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_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 價格
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_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 價格
大家好,我很樂意和大家探討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的相關問題。這個問題集合涵蓋了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的各個方面,我會盡力回答您的疑問,并為您帶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文章目錄列表:
1.清華大學外國留學生待遇2.清華園資料
3.清華大學概況介紹
4.清華大學本科生宿舍條件怎樣?
5.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
6.清華大學招待所位置價格
清華大學外國留學生待遇
清華大學外國留學生待遇如下:
1.學費和獎學金:
清華大學會根據外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和其他條件決定是否給予獎學金資助,獎學金資助主要包括全額和部分獎學金兩種形式。具體詳情需要看外國留學生的申請情況和入選情況。
2.住宿:
清華大學在校園內提供了宿舍,外國留學生可以選擇住在校內宿舍或者校外租房子。校內宿舍與校外租房相比較更加方便,同時還會更加安全。
3.醫療:
清華大學外國留學生可以參加學校提供的醫療保險,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學校還設有校醫院,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如突發急癥、常見病治療等。
4.文化娛樂活動:
學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也為外國留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時間選擇。學校的眾多社團和活動組織者會不定期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
總之,清華大學對待外國留學生非常友好,并且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化和學術環境。
留學簡介如下:
留學,舊稱留洋,一般是指一個人去母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類教育,時間可以為短期或長期(從幾個星期到幾年)。這些學生被稱為留學生。美國等國家組織的一類海外短期的交換學生計劃,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直譯也為留學,請參見海外研修(中國大陸稱為海外交流)。
2019年6月3日下午,教育部在國新辦發布2019年第1號留學預警。預警指出,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對中方留學人員正常赴美學習或在美順利完成學業造成影響。
清華園資料
清華大學主體所在地——清華園,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林區,明朝時為一私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成為圓明園一部分,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為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為清華園。
2003年,第六教學樓、信息技術研究院樓、納米科技樓、附中學生宿舍樓、紫荊學生公寓等工程項目陸續竣工,竣工總建筑面積達到21.04萬平方米。2004年,原信息產業部酒仙橋醫院、玉泉醫院并入我校。兩個醫院占地總面積8.5公頃,建筑面積14.6萬平方米,目前在建項目包括紫荊學生公寓區的研究生、留學生公寓和高級培訓學員公寓、理化樓、公管學院大樓、老年學研究中心等,總面積達到15.4萬平方米。截至2004年3月,學校建筑面積達到218.7萬平方米, 學校占地總面積達到404.4公頃。校園內綠草青青,樹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優雅。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風格的建筑群落,為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中國綜合性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研開發以及整體辦學條件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設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00余人。全國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制學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碩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300余名,遠程教育學員7500余名。學?,F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網上研究中心6個。學校藏書400余萬冊。學校占地面積400余公頃,建筑面積230余萬平方米。出版物有《清華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英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世界建筑》、《裝飾》、《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
清華大學治學嚴謹,有著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1萬余名學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治學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陳岱孫、錢鐘書、費孝通、吳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馬寅初、陳寅恪、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斗等是清華的進修生和資助生,美籍學者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是清華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水清木華九十余載,清華大學蘊育著獨特的精神魅力。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優良的傳統和精神。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從建校初期就成為清華師生治學與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傳承。從“五四”愛國運動、“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到反內戰爭民主的“一二一”學生運動,從施滉、韋杰三到聞一多、朱自清,生動地展現了清華師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華大學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又紅又?!狈较?,培育“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探索出一條“愛國、成才、奉獻”和“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創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于言”的校風,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后更名為“清華學?!保裘李A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礎上建立建筑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 期
清華大學 1949年1月至今 顧秉林 校長 2003.4 - 至今
陳 希 黨委書記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長 1994.1 - 2003.4
賀美英 黨委書記 1995.9 - 2002.2
方惠堅 黨委書記 1988.9 - 1995.9
張孝文 校長 1988.10- 1994.1
李傳信 黨委書記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長 1983.5 - 1988.10
林 克 黨委書記 1982.7 - 1984.2
劉 達 黨委書記 1977.4 - 1982.7
校長 1978.6 - 1983.5
蔣南翔 校長 1952.11- 1966.6
黨委書記 1956.5 - 1966.6
袁永熙 黨委書記 1953.9 - 1956.5
劉仙洲 院系調整
籌委會主任 1952.6 - 1952.9
何東昌 黨委書記 1950.3 - 1953.9
葉企孫 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49.5 - 1952.6
彭佩云 黨總支書記 1949.3 - 1950.3
馮友蘭 校務會議
臨時主席 1948.12- 1949.5
國立清華大學 1946.10 - 1948.12 梅貽琦 校長 1946.10- 1948.12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3 - 1946.5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梅貽琦 常務會主席 1938.5 - 1946.5
清華校長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10- 1938.2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
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國立清華大學 1928.8 - 1937.8 梅貽琦 校長 1931.12- 1937.8
