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什么為重點
1、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什么為重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這就是: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總要求);
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著力點),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同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2、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3、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4、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以上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六個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是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征,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根本任務,就是實現社會和諧。這是我國改革和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為此,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黨的重要奮斗目標。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黨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和實踐不斷深化。
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任務,明確提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進一步闡明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定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抓好的一項重大任務,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
在此基礎上,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明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及其定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必須遵循的正確原則。
《決定》著重從五個方面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工作部署:
一是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三是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四是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五是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來源:百度百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百度百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是( ) 選項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答案C)。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這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
正視矛盾和問題、化解矛盾和問題,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正確認識解決群眾利益問題的重要性,牢固樹立服務人民的思想。群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依靠力量。構建和諧社會是為了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其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發展都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
各級黨員干部,應時刻關心百姓的安危冷暖,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要強化廣大黨員“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意識,努力爭取最廣大的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制定、完善和貫徹改善民生問題的方針政策,推進社會事業的發展。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許多問題的出現與黨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貫徹執行、監督檢查有很大關系。因此,正確地制定、執行政策,是有效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前提。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設和諧的社會環境:包括維護社會穩定、提高社會文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共同努力,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
2、加強社會治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加強社會治理,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強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公平發展。
3、推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需要加強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加強教育和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加強教育和文化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提高人民素質和文化水平,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
5、推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進步。
這些方面的重點工作相互關聯,需要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才能夠構建和諧、文明、繁榮、美麗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是(\u3000\u3000)。
A.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D.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