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獅旗,香港龍獅旗是什么?是原港英政府旗嗎?
1、香港龍獅旗是什么?是原港英政府旗嗎?
2、香港人為什么懷念殖民地,殖民地時期的香港真不是天堂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發生了一連串激進示威和暴力事件。在這些事件中,經常見到有人手持殖民地時期的“龍獅旗”,也聽到有人感嘆港英政府時期的各種“好”。甚至,一名早前報名參選立法會的女士竟公開稱,她的參選政綱是想將香港歸還給英國?!似乎,在某些香港人心中,英國管治下的香港就是一個天堂。在我看來,他們簡直是非常無知和可笑的。我決定寫下這封信,向大家揭穿他們的虛偽。
陳永良在警校進行步操考試。
我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逐漸長大,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香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簡單說,那時候的大部分港人溫飽不繼,居住環境惡劣,市區邊緣也布滿用簡陋木板蓋搭的寮屋。此外,那也是一個貪污盛行,治安敗壞,盜賊如毛的年代。
這么說,并非夸張。舉例來說,在英治時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白種人與華人之間的高低之分。洋人,特別是來自英國的,無論是在政府,還是在私人公司任職,待遇和地位一定比華人要高。當時差不多所有政府部門的一把手一定是英國派來的。比較高層的職位,也是洋人占大多數,只有少數由華人出任。
1979年,陳永良任警校教官,在學生畢業時與姬達(左一,香港布政司前專員)握手。
我中學畢業后便投考警察,對警隊“華洋有別”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會。警隊里,洋人一定是警官,即督察級或以上,華人則大部分都是員佐級,除非學歷較高的才有機會直接錄取為督察。華人同事無論工作如何勤奮,表現如何優秀,升職的速度多數不如同等年資的洋人同事。此外,洋人同事還享有很多華人同事沒有的福利,例如無論單身還是已婚,一定會分配宿舍,每年有更多休假天數等等。
再說貪腐。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的殖民政府對貪污行賄作風采取放任的態度,造成很多政府部門都是烏煙瘴氣。由于與社會中的壞分子接觸頻繁,警察最容易受賄,加上貧富懸殊、公共福利少之又少,老百姓的生活可謂苦不堪言。直到麥理浩1971年被派來當港督,經過他改善民生、設立“廉政公署”、積極反貪,加之受惠于內地的改革開放帶來的大量商機,香港經濟和社會生活,才逐漸走上正軌。
21歲的陳永良在警察機動部隊工作。
雖然社會變得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直到1997年回歸,殖民地香港都從未出現過真正的民主。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是,150多年來,香港都沒有一位港督是民選產生的,立法局(即立法會的前身)也是回歸的前幾年才有部分議席由選舉產生。還有,殖民地時代,駐港英軍的軍費是香港政府支付的。這和回歸之后,特區政府無須負擔駐港部隊一分一毫的開支,形成了鮮明對比。
如今,內地已經“脫胎換骨”,各方面發展令人矚目,香港也已回歸祖國23年。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香港卻還動不動跳出一些戀殖成狂的“傻人”,豈不讓人笑話?請問你們之中,又有多少人曾體驗過在殖民地時期當“二等公民”的滋味?
陳永良(右)與光頭劉Sir(左)合影。
我寫這封信,只是為了和年輕的讀者朋友分享我關于殖民地時期香港社會的見聞。回到來信開頭那個問題——英國管治下的香港,是天堂嗎?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市民陳永良
\u200b(原標題:香江來信 | 別聽人胡說,殖民地時期的香港真不是天堂!)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TF015
3、為什么香港不是殖民地
因為殖民地是國家概念,香港是屬于中國的一部分,所以香港不是殖民地
4、辱華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一些不尊重中國、發布有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宣傳內容的品牌、企業、個人。
幾起由海外明星或品牌造成的“辱華”事件相繼在輿論場中再起波瀾。“辱華現象”作為一種跨文化沖突的體現,隨著互聯網的發酵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因個別人的言論,對海內外人民的深厚友誼造成傷害。當揭開辱華言論的偽裝,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則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誤解以及溝通的缺失。
辱華的原因
“辱華現象”作為跨文化沖突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全球化進程和互聯網的加速下,進入公眾的視野,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由“辱華言語”引發的輿情時有發生。以2019年意大利知名品牌杜嘉班納為例,其廣告“起筷吃飯”遭網民質疑涉不尊重、歧視中國傳統文化和丑化中國人。
隨后,其創始人在社交媒體上辱華的言語宣泄,更是引起網民的憤怒與批判。最終,以杜嘉班納品牌在中國的口碑跌落谷底收場。由此可見,無論是個人言論還是群體行為,“辱華現象”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嚴峻的。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從“辱華現象”探析跨文化沖突的深層次成因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