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尸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全詩
1、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全詩
全詩: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尸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龔自珍
朝代:清代
出處:《已亥雜詩之一》
釋義:將士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呢?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著明年的花。
: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xiāng)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zhàn)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里的戰(zhàn)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愿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尸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后來不幸病死在戰(zhàn)場。
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名句。
2、“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出處、釋義及全詩內(nèi)容是什么?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p>
【出處】出自清代龔自珍《乙亥雜詩之一》。
【釋義】世界很大,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倒不必考慮用馬革(古代戰(zhàn)場革命者的遺體包裹之物:馬皮)將遺體運回國。
【原文】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延展閱讀:
毛主席在愛子犧牲后,也曾經(jīng)用這句話來激勵廣大解放軍戰(zhàn)士.
青山處處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lián).“何須馬革裹尸還”應(yīng)出自清·徐錫麟《出塞》“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典故出自《后漢書 馬援列傳》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xué)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
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什么意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意思為: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呢?
出處: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向東從此辭官策馬奔赴天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呢?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
《己亥雜詩》是清代文學(xué)家龔自珍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nèi)容復(fù)雜,大多借題發(fā)揮,抨擊社會。組詩運用多種手法,藝術(shù)風格多樣,既有雄奇又有哀艷。
4、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意思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意思是:青山連綿,處處都埋著忠義之士的遺體,何必一定要用馬革將遺體運回家鄉(xiāng)呢。
這句詩出自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發(fā)表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是龔自珍一生思想的精華。原文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詩集為詩人辭官后南北往返途中創(chuàng)作的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時值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夜,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感時憂國、抒發(fā)感慨,藝術(shù)地再現(xiàn)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跡、著述的豐富閱歷,標志著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xiàn)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白話釋義: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向東從此辭官策馬奔赴天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呢?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請?zhí)砑游⑿盘栕稍儯?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