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_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好嗎
非常感謝大家對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問題集合的貢獻。我會努力給出簡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據需要提供一些具體實例來支持我的觀點,希望這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文章目錄列表:
1.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2.985名校畢業進入體制,工作10年月薪5000,優秀是一紙文憑嗎?
3.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何會選擇“體制內”工作?
4.留學生回國考公務員政策
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
肯定是好事,人才都為國家服務,妥妥的大好事,如下細說:
一、75%的北大畢業生進體制內,為國家單位輸送新鮮血液。據媒體報道,北大的畢業生75%選擇考公務員,從而進入體制內。能考入北大,知識能力方面都不需要懷疑,素質方面就更加不需要懷疑。他們加入體制大軍,用他們所學的知識造福人民群眾,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挺好一件事。
而且北大畢業生思想覺悟方面都應該比普通人高,對現代化設備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深。他們能促進體制的改革與發展,讓體制更加完善和具有包容性。
就拿我表哥來說,他一畢業就現在聽從國家的號召,下鄉扶貧,做一個扶貧干部。雖然做扶貧干部很辛苦,每天都在思考怎么做,怎么讓這個地方脫貧,但是他認為實現人生價值,能用學到知識幫助同胞脫貧,他認為自己這一輩沒有白活。
二、體制工作壓力不大,社會地位高。
先說,除了為國家效力之外,他們還看中體制工作壓力不大,待遇各方面都不錯,不用擔心企業倒閉,被辭退,被加班等等。關鍵是父母也開心,認為兒子/女兒這是光宗耀祖,給予極大的肯定和社會地位。
從這一方面來看,北大畢業生考公務員,也沒有什么不對的。他們無論是入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是一樣的吃香搶手,畢竟哪個單位都希望招來更多的人才,為單位和企業創造更大的利益。
三、總結一下。
哪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小伙伴,羨慕人家考入體制內,你也可以加油努力。公務員考試是面向全國,沒有規定非要名校畢業生,也許一不小心你也考上,你說呢?
985名校畢業進入體制,工作10年月薪5000,優秀是一紙文憑嗎?
因為疫情的影響,讓本是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大學生就業是大家關注的重點,相較于的2019年畢業生數量840萬,2020年畢業生數量高達874萬,在行業受挫,經濟下行的形勢下,對于找工作的大家來說,像公務員,事業單位、體制內這樣的工作越發成了大家就業的優先選擇。
雖然這些工作優勢在于穩定,能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其最大的缺陷也是在于穩定,大家對于體制內的工作有一種說法,叫做“圍城”效應,說的是體制內的人,拼命想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體制外的人,擠破腦袋也想找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大家都是互相羨慕,又互相討厭著自己的工作。
那么,人人羨慕的體制內的生活究竟什么樣?
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出去喝酒,喝著喝著大家就聊到了自己工作的問題,因為大家從小學習都不是很好,但是剛子考上了985名校,畢業的時候還拿了雙學位,因為剛子大學畢業的時候去了北京打拼當北漂,大伙也是很久沒見了,就想聽他說說北京的生活什么樣。
“剛去北京那會兒,就覺得這座城市是為自己而生,就等著自己去打下屬于自己的一片江山了,但是經過了一個月時間的找工作,投簡歷,面試等等,我發現生活并不是這樣的,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剛子說。
“因為房租很貴,剛開始工作不好找,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每個月底薪3000,干了半年干不下去辭職了,于是轉行體制內,光是準備各種各樣的考試就將近花了半年的時間,最終轉轉反側如愿進了體制內工作,本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會有所好轉,但是現實依舊殘酷。”剛子說著說著開始哽咽了。
“剛進單位那會兒,領導把自己介紹給同事,說自己是某某名牌大學畢業的時候,其實自己心里還是蠻自豪和蠻開心的,自己也覺得在這里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上進,自己的職業生涯會有一個質的發展和飛越,畢竟自己的起點并不比別人低。”
“但是工作了10年,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10個年頭,唯一的變化就是從剛開始的工資3000漲到了工資5000,這個漲的工資單位還是看在你工作了10年沒走的份上給你加的,10年之間,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周圍的朋友,包括在座的你們,當中層的當中層,做管理的最管理,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
“自己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想想其實挺可悲的,也挺搞笑的。”
“讀書的時候,覺得你們都不如我,但是現在,你們一個個混得都比我好,要是放在以前我覺得相信這是運氣,但是我現在覺得我要妥協了。”
“為什么會越混越差呢?我并不覺得我比別人差在哪里,當時的自己甚至還會有一種秀優秀的優越感,但是現在看來,都是自欺欺人罷了。”剛子忍不住留下了眼淚。“太憋屈了,這擱誰沒辦法接受啊,以前覺得你們跑在我的后面很遠很遠,現在即使自己拼命追趕也追不上,反而成了大家的一個笑話。”
工作10年,工資漲了2000塊,這樣的遭遇對于剛子這個從小就自帶優秀光環,一路都是精英式成長的他來說,無疑是對他接受教育的一種侮辱,是沒辦法接受的。
為什么以前我們覺得很優秀的人,走進工作,走進社會,走進職場,他們就變得不優秀了呢?