吳南軒 校長 1931.4 - 1931.6
羅家倫 校長 1928.8 - 1930.5
清華學校 1912.10 - 1928.8 溫應星 校長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長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長 1920.9 - 1921.10
張煜全 校長 1918.7 - 1920.1
周詒春 校長 1913.10- 1918.1
唐國安 校長 1912.10- 1913.8
清華學堂 1911.4 - 1912.10 唐國安 監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齊 監督 1911.2 - 1912.4
校 長 致 辭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顧秉林
春花漫校園,和風拂紫荊。在喜慶清華大學94周年校慶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和校友總會,向全校師生員工,向祖國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清華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過去的一年里,我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穩步地推進 “十五”計劃和“211工程”二期與“985工程”二期建設,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征程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清華人自豪的驕人成就。學科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努力提高學科水平,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80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13個學科整體水平名列第一,位列全國高校之首;教學方面,著力探索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分別有17門和13門課程被評為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9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總共六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中我校共有48篇獲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一;科研方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最近又獲10項國家科技獎,被SCI、EI和ISTP收錄論文數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一位,SCI論文的引用篇數首次居全國高校第一;隊伍建設方面,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針,又引進了包括世界著名學者姚期智院士在內的200余人來校工作;國際交流方面,進入全方位、高層次、重實效的新階段,全年接待海外來賓16000多人次,包括9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首腦、49位政府部長或駐華大使、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69位大學校長和45位大公司總裁等;后勤和基建方面,努力建設和諧校園,新竣工的教學、科研等設施面積近26萬平方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學生德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等工作都取得新的進展,為國家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國防等各部門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校黨委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回顧過去的可喜成績,其中凝聚著全校師生員工的智慧與汗水,也離不開了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校友是母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清芬挺秀,華夏增輝,正是廣大校友對社會的無私奉獻和工作的卓著業績才會使母校有越來越好的社會聲譽。校友們的奮斗精神、成長之路,也為在校青年學生走好人生之路提供了極其生動的教材。更為可貴的是在學校的科研開發、對外交流、隊伍建設等方面,不少校友也盡己所能,提供信息,牽線搭橋,為母校的工作獻計獻策。校友們還以各種方式資助母校,自2003年開始啟動“校友年度捐款”活動以來,已有兩萬多校友踴躍參與,體現了清華校友強大的凝聚力。在此歡度校慶的日子里,我謹向各地校友會和各界校友對母校的關愛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并衷心祝愿各級、各界的校友們保重身體,開拓進取,在各自的人生征途上,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讓我們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發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保持“行勝于言”的作風,為清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新的貢獻!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顧秉林
清華大學概況介紹
清華是我國一所偉大的大學,歷經百年風雨,現在依然是教育的最高殿堂。關于對于清華大學的情況你們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清華大學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清華大學學校沿革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工程"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合作、社會服務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9個學院,55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
清華大學學科總況
工商管理學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使命是“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商業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有15個具有國際影響和國內領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兩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并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現代管理與創新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學位中心舉辦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1。清華經濟管理學科還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是最早獲得AA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中國內地商學院,被世界著名的《財富》雜志稱為“中國最好的商學院”?!案叨硕ㄎ?、國際化、師資強大”是清華經管學科的重要特色。
清華經濟管理學科,由前院長朱镕基建立的顧問委員會,匯集了國內外最知名的企業家、政府管理者和國外著名商學院的院長,為學院的國際化指引方向,因此,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不僅是國際定位,而且是國際的高層次定位,在國內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清華生物系學習或工作過。
清華大學于2001年建立了醫學院,2004年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以利于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6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旨在打造邁向國際一流水準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納入清華大學的普通招生計劃。2009年清華大學在理學院生物系的基礎上成立了生命科學學院,以嶄新的姿態全力迎接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國內聲譽最好、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醫學院,在該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獨樹一幟,通過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與協和在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力,會得到充分的發揮,是該國培養醫學博士的搖籃,也是優秀學子施展才華的向往之地,是廣大有志于投身醫學事業的莘莘學子的第一選擇。
人文社會學科
清華從建立初期就是中國的人文重鎮,清華百年的歷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歷史上,從蜚聲中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開始,清華園里大師云集,賢人輩出。清華學人以“古今融會、中西貫通”為指導思想,創造了一個影響整個時代的“清華學派”。
師資力量
