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戰略,如何區分全球化戰略與跨國戰略
1、如何區分全球化戰略與跨國戰略
全球化戰略的特征是向全世界推銷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比較有利的國家集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經驗曲線效應和規模經濟效益。全球化戰略強調高度集權,成本比較低,因為在全世界推銷標準化的產品,形成經驗曲線和規模經濟效益,但是適應性比較差。
多國本土化戰略能夠滿足各地個性化需求,適應性強;成本結構較高,無法獲得經驗曲線效益和區位效益,高度分權。特點是注重國外市場的當地需求(產品在當地生產和當地銷售,當地具有決策權;不同國家生產銷售的產品不一樣)。
跨國戰略是全球化戰略和多國本土化戰略的集中,既能夠運用經驗曲線效應,也能夠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
:
全球戰略的目標及其管理
全球戰略的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是指在日趨復雜的環境下從全球范圍考慮公司的市場與資源分布,提高競爭能力,增強競爭地位,最大限度地去實現總體利益。這一戰略總目標可細分為:
①核心目標:最大限度地在一些新的領域與較強的競爭對手競爭并取得進展,即使這些領域是不熟悉的。核心目標決定能否贏得優勢的壟斷優勢。
②基礎目標:使公司當前的經營活動在總體水平上有效益,并能適當地管理由于這些效益而可能導致的經營風險。基礎目標決定能否在一定時期內生存下去,同時還能為進一步發展創造基礎。
③發展,并使自己有能力適應未來環境的挑戰。發展目標是公司保持和提高全球競爭實力的關鍵。
④優先目標:在戰略評估的基礎上,確定輕重緩急的順序,優先實現事關公司全局的經營。優先目標體現了突出重點、解決主要矛盾的指導思想。
全球戰略管理首先就是對上述目標體系的管理,通過對這些目標以及各個目標之間相互作用的管理,減少分目標之間的沖突,使得它們的組合效用最佳,亦即使得戰略總目標的實現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有著百年經營史、在世界所有能源公司中最具全球性的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對戰略目標的管理很有特色:為了對付世界不穩定,例如戰爭和即將發生戰爭的可能,殼牌公司用了三道防線,樹起三個目標,即地理上分散、產品的多樣化和迅速適應變化。
它在大約50個國家里銷售石油,某個地方發生政治或經濟動亂對該公司的其它部分不會有多大影響。在政治氣候特別微妙的國家里,殼牌公司通常通過在該國市場取得壟斷權,來確保自己獲得非常高的收益。
2、企業的全球化策略、國際化策略、多國化策略、跨國化策略的區別是什么?
首先,四種策略的定義不同
1、全球化策略:指某些跨國企業企圖壟斷世界經濟市場的戰略計劃,是向全世界的市場推銷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并在較有利的國家里集中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由此形成經驗曲線和規模經濟效益,以獲得高額利潤。
2、國際化策略:是指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發展戰略,是轉移其在母國所開發出的具有差別化產品到海外市場,從而創造價值。
3、多國化策略:又稱多國戰略,是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市場,提供更能滿足當地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是為了滿足所在國的市場需求。
4、跨國化策略:是企業到別的國家發展而要進行的一些策略。在全球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形成以經驗為基礎的成本效益和區位效益,轉移企業內的特殊競爭力,同時注意當地市場的需要。
其次,幾種策略的階段表現不同
1、全球化階段:是國際化企業發展的成熟表現,企業完全脫離了對市場和資本的依賴,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脫離價格因素,從而導向技術因素和服務因素。所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現在高端技術和人力資源。
全球化企業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一體化體制,這種企業的代表就是當今的Microsoft微軟公司。
2、國際化階段:是完全脫離地區化的新形態,企業本身利潤的來源不再完全依靠社會平均勞動時間的差距來實現,商品輸出地的消費形態也煥然一新,企業極度重視技術優勢,市場也從和企業的約束關系轉變為控制關系,即消費者對生產者輸出的商品有一種趨之若鶩的心理。
這一階段企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具有壟斷性,這種典型的企業是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
3、多國化階段:本土優勢的影響力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貨幣資本的約束力,企業本部對市場的控制力加強,同時市場的主要操作者是該企業的買辦或代理人,企業通過對市場消費的約束攫取利潤,其主要表現是輸出商品擁有技術代差,并可以用雄厚的資本地控制使原料輸出和勞務輸出極為廉價。
這種企業形態形成于十八世紀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4、跨國化階段:即利用本土優勢向外輸出產品,其跨國目的主要為了爭取目的地市場,主要表現為市場導向性,市場的存在是企業活動的全部業務的核心,這種企業形態出現最早在十五世紀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最后,幾種策略的優劣勢不同
1、全球化:
優點:可以獲得經驗曲線效果及區位經濟效果;
缺點:當地市場反應差;
2、國際化:
優點:向國外輸出獨特的競爭力;
缺點:當地市場反應差;難以取得區位經濟及經驗曲線效果;
3、多國化:
優點:根據具體需求情況,調整產品結構和營銷手段,改善當地市場反應;
缺點:難以取得區位經濟及經驗曲線效果;難以向國外輸出獨特的競爭力;
4、跨國化:
優點:可以獲得經驗曲線效果及區位經濟效果;改善當地市場反應;獲得全球學習的利益;
缺點:由于組織問題而難以實施;
來源:
百度百科-全球化戰略
百度百科-國際化戰略
3、全球化策略的特點是
全球化策略的特點是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資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等。
1、貿易自由化
隨著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加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促進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組織的成員以統一的國際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生產國際化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也為全球化生產準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3、資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絡,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并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4、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準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
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1、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并實現管理的創新。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并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人們很多啟迪和借鑒。
2、有利于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
3、有利于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本國現實和潛在的比較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全球化戰略
4、全球化是公司層戰略還是業務層戰略
全球化既是公司層戰略也是業務層戰略。
1、全球化作為公司層面的戰略,是指公司在整個全球范圍內的經營策略和定位,包括公司的全球化戰略目標、全球化業務模式、全球化組織架構等。
2、業務層面的戰略,全球化是指公司在特定的業務領域、產品線或市場上的全球化戰略,包括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渠道、市場營銷策略、供應鏈管理、產品研發和創新等方面的戰略。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