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雖然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親近。這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了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抒發了一種樂觀豁達的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三秦之地護衛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賞析
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其中隱含了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是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
頸聯是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什么
譯文如下: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兩句詩選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如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王勃用不同于其他詩人的方式,重新定義了離別——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
意思是:四海之內思念著自己的知己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感覺像鄰居一樣近。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土,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普通兒女一樣揮淚告別。
:
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通稱,唐代縣令稱明府,縣尉為縣令之佐(助手) ,遂稱少府。此時,杜即將赴任蜀州(亦稱蜀川,今四川崇慶縣。 唐初本無“蜀州”, 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始設蜀州,時王勃已死。故本詩亦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當時王勃還不到20歲,正在京城長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職,約作于乾封元年至總章元年(666- 668)。這個時候段,豪氣滿懷、積極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當時的思想核心。
王勃設宴為他送行,寫了此詩,作為臨別贈言。送親朋好友出遠門,即使對方是前程似錦,雙方都是不好受的,其中有留戀、傷心、惆悵等。
來源:百度百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的意思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
出自《王子安集》,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能感受到親近。
:
讀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這是王勃送別朋友時寫的詩句。
王勃確實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說出這么“酷”的道別語言———那可是一個一分手就幾乎等于死別的時代。好的不過是“家書抵萬金”;差一點的碰上“馬上相逢無紙筆”,就只好“憑君傳語報平安”了;“一騎紅塵”之類的“特快專遞”是皇家的特權———在這種環境下,王勃對于大多數人要“兒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開,他的胸襟簡直比“海內”“天涯”還要大。所以說,王勃很“酷”。這也難怪老天爺要讓他早死了。
:百度百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