是優秀的定義在變?還是這群優秀的人真的不優秀了?
一、對于體制內的工作,學歷代表不了優秀
學歷在體制內,僅僅是跨入行業的門票,學歷對于體制內的工作而言,的確沒那么重要,雖然這殘忍,但是這就是現實。
當你沒有跨進的體制內這個門檻的時候,學歷可能是幫你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的重要工具,但是一旦你跨進了這個行業,這樣的入場券也就完成了他的價值體現,也會悄然退場。
就像剛子一樣,雖然憑借自己的努力贏得了體制內的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對于他而言是完全在能力范圍之內的,每天就是替領導寫寫材料,整理資料什么的,很多人每天到了吃飯的時候都是提前過去排隊,工作是相當輕松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家對于自己的工作都是抱著一副該干的干,不該干的別干,反正多干也不會有好處這樣的心態去工作,大家都是來賺錢的,何必呢?
而且即使是頂著學歷的高帽的進入單位,你的同事和上司也不會因為你是哪個名校畢業而將你捧得高高的,你的同事也很少會因為你的學歷,就對你崇拜有加,相反那些在單位工作久了的老員工,還會給你使臉色和穿小鞋,有些人甚至打心眼里就瞧不起你們這些清高的知識分子,“只會死讀書,做事情么也很死板,做不好的”這是這些人對于你的印象,而且基本上沒辦法改變。
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你心中當然會有很多憤怒和不滿,為什么讀書這么多年的辛苦,如今被人看得一文不值,沒有一點榮耀感就罷了,甚至被人鄙視。如果自己在被這樣的環境所影響,沉溺于安逸的工作,不去自我提升,整天就是混日子,每天上班就是為了拿工資。
這樣的生活,擁有再高的學歷,也會讓一個人瞬間頹廢,從優秀變平庸。
在進入職場和工作崗位的時候,別總是拿著自己學歷說事,總是把學歷掛在嘴邊的人往往是最無能的,但是他們嘴上自稱優秀。學歷很大程度上是對于過去的總結,踏上工作崗位,大家對于優秀的定義很大程度上是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你為領導提高了工作效率,你為上司做了周密的事前準備,你為客戶做了最合理的合作方案,你為老板省了很多錢,然而要做到這些,絕非拿著一紙文憑就能做到。
忘記頭上的光環,甘心從平庸開始,這樣才不會逐漸淪為平庸。
二、體制內的文化,“優秀”的定義變得更為復雜
大家都知道體制內的大部分升職加薪,都是靠時間熬出來的,自己的頂頭上司升上去了自己才有機會,那么對于那些有機會的升職加薪的人是如何挑選的呢?當然是其中“優秀”的人,但是這個“優秀”遠遠不止我們想象的優秀這么簡單。
體制內的工作有一種“圈子文化”和“校友文化”,記得自己高中的班主任對自己說過:“如果你未來的工作還是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城市工作的話,那么在大學選擇的時候最好選擇在本地讀。”其實當時對于這個挺不理解的,當時一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拼命地往外地的學校報。
但是等自己真正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又發現大城市待不下去,生活壓力大成本高,只能往老家跑,最后發現其實在大城市讀書那會兒認識的同學和朋友,沒幾個在工作之后能幫得到忙,大家都分布在各個地方,但是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是在本地讀的大學,或許在工作上還真的能幫到自己。
如果你身在小地方,是本地大學畢業的,哪怕這學校本身并不怎么好,你在讀書階段結識的同學,就是你最初的資源財富。
而且對于體制內的員工,越是小的地方,越是基層,學歷無用論就會越發明顯,優秀的將會被一切復雜的關系被重新定義,學歷高反而是個笑話,在這樣的地方,往往那些懂得迎合領導,懂得見風使舵的人更能贏得上升的機會,這些人就成為了領導眼中優秀員工的代表。
但是反過來看,我們來看一些大城市,職業環境更加透明,工作制度更加公平,一些體制內的工作的招聘甚至直接的給出了985,211學歷的門檻,這樣看來,高學歷僅僅只是一場入場券,如果要做到優秀,做到能在3-5年內升職加薪,還得在多方面做出自己的提升和努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往往能得到那些升職加薪的人,都是能力出眾,做事考慮全面,出了事情能扛大旗,扛責任走在前面的人。
很巧,都是體制內的工作,換一個環境,換一個地方,換一個角度,大家對于那些優秀員工的理解就會不一樣。
對于剛子來說,在北京打拼的這10年,一部分在于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在于環境,不是現在的剛子不優秀了,以前覺得拿著一份大高文憑就覺得是優秀的代表,但是現在不是了,就像很多工作985學歷僅僅只是入職的門檻,跨過這個門檻,你還得從0開始,不要把學歷高等同于優秀,未來大家時代和大家對于優秀的定義,也絕對不會僅僅只看你的學歷。
最后來給大家總結一下,為什么我們身邊很多名校生,進入了社會就似乎沒有以前那么優秀了呢?