清華大學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學校遵循“引進與培養并舉”的方針,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在國內外選聘優秀人才,師資隊伍水平穩步提高。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學?,F有教師3196人,其中45歲以下青年教師1829人。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務的1273人,具有副高級職務的1388人?,F有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圖靈獎獲得者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4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15名教授榮獲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18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2人入選講座教授,157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__”入選者80人。國家863計劃各領域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攀登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截至2010年,學校有50多位當選為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學術權威機構院士,其中有美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羅斯國家院士11人,法蘭西學院院士2人,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共9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7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高??茖W院院士2人,以及國際科學院院士和國際能源科學院院士各1人。
清華大學校園環境
清華大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位于皇家園林清華園,清朝康熙年間稱熙春園。雍正、乾隆、咸豐先后居住于此,咸豐年間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清華大學校園基本為一個整體,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大、圓明園。此外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屬醫院以及少量療養所、教工住宅位于校本部之外。
校園總占地面積392.4公頃(校本部306.0公頃,不含附屬醫院),總建筑面積198.1萬平方米,為中國大陸高校最大的校園之一。校園綠化率 54.8%,擁有樹木1152種,其中喬木4.5萬株,灌木18.8萬株,百歲以上古樹240棵。公共教室面積5.3萬平方米,教室276間。學生公寓共 45萬平方米,1.39萬間。
學生文化活動中心面積4000多平方米,設有音樂、美術及舞蹈教室,展覽廳、報告廳、表演廳,以及40多間琴房,各種文藝社團都在此活動。
綜合體育中心面積約12600平方米,可容納約5000觀眾,用于體育比賽、大型演出、集會和體育課,并為學校體育代表隊的訓練和學生日常鍛煉提供場所。
游泳館面積約9700平方米,具備國際標準長度泳道和標準高度的跳臺、跳板及陸上訓練場地,是一所符合國際標準的比賽場館。
2009年11月,清華大學新射擊館“維學館”落成啟用。新射擊館坐落在東大操場東側,與東體育館共同組成東操場的東、西看臺。新射擊館建筑面積10700多平方米,建有10米靶56個,25米靶兩組,50米靶10個。
2003年,第六教學樓、信息技術研究院樓、納米科技樓、美術學院大樓、紫荊學生公寓等工程項目陸續竣工。相繼竣工的項目還包括紫荊學生公寓區的研究生、留學生公寓和高級培訓學員公寓、理化樓、公管學院大樓、老年學研究中心等。
學校興建的主要項目有射擊館、新清華學堂(清華百年學堂)、音樂廳、校史館、藝術/博物館、人文社科圖書館、圖書館四期擴建工程等,這些項目在2011年百年校慶前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校園景色
截至2010年,清華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總量約有396萬冊(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等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除中外文圖書外,館藏資源還包括:古籍線裝書22萬冊;期刊合訂本約有53萬冊;年訂購印刷型期刊3268余種;本校博、碩士論文9.2萬余篇;縮微資料2.8萬種;各類數據庫459個;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5.7萬余種;中外文電子書超過238.5萬冊,電子版學位論文約有105.9萬篇。
校園內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筑自然形成各具風格的建筑群落,為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清華園大禮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風雨中挺立數十載,上面刻著清華的校風:“行勝于言”?!靶袆儆谘浴辈皇遣谎?,而是言必求實,以行證言。
清華校園按照南門主路(學堂路)分為東區、西區。西區校園為老校區,以美式的校園布局和眾多西洋風格的磚石結構歷史建筑為特色。大禮堂為中心景觀,圖書館(一、二、三期工程)、科學館、清華學堂、同方部、西體育館及理學院等建筑分布其間,原王府庭園工字廳、古月堂、水木清華等古建筑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園遺址)則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園林風格。東區則以1950年興建的蘇式主樓為主體,以及建筑館、明理樓、經管學院、逸夫科技館等現代風格的建筑物。
在清華二校門北邊小山下,有一塊被清華校友稱為“清華第一碑”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這是當年的國學研究院師生為了紀念王國維而立的,碑銘上陳寅恪撰寫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華學人精神的寫照。
清華大學特色專業
建筑學
清華大學建筑學科歷史悠久,是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創辦的,學制5年。回顧過去,在教育部組織的多次專業教育評估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建筑學本科多次以優秀的成績首批通過評估,而且該專業至今還一直保持著全國一級重點專業學科的地位。該專業一直秉承教學、科研、實踐三者相結合的方針,積極鼓勵學生創新,而且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際上各大建筑類比賽,并在眾多的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屢獲殊榮,使學科的發展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好評。
水利水電工程
大學生風采
水利水電工程系是清華大學最具優勢和歷史傳統的工科系之一,歷史可追溯至成立于1929年的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世界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舉世聞名的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內幾乎所有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關鍵技術攻關都有該系師生的參與。從1958年全系師生設計的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密云水庫,到近十多年來自主設計建成的福建溪炳和新疆石門子兩座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碾壓混凝土拱壩,都凝結著全系師生的智慧和創造。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系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程系科之一,也是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工科系之一。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系是清華大學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機械工程系本著嚴謹求實、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為國家的科技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且,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時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電氣工程
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專業隸屬于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以下簡稱電機系)。至今已經為國家培養出大量的優秀人才,其中還包括我們熟悉的朱?基、黃菊等黨和國家***,能和這些國家***成為校友,也不失為一種榮幸。在2003年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的評估中,電機系電氣工程學科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績,不僅整體水平獲得全國第一,并在學術隊伍、科研成果、人才培養、學術聲譽所有四個單項中均名列全國第一。
看過“清華大學介紹”的人還看:
1. 清華大學勵志演講
2. 2016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
3. 關于清華勵志故事的人
4. 清華大學教師勵志名言名句
5. 2017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發布:清華第一
清華大學本科生宿舍條件怎樣?
