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國公,隴國公是誰
1、隴國公是誰
趙光義。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隴國公。本名為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而改名。在他繼位期間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廟號宋太宗、謚號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2、陛下有旨賜酒隴國公 什么意思
李煜寫下,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數(shù)日后,一仆來報:“陛下有旨,賜酒隴國公~”
字面意思是:皇帝下圣旨說,賜酒給隴國公。
實際上是,趙匡胤聽到這首詩之后,賜下毒酒給李后主,李后主被毒死。
3、李煜生平簡介 李煜簡介
1、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或稱李后主,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山隱士、鍾峰隠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
2、史書描述其政治上毫無建樹,李煜在南唐滅亡后被北宋俘虜,但是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獲譽為“詞圣”、“千古詞帝”,作品千古流傳。
3、975年,李煜被俘后,在汴京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976年,宋太祖逝世,弟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改封隴國公。宋人筆記上說趙光義多次逼迫小周后侍寢。李煜在痛苦郁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4、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4、李煜生平簡介
李煜的生平簡介如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tǒng),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并于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稱南唐后主、李后主。
:
李煜的軼事典故
1、寬厚仁孝
李煜天性純孝、好生戒殺[118-119],繼位后,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內(nèi)輕徭役、以實民力,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李煜為政重仁慈、寬刑罰,每有死刑論決,莫不垂淚。憲司章疏如有過錯,李煜就寢食難安,并多次親入大理寺,審查獄案,釋放多人。
中書侍郎韓熙載上奏李煜,認(rèn)為獄訟自有刑獄掌管,監(jiān)獄之地非皇上所宜駕臨,請求罰內(nèi)庫錢三百萬以資國用。李煜雖不聽從,但也不因此發(fā)怒。后主入宋后,悲傷失意,常與金陵舊宮人寫詞,心情悲惋異常,難以抑制。噩耗傳出后,江南父老有許多人都聚巷痛哭。
2、妙解音律
李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樂曲《念家山》及《振金鈴曲》,并親演其聲為《家山破》、《金鈴破》。[129-130]《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至五代時,因兵亂失傳,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按譜追尋,更正所獲譜曲錯誤,重訂譜曲,使其清越可聽。
金陵城破后,所訂之譜亦被李煜下令燒毀。至南宋年間,姜夔又發(fā)現(xiàn)商調(diào)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并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3、藏品故實
李煜精于鑒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shù)萬卷,法帖如鐘繇、王羲之真跡甚多,公私藏皆印有“內(nèi)殿圖書”、“建業(yè)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為其簽名、題字,或為詩歌雜言。宋軍將攻陷金陵,李煜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金陵城破后,黃氏便依旨將宮藏書畫等焚燒殆盡。
來源:百度百科——李煜
請?zhí)砑游⑿盘栕稍儯?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guān)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