一、無論是體制內的工作還是其他的工作,很多時候學歷僅僅只是一張入場券,對于自己未來職場生涯發展的影響小之又小,腳踏實地多做一點事情,都比嘴巴說自己學歷高來得有用。
二、名校生知識分子更容易看高自己,放低心態,要有重新歸零的心態,不恃學歷而驕,無論在哪里,都要學會放低自己,你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的總結,學歷也是一樣,生活的每時每刻其實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要有歸零的心態,才能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就像伊隆·馬斯克說得那樣,你不可能靠一周工作40個小時來改變世界,很多時候你也沒辦法沒能力去改變環境,所以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很重要,這里的環境包括城市的選擇,就業環境的選擇等等。
四、對于體制內的工作而言,想要努力成為優秀的人,就得去透明公開的地方,那些制度相對完善的地方,很多人讀一輩子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命運,不要因為自己選錯了地方而毀了自己的前途,優秀的人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才會更加優秀。
清華北大畢業生,為何會選擇“體制內”工作?
首先,說到體制內,其實也就是國家單位人員,作為這一崗位的工作,其實是相當具有優勢的,不單單是薪酬方面,更多福利和機會方面的東西,才是許多人追求進入體制內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清華北大畢業生會選擇?體制內?工作呢?我們可以詳細了解一下:
近年來,名校畢業生選擇進入體制內,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開始成為越來越多同學的選擇。體制內的工作,相對來說,確實有很多優勢。比如工作相對穩定,工作壓力小,工作體面等等。
相比之下,其他的選擇,則顯得劣勢更多一些。進入互聯網公司,待遇雖然不差,但需要996工作制,工作壓力大。選擇創業,雖然成功后的報酬可觀,但風險卻太大。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受到比較大的沖擊。很多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裁員,甚至是直接歇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不得不失業。而體制內的工作者,就完全沒有這個憂慮了。
除了風險問題之外,很多體制的工作者,是可以享受購房優惠待遇的。尤其是在很多一線城市,房價過高,很多普通收入的工薪階層,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如今的體制內,雖然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分房,但是購房往往是有優惠的。而且,公務員的公積金繳納,往往也是最高的,這也是其他絕大多數工作無法比擬的。
對個人來說,進入體制內,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但是,就這個結果而言,網上卻存在很大的爭論。有很多人認為,像北大清華這種頂尖名校的畢業生,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可以從事最專業的領域,為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或者更應該去創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這種觀點,雖然也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其實卻過于偏頗了。
進入體制內,未必就是真的浪費人才。成為公務員,也未必就是真的單純圖安逸。中國這些年來快速發展,政府和國企等體制內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這些人才,在體制內往往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可不是相關部門一紙文件就能搞定的,需要大量的政府職能部門去執行。
沒有優秀的人才,談何執行?
