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八寸,“嵇康長七尺八寸”“七尺八寸”現在是個什么概念
1、“嵇康長七尺八寸”“七尺八寸”現在是個什么概念
大約是188.76厘米高。
三國時期一尺=當今的24.2cm, 1尺=10寸, 1寸=2.42cm,“七尺八寸”換算過來就是188.76cm。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于一米)。有時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
“寸”是中國傳統長度單位,與“尺”、“丈”為十進制(10寸=1尺,10尺=1丈)。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單位香港已幾乎無人使用,而只會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
:
不同朝代的尺: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余。”如果用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高,它超過了2.66米,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朝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了戰國時期,一尺長約22.12厘米,但當時各國并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
來源:百度百科-尺
來源:百度百科-寸
2、三國的七尺八寸是現在的多高?
東漢1尺=23.5厘米,三國1尺=24厘米。
七尺以上是成年男人的正常身高
三國時期的六尺八寸約為一米六三左右。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3、古代七尺八寸是多高啊?
一米八左右度制 時代 單位換算 公制換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戰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漢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晉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東晉及十六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與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唐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營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營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很明顯,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兒的身高將達到2米以上,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謂七尺男兒無非是在1.7米左右,這和現在的人們的平均身高相差無幾~~所以說,七尺男兒的身高應該是1.7米左右~~
4、古時候七尺男兒大概是多高????
一、“七尺男兒”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后的說法,秦漢時期一尺約為23到24厘米,約為現在的161-168厘米。
二、史料佐證
東漢班固《漢書》中提到“光為人沉靜詳審,長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意思是說霍光為人沉著冷靜,身高七尺三寸,皮膚白皙,眉清目秀,留著好看的胡須。
同時《漢書》還提到“莽為人侈口蹶頷,露眼赤精,大聲而嘶。長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裝衣,反膺高視,瞰臨左右。”意思是說,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帶紅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歡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視周圍。
由這里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都高于古代的七尺男兒,身高在漢代比較突出,約為171厘米和176厘米作用。
古代“一尺”長度的變化及“七尺”的指代意義
一、古代“一尺”的變化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到漢代,一尺合今23.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朝,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現代一尺約為33.3cm,三尺等于1丈。
二、“七尺”的指代意義
1、代指二十歲。出自《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征之。”意思是全國上下二十到六十歲的男子,都要被征用。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出自南朝沉約的《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意思是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用來奉獻給國家,忘記自身來報效君主。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 饒平道韻樓,中國最大的客家土樓在哪?
- 饒家鼎,天才神童,12歲上高中,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他有何特殊之處?
- 饒了我吧 肉棒,《臉色蒼白的伙伴》初中時候看過的一篇小說,貌似是教材,作者沈石溪 .dodo1123
- 飄香劍雨續,飄香劍雨續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 飄飄灑灑紛紛揚揚,紛紛揚揚和飄飄灑灑有什么區別?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是誰
- 飄飄何所似,《旅夜書懷》翻譯及賞析內容有什么
-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哪首詩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什么意思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文言文“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翻譯。
- 飄走的氣球,氫氣球我們都不陌生,那飛走的氫氣球都去哪了呢?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