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什么意思,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不墨千秋畫原文介紹
1、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不墨千秋畫原文介紹
1、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這句話的意思是:青山雖然不曾著墨,但卻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麗畫卷。碧水雖然沒有琴弦,但卻亙古至今,奏出悠揚動聽的琴聲。
2、“青山不墨千秋畫”出自清代林則徐的《林則徐全集》。“青山不墨千秋畫”的意思是青蔥的山嶺,是一幅千年不腐、不著筆墨的山水畫卷。
3、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4、譯文:
青蔥的山嶺,是一幅千年不腐、不著筆墨的山水畫卷,但永遠像美麗的畫一樣原色不敗,綠瑩瑩的流水,是一具萬年常響、無需絲弦的悠揚古琴,永遠奏響美麗的聲音。
苦心經營的人,老天最終不一定會辜負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奮起反擊。如果一個人能達到把清水都能當成香茶來品的境界,那么他應當相信農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怎么能因為有福祉就追求,有禍患就避開呢?
2、青山不墨是成語嗎
可以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青山不用著墨也很美!是出自清代林則徐的《林則徐全集》中的詩句:“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3、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什么意思?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意思是:青蔥的山嶺,是一幅千年不腐、不著筆墨的山水畫卷;綠瑩瑩的流水,是一具萬年常響、無需絲弦的悠揚古琴。
全詩是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首詩出自《林則徐全集》,《婡冄林頭則條徐全集》著作包括奏折、公牘、文鈔、詩詞、信札、日記以及他主持翻譯的《四洲志》等譯作。
青山不墨千秋畫全詩賞析
這首詩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軍去伊犁途經西安,詩中表明了林在禁煙抗英問題上,不顧個人安危的態度,雖遭革職充軍也無悔意,赴戍:到充軍的地方去。
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后狀態應該制炮造船的意見;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適應當時對敵斗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這在中國國際法學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它標志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中國,,標志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應用于對外交涉,標志著中國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從理論上說,林則徐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外交事業的先行者、中國國際法學的開山者。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里,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里不要難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后,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寫作背景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
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御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謚號文忠。
《林則徐全集》著作包括奏折、公牘、文鈔、詩詞、信札、日記以及他主持翻譯的《四洲志》等譯作。這些著譯散藏各地,長期沒有經過系統整理。
4、青山不墨千秋畫 綠水無弦萬古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翠綠的青山不是擅畫者非凡的筆墨所畫,但永遠像美麗的畫一樣原色不敗。綠瑩瑩的流水,是一具萬年常響、無需絲弦的悠揚古琴,永遠奏響美麗的聲音。
出自: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譯文:
翠綠的青山不是擅畫者非凡的筆墨所畫,但永遠像美麗的畫一樣原色不敗。綠瑩瑩的流水,是一具萬年常響、無需絲弦的悠揚古琴,永遠奏響美麗的聲音。
苦心經營的人,老天最終不一定會辜負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奮起反擊。如果一個人能達到把清水都能當成香茶來品的境界,那么他應當相信農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怎么能因為有福祉就追求,有禍患就避開呢?
:
一八四一年五月初,林則徐前往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廣州各界人士懷著極其惋惜的心情,絡繹不絕地來到天字碼頭為林則徐送行。
林則徐在這天日記中寫道:“榴花、秋海棠已并開,荔枝、楊梅皆垂實矣。”然而,這時由于投降派得勢,抗英斗爭已被破壞,英國受略軍逼近“滿城文武可憐蟲”的廣州了。
林則徐一到浙江鎮海,就致力于當地的防務工作,并繼續嚴禁鴉片。他雖身在浙江,但仍時刻關心廣東的抗英斗爭,他擔心廣東局勢在投降派的倒行逆施下會進一步惡化。
事態發展,果然如此。五月底,英軍進犯廣州,投降派可恥地屈膝后,還散布英軍“所恨者惟林一人”,趁機進一步打擊林則徐。不久,道光皇帝下旨將林則徐遣戍新疆伊犁。
一八四一年八月,林則徐離開浙江前往伊犁時,鴉片戰爭正處于最危急的階段,英軍猖狂進攻,清軍節節敗退。林則徐聞訊憂心如焚,寫下了許多感人的詩篇。
他在留別家人的一首詩中寫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兩句詩句生動表達了林則徐不顧個人安危,忘我犧牲的堅強意志,也是他一生堅貞愛國的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
一八四五年,林則徐被召回京。他又出任過陜甘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仍然十分關心英國侵略者蹂躪下的祖國東南沿海地區。一八五0年春,林則徐告老還鄉。
他繼續進行禁煙的宣傳,積極關心福州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者的斗爭,一八五0年十一月林則徐在廣東潮州普寧縣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來源:百度百科-林則徐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