清華宿舍有空調,本科生宿舍是四人間。宿舍有空調、淋浴熱水、無線網覆蓋,寢室沒有獨立衛浴,但是每層樓有五個公共浴室。宿舍樓層有公共浴室,宿舍外面還有專門的澡堂
清華大學紫荊學生公寓區位于校園北部,總占地28.4公頃,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學生公寓。
學院建設
公寓區的主體建筑為徽派建筑,分為本科生區、研究生區、留學生區和繼續教育學員區,其中博士生公寓樓因排列為英文字母"W"形,而被學生稱為W樓。
公寓區內的花園綠地之中,紫荊亭亭玉立,生機勃勃的生態景觀體系,新穎、現代又不失活潑。公寓區內配有紫荊園和桃李園兩座現代化學生餐廳、超市、學生服務樓、紫荊操場,網球場、報亭等設施,為學生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
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在兩萬元人民幣左右。
一、清華大學留學費簡介
1、學費:
清華大學的學費根據所選擇的課程,以及所屬的學院和專業而不同,一般來說,每學期的學費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
2、住宿費:
清華大學的住宿費根據所選擇的宿舍類型而不同,一般來說,每月的住宿費在1000-2000元人民幣之間。
3、生活費:
清華大學的生活費根據個人的支出水平而不同,但是,一般來說,每月的生活費在2000-3000元人民幣之間。
4、醫療保險:
清華大學的醫療保險費每年約為500元人民幣,在每學期的費用中都會包含。
5、簽證費:
清華大學的簽證費根據簽證類型而不同,一般來說,每次簽證費在1000-2000元人民幣之間。
總的來說,清華大學的留學生費用在每學期大約在5萬元人民幣左右,其中包括學費、住宿費、生活費以及醫療保險等。而如果在每學期還需要簽發簽證,那么留學生費用還會增加。
二、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詳情
首先,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是每年都存在浮動的,根據留學生的專業、學習年限以及學位要求等因素,學費會有所不同。其次,清華大學留學生的學費也是包括了學費以及住宿費用,而且根據留學生的實際需要,可以選擇公寓或者宿舍等不同的住宿方式,學費也會有所不同。
此外,清華大學還為留學生提供了多種獎學金,對于特別優秀的留學生,清華大學可以提供部分獎學金,以減輕留學生的學費負擔。此外,清華大學還為留學生提供了多種貸款,可以幫助留學生解決學費問題。
總的來說,清華大學留學生學費是根據留學生的學習年限、專業、學位要求以及實際住宿情況等因素而浮動的,但是清華大學也會給予留學生一定的獎學金和貸款,以減輕留學生的學費負擔。
清華大學招待所位置價格
清華南樓,大概是13號樓吧,不太確定是不是這個數字,反正有一個小斜坡,30元一晚,但是條件不是很好。位置在清華南門附近
清華大學
照瀾院
服務樓
普通4人間,50元一晚,不可預定(位置在照瀾院內)
18號樓標準間,2人,160元一天(位置在學校北面
紫荊公寓
旁邊)
留學生樓,160元一間(位置和18號樓差不多)
其他的都很貴了~
好了,今天關于“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的話題就講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夠對“清華大學留學生公寓”有更深入的認識,并且從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幫助。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