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圓明園是八國聯軍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
1、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
1、是英法聯軍燒的: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于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后,為了消贓滅跡,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大肆掠奪,另一個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法國),一個英吉利 (英國)。
2、火燒圓明園,這是一個普遍的民眾說法。其實,火燒圓明園,不只是火燒了圓明園,而是火燒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比圓明園大。這三山五園是,三山: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五園: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
:
圓明園的保護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后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征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后,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吊游覽者有大幅度增加。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后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園內游人已超過1000萬。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圓明園正覺寺修繕工程正式招標。正覺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員的御用佛寺,由于地處綺春園墻外,才成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唯一幸免的古建筑。
:百度百科-圓明園
2、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
二者都有。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經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筑也大多毀于大火。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里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筑又遭掠奪焚劫。
3、火燒圓明園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
英法聯軍。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 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臺。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軍全軍覆沒。
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
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遂決定報復中國之野蠻行為,及教訓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視英國及法國。10月18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
: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于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
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余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
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后,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
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于英國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48小時里,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
并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扎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里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
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
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里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
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里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一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
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
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
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里,衣物幾乎可遮沒膝蓋。
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
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最后,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兩天時間里,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
尤為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卷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來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鴉片戰爭
4、圓明園是誰燒的 火燒圓明園是八國聯軍還是英法聯軍
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燒的。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后,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
圓明園被毀后,仍為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范圍為20余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后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
此后,慈禧太后雖然修了頤和園,但并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直至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還曾修葺過圓明園雙鶴齋、課農軒等景群。1900(光緒二十六年)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