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浩,海浩是什么意思
1、海浩是什么意思
海浩
海浩,應為民間叫法,氣象學中稱為“蒸發霧”,是一種天氣現象,通常發生在寒冷冬季的水面之上。概述圖為青島金沙灘景區海面出現的“海浩”奇觀。
蒸發霧
當干冷空氣流過相對溫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劇蒸發,水汽在寒冷空氣中凝結為霧。此種現象,在寒冷北方(尤其是初冬季節,急劇降溫時)的水面上常見。海浩這一叫法在學術文獻中未發現,應為大連地方說法。
什么是海浩
實際上,海浩現象并不是一個新詞,也不算是一個“正統”的詞,原因是在氣象學上還有一種現象和這種現象是一樣的,那就是蒸發霧,所以“海浩”現象,可能是一些地方的說法,那么具體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來看看有關“海浩”的報道。
除了大連的“海浩”奇觀外,其實在2015年11月底的時候大連晚報就發布過有關“海浩”的報道,出現海浩奇觀的位置位于獐子島海域,在這個新聞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詞,那就是連續3天的低溫天氣,當時獐子島附近海域的水溫為13攝氏度到13.5攝氏度,附近海域的空氣溫度則為零下3.5攝氏度到3攝氏度,相當于海域附近溫度和空氣溫度相差16到17攝氏度。
我們都知道,水在0攝氏度以上為液態,到了0攝氏度以下就會結冰,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這種現象,通常都是逐步進行的,并不會突然的讓室溫下的水突然進入到0攝氏度以下的環境,所以形成“海浩”奇觀的原因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也就是說,形成“海浩”的原因,主要與氣候變化有關,一般在冬季的時候比較容易形成,尤其是寒冷的地方,這種現象更加常見,而形成的原理也是比較簡單的,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冷熱相遇的問題。
之所以會形成“海浩”現象,主要是由于海水溫度較高,遇上海面上的冷空氣,在風力的作用下,海水蒸發形成水霧或者小冰晶,在海面上形成一層霧氣。與之相對的還有一種現象叫做平流霧,現象恰好和蒸發霧相反,是上面的熱空氣遇上下面的冷空氣凝結成水霧的現象,只是有時候這兩種現象難以區分,甚至同時出現。
海浩現象何時消失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海浩”現象形成的原理,而想要這種現象消失,其實只要形成的因素已經不在,這種現象就消失了。也就是說,當海面溫度和空氣溫度接近的時候,這種現象就會慢慢消失。
2、什么是海浩奇觀
1、連日的大風降溫襲擊山東青島,青島市區1月7日早晨溫度再創新低,達到零下15.9°C,有市民發現,身邊的大海竟然如“開鍋”一般蒸汽騰騰。
2、海上的船只被“蒸汽”包圍,輪廓模糊難辨。海島影影綽綽,如夢如幻。單看近處,給人感覺海底被放上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爐”,整個大海的海水被煮沸了一般。
3、據專家介紹,這其實是在極寒天氣中才會出現的“海浩”奇觀。所謂“海浩”是指當海面上方的氣溫突然降到-10℃以下時,由于海水溫度高于空氣,海面蒸發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后迅速凝結為冰晶,呈現出“白茫茫云霧”的現象,形成了“浩氣”。
4、“海浩”現象的出現,需要具有溫度差和凝結核兩個條件。當太陽出來,大地回溫,陸地與海水溫差縮小,“浩氣”就會逐漸消失。
3、海浩現象是怎么形成的
海浩現象形成原因如下:
當液態水溫度高出其上的空氣溫度時,液態水通過蒸發形成蒸發霧。液態水溫度高于其上空氣的溫度越多,形成的蒸發霧越濃。這是因為空氣中的飽和水汽壓只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飽和水汽壓越大;溫度越低,飽和水汽壓越小。
由于暖水面上的空氣有較大的氣溫垂直遞減率,即靠近水面的空氣溫度高,遠離水面的空氣溫度低,因此靠近水面的空氣飽和水汽壓大,遠離水面的空氣飽和水汽壓小。靠近暖水面的薄層空氣溫度高,飽和水汽壓大,有利于水分蒸發。
較大的溫度垂直遞減率增強了大氣的不穩定,有利于蒸發的水汽通過亂流上傳。由于遠離暖水面的空氣溫度低,飽和水汽壓小,因而空氣中的亂流源源不斷地把暖水面蒸發的水汽輸送到溫度較低的上層空氣中,這樣空氣很容易達到飽和而形成霧。
加強“海浩”科普宣傳,減少認知誤區:
“海浩”的語意與海霧并無關聯,卻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傳播,除了歸因于當前發達的信息傳播手段外,其深層次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
站在公眾的角度考慮,當公眾看到某個不尋常的自然現象時,非常希望用語言來表達出它的不尋常。由于海霧一詞難以在公眾心中表達出該現象的不尋常,一個新詞匯就容易得到迅速傳播,這折射出公眾對于海洋氣象學基本知識缺乏了解的現狀。
誠然,不少事物都有異于學名的俗稱,通常俗稱具有簡潔、形象的特點,且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學名一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的俗稱并無久遠歷史,甚至從語義上也與其本質相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熊貓”一詞。
民國時期,“貓熊”與“大熊貓”名稱混用,經歷了非常混亂的演變過程,反映出那個時期動物學研究水平低下和科普宣傳的嚴重不足。后來,“大熊貓”的叫法逐漸被國人普遍認同?;仡櫋按笮茇垺狈Q謂的演變,對于剖析所謂的“海浩”現象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當前,“海浩”一詞正處于初始傳播階段,類似于民國時期的“大熊貓”一詞出現的歷史狀況。然而,與之不同的是,海霧相關的學術研究日臻成熟,對于平流蒸發霧(或蒸汽霧)這種特殊類型的海霧,學術界早已給出通俗、形象、物理含義明確的名稱。
研究團隊指出,未來,“海浩”一詞是曇花一現、還是繼續流行,抑或如“大熊貓”一詞那樣“侵入”學術界,還要看學術界對公眾進行海洋氣象學科普宣傳的力度。
在網絡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海洋氣象科學工作者應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唯有通過加強科普宣傳,方能減少公眾的認知誤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蒸發霧
4、為什么海浩形成時風力較大
低壓影響。
海浩形成時,風力較大是因為海浩是由大范圍的低壓系統引起的,而低壓系統會產生強風,從而使風力較大。
海浩是一種氣象現象,是由大范圍的低壓系統引起的,其特征是中心有一個低壓中心,周圍有一圈高壓,中心低壓的強度越大,風力越大。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