鉚接工藝,什么叫做鉚接技術?
1、什么叫做鉚接技術?
什么叫做鉚接技術?與工業設計有什么關系嗎?
2、鉚接有哪幾種?各有什么技術要求
1、活動鉚接。結合件可以相互轉動。不是剛性連接。
如:剪刀,鉗子。
2、固定鉚接。結合件不能相互活動。這是剛性連接。
如:角尺、三環鎖上的銘牌、橋梁建筑。
3、密封鉚接。鉚縫嚴密,不漏氣體、液體。這是剛性連接。
鉚接分冷鉚和熱鉚兩種。熱鉚緊密性較好,但鉚桿與釘孔間有間隙,不能參與傳力。冷鉚時釘桿鐓粗,賬滿釘孔,釘桿與釘孔間無間隙。直徑大于10mm的鋼鉚釘加熱到1000~1100℃進行熱鉚,釘桿上的單位面積錘擊力為650~800MPa。
直徑小于10mm的鋼鉚釘和塑性較好的有色金屬、輕金屬及合金制造的鉚釘,常用冷鉚。
應用特點
鉚接在建筑、鍋爐制造、鐵路橋梁和金屬結構等方面均有應用。
鉚接的主要特點是:工藝簡單、聯接可靠、抗振、耐沖擊。與焊接相比,其缺點是:結構笨重,鉚孔削弱被聯接件截面強度15%~20%,操作勞動強度大、噪聲大,生產效率低。因此,鉚接經濟性和緊密性不如焊接。
相對螺栓聯接而言,鉚接更為經濟、重量更輕,適于自動化安裝。但鉚接不適于太厚的材料、材料越厚鉚接越困難,一般的鉚接不適于承受拉力,因為其抗拉強度比抗剪強度低得多。
由于焊接和高強度螺栓聯接的發展,鉚接的應用已經逐漸減少,只是在承受嚴重沖擊或劇烈振動載荷的金屬結構上或焊接技術受到限制的場合,如起重機機架、鐵路橋梁、造船、重型機械等方面尚有應用,但航空和航天飛行器現仍以鉚接為主。
此外,在非金屬元件的聯接(如制動閘中的摩擦片與閘靴或閘帶的聯接)中有時也采用鉚釘聯接
來源:百度百科-鉚接
來源:百度百科-鉚釘聯接
3、鉚接是怎樣連接的
將鉚釘穿過被鉚接件上的預制孔,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被鉚接件連接在一起,如此構成的不可拆連接,稱為鉚釘連接,簡稱鉚接。
鉚接具有工藝設備簡單、抗震、耐沖擊和牢固可靠等優點。缺點是鉚接時噪聲大、影響工人健康,結構一般較笨重以及被鉚接件強度削弱較大等。
鉚接雖然仍是輕金屬結構(如飛機結構)連接的主要形式,但在鋼結構連接中,鉚接則主要應用于少數受嚴重沖擊或振動載荷的場合,如某些起重機的構架的連接等。非金屬元件的連接也采用鉚接,如帶式制動器中摩擦片和閘帶、閘靴的連接等。
鉚釘和被鉚接件的鉚合部分一起,稱為鉚縫。
鉚縫的結構形式很多,按工作要求的不同,可分為3種:
1、強固鉚縫;以強度為基本要求的鉚縫。
2、緊密鉚縫:以緊密性為基本要求的鉚縫。
3、強密鉚縫:既要求足夠的強度又要求緊密性的鉚縫。
按被鉚接件接頭形式的不同,鉚縫分搭接和對接兩種,對接又分單蓋板對接和雙蓋板對接兩種。
按鉚釘排數,又有單排、雙排和多排鉚縫之稱。
來源:百度百科-鉚接
4、鉚接原理
鉚釘聯接是利用鉚釘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件(一般為板材或型材)聯接在一起的一種不可拆卸的靜聯接,簡稱鉚接。鉚釘有空心和實心兩大類。最常用的鉚接是實心鉚釘聯接。實心鉚釘聯接多用于受力大的金屬零件的聯接,空心鉚釘聯接用于受力較小的薄板或非金屬零件的聯接。
鉚接分冷鉚和熱鉚兩種。熱鉚緊密性較好,但鉚桿與釘孔間有間隙,不能參與傳力。冷鉚時釘桿鐓粗,賬滿釘孔,釘桿與釘孔間無間隙。
:
發展歷史
最早的鉚釘是木制或骨制的小栓釘,最早金屬變形體可能就是我們知道的鉚釘的祖先。毫無疑問,它們是人類已知金屬連接的最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最初使用可鍛金屬那么遠。
1916年,當英國飛機制造公司的H·V懷特第一次取得可以單面鉚接的盲鉚釘專利的時候,人們幾乎沒有料到這種鉚釘會應用的這樣廣泛。從航天航空到辦公機器、電子產品以及運動場設備等。
可以說,這種盲鉚釘現已成為有效而穩固的機械連接方法。裝備而發明的,空心鉚釘究竟什么時間發明的,人們并不十分清楚,但是馬具是在公元9世紀或10世紀間就發明出來了。
來源:百度百科-鉚釘聯接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