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虎步是什么意思,龍驤虎步是什么意思
1、龍驤虎步是什么意思
龍驤虎步的意思是:像龍仰著頭,像虎邁著步。
1、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2、釋義:形容氣概威武。
3、出處:三國·魏·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
4、近義詞:昂首闊步、龍游曲沼。
5、反義詞:文質彬彬。
“龍驤虎步”造句:
1、丹西龍驤虎步,英姿勃發,在一眾精悍軍官的簇擁下,昂首邁入宴會大廳。
2、鸞翔鳳集,濟濟英才匯合淝水之濱;龍驤虎步,浩浩仙氣暢通帝闕之鄉。
3、如今將軍總攝皇室威權,又掌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于心;但若行此事,則無異于鼓動洪爐以自燒毛發。
4、這么牛的老人家,大權在握,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所以說三國時代的宦官算是生錯了時候。
5、萬世雄猛然站起,驚喜的看著兩個兒子龍驤虎步奔來,他才笑意盈盈的緩緩坐下。
2、龍驤虎步的意思
龍驤虎步的意思是像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概威武雄壯。
龍驤虎步,漢語成語,拼音是lóng xiāng hǔ bù,出自三國·魏·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氣概威武雄壯。成語注釋:龍:高大的馬,古稱八尺以上的馬為龍;驤:馬高揚著頭的樣子。
字義分解
1、龍(拼音:ló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見于甲骨文。龍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并以想象增飾而成。后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2、驤,漢語二級字,驤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xiāng,意思是騰躍,昂首奔馳;仰,上舉;后右足白的馬;泛指馬。《爾雅·釋畜》等均有相關記載。
3、虎,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義是指貓科動物虎,后可用來比喻威武勇猛,還可用來形容表情嚴厲兇惡。
4、步(拼音:bù)為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用一前一后兩個腳掌表示走路。“步”字的本義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稱為步兵。“步”字的字形是兩只腳一前一后,所以又引申為跟隨的意思。
用腳走路,就會有一長段的距離,“步”就引申為階段,如:初步。用腳走路總要走到一個目的地,這樣“步”字又有了地步、境地的意思。“步”字在古代是一種長度單位。古人以舉足一次為一跬(kuǐ),舉足兩次為一步。人們在估量距離時,也常說走了多少步。
3、龍驤虎步是什么意
龍驤虎步 [lóng xiāng hǔ bù]
成語信息:
詞目:龍驤虎步
拼音:lóng xiāng hǔ bù
解釋:像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概威武雄壯。
中文名
龍驤虎步
用法
作謂語、定語
釋義
形容氣概威武雄壯
成語出處與詳解
“龍”,古代稱駿馬為“龍”。驤,馬昂首的樣子。龍驤虎步,像駿馬高昂著頭,像老虎邁著雄健
的步伐。比喻人昂首闊步,氣勢很威武。
1、三國·魏·嵇康《嵇中散集·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
2、《三國志·魏志·陳琳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
3、南朝陳徐陵《陳公九錫文》:“公龍驤虎步,嘯吒風云,山靡堅城,野無強陳,清妖氛于灨石,滅診氣于雩都,此又公之功也。”
4、《宋書·高祖紀》:“公龍驤虎步,嘯咤風云。”
5、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
4、成語龍驤虎步什么意思
成語龍驤虎步的意思是像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概威武雄壯。
一、成語相關故事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漢獻帝實際上成了傀儡。何進想翦除宦官勢力,何太后不同意。何進就想把各地的力量召來,用武力誅滅宦官,同時廢何太后的臨朝。這時,陳琳認為不能這樣做,于是就對何進說:“小事尚且不能馬虎,何況國家大事呢?你現在地位很高,權力很大,氣概也很威武,做事就要十分謹慎。你現在這樣做,和鼓起大爐來燒毛發有什么兩樣呢?”
二、成語例句
1、架子花臉金少山身材高大,氣宇軒昂,上得臺來,龍驤虎步,聲若洪鐘,是戲曲界不可多得的奇才。
2、如今將軍總攝皇室威權,又掌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于心;但若行此事,則無異于鼓動洪爐以自燒毛發。
3、況且主公堂堂帝室之胄,坐擁荊襄九郡,龍驤虎步,高下在心,那劉備不過是一織席販履的小兒,皇親身份還有待查考,豈能當真?
4、全書分《古道西風》《龍驤虎步》《金戈鐵馬》上中下三卷,已全部完成,正進行第三遍修訂稿,每天一萬字,節假日無休。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