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
1、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
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道德是指人們與社會環境相互交往過程中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行為準則對社會生活具有深遠、重要的影響。
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意義:
1、道德規范的建立和嚴格執行可以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凈化社會風氣,并從根本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培育一個良好的道德氛圍,保護良好的公共利益,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推動社會正常運行和秩序正常維持。
2、實行和堅持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可以加強公民道德素質的建設,提升公民道德修養。準守道德規范,逐漸形成良好公民習性,在社會開展活動中,顯示出有原則、有底線、守法守規、有文明,這對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加強公民素質和道德素養提升,建設秩序良好的社會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3、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也有利于公民道德禮儀的創新發展,更好地激勵人們把禮節、尊敬、責任心等道德素養貫徹實踐,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4、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質和道德觀念,促進社會文明公民建設。
2、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關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來源:百度百科-公民道德規范
3、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什么
法律分析: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4、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個人品德:為人正直、對人友善、誠實守信、待人寬容。
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政、篤實寬厚、勇毅力行。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
道德的意義
首先,道德存在的意義在于指導個體的行為和決策。道德原則和價值觀提供了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幫助人們判斷和選擇正確的行動方式。通過遵循道德規范,個體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并實現個人與他人的和諧相處。
其次,道德存在的意義在于塑造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道德價值觀在一個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反映了社會共同的理念和期望,影響著社會的文化、法律和制度。通過共享和遵守道德原則,社會可以建立信任、合作和公正的基礎,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此外,道德存在的意義還在于培養和發展個體的品格和道德素養。道德教育幫助個體培養良好的品德、道德判斷力和責任感,使其成為有道德修養和良好道德行為的人。道德存在提醒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并激勵我們積極地關心他人的福祉和社會的整體利益。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