當然,優秀的人才,進入體制內以后,也應該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否則的話,就是真的在浪費人才了。
所以,對于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這件事,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最近幾年,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已經成了一種趨勢,以后恐怕數量還會越來越多。但最重要的,不是名校畢業生的去向問題,而是這些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是否努力工作,是否對自身對社會更加有利。
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對自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對國家對社會也容易做出更大的貢獻。但同時,體制內不是安樂窩,更不是養老院。名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還是應該本著創造更大價值的目的來工作,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所以,其實像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工作,這已經形成一種趨勢了,而他們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其實并非有什么問題,主要是人們對于體制內的看法不同,以及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看法不同,很多人存在這樣的歧義。所以,更多時候,我們應該多理解這種現象,畢竟像體制內的待遇和工作,是遠比體制外的要好一點的。
留學生回國考公務員政策
1、海外留學回國后可以考公嗎?
當然可以!只要符合報考條件,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以2022國考為例,《報考指南》中就明確指出“留學回國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考符合條件的職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部門和職位是限制留學生報名的,不允許非公派留學生報考,一般也都會在職位表里注明,大家在報名時一定要仔細查看。比如2022國考國家移民管理局廣州遣返中心某職位規定“父母、配偶或子女已移居國(境)外,有6個月以上非公派海外留學經歷的,不得報考”,哈爾濱鐵路公安局某職位規定“父母、配偶或子女已移居國(境)外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與外國人結婚的,曾連續六個月以上在國(境)外留學、工作、生活,國(境)外期間經歷和政治表現難以進行考察的,不得報考”。2、留學生考公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崗位留學生不能報考之外,關于留學生回國考公,還要注意下面這幾個問題:1學歷學位認證問題
留學回國人員報考公務員,需要在面試前提交學歷學位認證材料。部分地區公務員考試需要留學生在報考前就取得學歷學位證書。 2022國考《報名指南》指出“留學回國人員報考的,除需提供《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和《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招考簡章》中規定的材料外,還應當于面試前向招錄機關提供學位和教育部門學歷認證材料。” 2022廣東省考要求“具有國(境)外學歷、學位人員須于2021年11月29日前取得相應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方可報考,并在面試資格審核時出具國家教育部所屬相關機構的學歷、學位認證函及有關證明材料方可參加面試。” 關于留學生學歷認證有關事項,大家可以登錄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網站查詢。2專業名稱問題
部分公務員崗位對于專業有具體要求,要求報考人員學歷認證證書上的專業名稱與職位表要求的專業嚴格對應。但由于國外學校的專業設置通常比較復雜,很多時候留學生的學歷認證專業名稱與崗位要求名稱不一致,甚至可能在公務員《專業參考目錄》中都找不到。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撥打招錄單位咨詢電話進行確認。有的單位可能看名稱相似就會通過,但有的單位比較嚴格,可能會要求開具課程證明,證明你所學課程和國內近似專業相一致。如果無法找到你所學專業對應的崗位,那就只能報考三不限崗位。 如果是專業翻譯有問題,可以向留學服務中心申請復議,按照要求提供相應證明材料。3應屆生身份問題
近幾年的公務員招錄比較向“應屆生傾斜”,相信大家也能發現招錄應屆生的崗位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應屆生身份的具體時限,好好珍惜和利用自己的應屆生身份。 比如《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指南》就說明:2020年1月1日至面試前取得國(境)外學位并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僅允許應屆畢業生報考的職位。 總之,大家在報名公務員考試時一定要看清楚《招考公告》和《招考簡章》里的崗位要求,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問題都可以打電話咨詢報考單位。3、海外留學碩士考公考編有什么優勢?
雖然在報考公務員的時候,留學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出國讀研,回國考公考編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1碩士學歷更有優勢,競爭相對較小。整體而言,國內碩士人數是遠遠少于本科以下人數的,所以要求碩士以上崗位的報名人數也相對少很多。 2碩士可選擇的崗位更多。除了可以報考碩士及以上的崗位,還可報考低于碩士學歷的崗位。 3一些崗位對英語水平有要求,可用雅思、托福成績代替。國內學生在申請出國留學時都要考雅思、托福之類的語言考試,所以英語水平比較好。 比如下面是2022國考某2個職位的招錄要求 4海外名校留學生還可以報名定向選調。定向選調也是公務員考試中的一種,只招錄應屆畢業生,招聘門檻高,所以相對而言上岸更加輕松。 舉例:北京市2022年度定向選調 不過也有很多地方省市的定向選調目標院校并不包含海外高校,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招錄公告。 5人才引進、儲備干部等機會更多,競爭小。這類招聘偏向招錄名校學生,并且各方面福利待遇也比較好,海外名校留學生可以多多關注。 舉例:寧波市2022人才引進好了,今天關于“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的話題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通過我的介紹對“名校碩士留學生進體制”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并且能夠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