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的條件,發生全反射的條件
1、發生全反射的條件
發生全反射的條件: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
全反射:當光從光密媒質進入光疏媒質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時,折射角等于900,此時,折射光完全消失入射光全部反回原來的媒質中,這種現象叫做全反射。
發生全反射的條件:
1、光從光密媒質射向光疏媒質。
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即i≥C。以上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臨界角的計算:
A、任意兩種媒質:n密、n疏:n密對疏=,故臨界角C==arcsin()。
其中:密、n疏分別為光密媒質和光疏媒質的絕對折射率。
B、當光由某種媒質射入真空或空氣時。
全發射的簡介:
全反射:又稱全內反射。指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介質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介質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
全反射是一種特殊的折射現象,當光線從一種介質1射向另一種介質2時,本來應該有一部分光進入介質2,稱為折射光,另一部分光反射回介質1,稱為反射光。
但當介質1的折射率大于介質2的折射率,既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時,折射角是大于入射角的,所以當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先增大到90度,此時(入射角叫臨界角)折射光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稱為全反射現象。
2、全反射發生的條件是什么?
發生全反射條件:
1、光從光密介質進入光疏介質;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
當折射角增至90°時,折射光線沿界面方向傳播,再稍微增大入射角,入射光線將全部按反射定律反射回光密介質,這種現象稱為全反射。全內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射到光疏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
光學描述
當入射角θ1c時,光線同時發生向n2介質中的折射,以及向n1介質中的反射(圖一中紅色光線所示);
當入射角θ2>臨界角θc時,向n2介質中折射的光線消失,所有光線向n1介質中反射(圖一中藍色光線所示);
全內反射僅僅可能發生在當光線從較高折射率的介質(也稱為光密介質)進入到較低折射率的介質(也稱為光疏介質)的情況下,例如當光線從玻璃進入空氣時會發生,但當光線從空氣進入玻璃則不會。
3、全反射的條件是什么
全反射的條件是什么如下:
全反射的條件是光由光密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射到光疏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當光線由光疏介質射到光密介質時,因為光線靠近法線而折射,故這時不會發生全反射。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界面,只產生反射而不產生折射的現象,當光由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時,折射角將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數值時,折射角將達到90°
這時在光疏介質中將不出現折射光線,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數值時,均不再存在折射現象這就是全反射。所以產生全反射的條件是:光必須由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且入射角必須大于臨界角。
:
全反射:又稱全內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指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介質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介質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
光導纖維:
光纖通信利用的就是全反射的道理,光纖在結構上有中心和外皮兩種不同介質,光從中心傳播時遇到光纖彎曲處,會發生全反射現象,而保證光線不會泄漏到光纖外。
傳導光束。光在均勻透明的,即使是彎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內壁上,借助于接連不斷的全反射,就可以從一端傳導到另一端。
當棒的截面直徑很小,甚至到數微米數量級,傳導的效果也是不變的,這種導光的細玻璃絲稱光學纖維。光在纖維中的傳導有專門的波導理論來論述,但是也不妨用光的全反射來作一般的解釋。
4、全反射的條件?
有兩個:
①光從光密介質射到它與光疏介質的界面上;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
這兩個條件都是必要條件,兩個條件都滿足就組成了發生全反射的充要條件。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 全國消防安全宣傳日是哪一天,我國的消防宣傳活動日是哪一天
- 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什么審議通過決定的事項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
- 畝產1365公斤,水稻畝產1365公斤是什么品種?種植前景怎么樣?
- 人的遺忘曲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什么?
-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每年的幾月幾日,防災減災日是幾月幾日
- 全民國防教育日是每年9月的第幾個星期六,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國什么日
- 你看上去很美味,跪求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2010年免費高清百度云資源,山口勝平主演的
-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2億,你好李煥英票房為42億一名董事賈玲可以分享多少
- 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說說文章是怎樣從不同角度表現楊木樁這一形象的題答案
- 倫敦奧組委,倫敦奧組委保護奧運會商標檢索用語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