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炮制,制馬錢子的炮制方法
1、制馬錢子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馬錢子粉:取沙子,置鍋內炒熱,加入揀凈的馬錢子,炒至呈深黃色并鼓起,取出,篩去砂子,刮去毛,研粉。
油馬錢子:取揀凈的馬錢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許,置鍋內燒熱,馬錢子片,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綱目》:“或云以豆腐制過用之良,”
性狀干燥成熟的種子呈扁圓形,鈕扣狀,略彎曲,邊緣微隆起,常一面稍凹下,另一面稍突起,直徑1~3厘米.厚3~6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密生匍伏的銀灰色毛茸,呈輻射狀排列,有絲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圓點;
邊緣有一小突起,在圓點與小突起之間有一條棱線。質堅硬,難破碎,破開后種仁淡黃白色,稍透明,角質狀。縱切面可見心形的子葉。無臭,味極苦。毒性劇烈,口嘗宜特別謹慎.以個大、肉厚、質堅者為佳。
來源:百度百科-馬錢子-炮制方法
2、簡述馬錢子炮制工藝及炮制原理。
【馬錢子的炮制方法】
處方中寫馬錢子、馬前子均指生馬錢子。為原藥去雜質及毛茸研末入藥者。毒性特大,用須格外小心。
制馬錢子:制馬前子為砂炙、油炙、水炙馬前子的統稱。
1.油馬錢子:油炙馬錢子又稱油馬錢子。為凈馬錢子在植物油中炸至膨脹內部棕黃色時取出入藥者。毒性減小。
取揀凈的馬錢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另取麻油少許,置鍋內燒熱,加入馬錢子片,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綱目》:“或云以豆腐制過用之良,”
2.水炙馬前子為凈馬錢子用水煮沸,水浸后切片晾干入藥者。因水煮溫度低,不能大大減少其毒性,用量宜小。
3.砂炙馬前子或稱炙馬前子。為凈馬錢子用砂子炒至膨脹內部棕黃色時取出入藥者。毒性減小。
將洗凈的河砂置于鍋內炒熱后,投入馬錢子,同炒至鼓起并顯棕褐色或深棕色,取出去掉絨毛,即成制馬錢子。取制馬錢子粉碎成細粉,按照藥典規定的方法測定士的寧的含量后,加淀粉混合調節使士的寧含量為0.80%。炮制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毒性,標準含量。
3、馬錢子炮制減毒的方法是
A.除去頭部
B.水飛
C.砂燙
D.醋炙
E.去油制霜
4、制馬錢子有哪些功效?
1,活血通絡;馬錢子有舒筋活血,散寒通絡的功效。對于乳腺腫塊,癰疽腫痛有很好的作用。
2,消炎抗菌:馬錢子也有抗炎作用,適用于非特異性炎癥癰疽腫痛。
3,止痛:馬錢子是中藥止痛最管用的藥物之一,特別是乳痛風濕骨痛,肌肉損傷疼痛。
4,祛瘀生肌:馬錢子對小兒麻痹,手足麻木,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
制馬錢子就是馬錢的干燥成熟種子。
馬錢子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番木鱉堿(士的寧)及馬錢子堿,并含有微量的番木鱉次堿,偽番木鱉堿,偽馬錢子堿,奴伐新堿,士屈新堿以及脂肪油,蛋白質,綠原酸等
馬錢子以木鱉子之名始載于《本草綱目》。李時珍釋其名曰:"狀如馬之連錢,故名馬錢。"但《本草綱目》之附圖與木鱉子相混淆,可能李時珍當時并未見到馬錢的原植物。可是根據其所載療效、藥性及附方,可認為即是目前所習用的馬錢子。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馬錢子“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功遠勝于它藥”。馬錢子臨床應用近千年不衰,說明它具有顯著的效果,可謂是“毒藥猛劑善起沉疴”。但同時由于它是一味“毒藥”,也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來源:百度百科-馬錢子
來源:百度百科-制馬錢子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