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部首,龍的偏旁是什么
1、龍的偏旁是什么
龍的偏旁是(龍)。
解析:
龍
讀音: [lóng]
部首: 龍
釋義:
1.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舟。~燈。~宮。~駒(駿馬,喻才華出眾的少年)。畫~點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
3.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顏。~體。~袍。
4. 姓。
圖示
2、龍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一、“龍”的偏旁部首是龍,拼音lóng。
二、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廷。~袍。~床。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舟。~燈。~車。~旗。
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5、姓。
三、字源解說:
造字本義:名詞,遠古先民用幼童幼女作犧牲品獻祭的熱帶氣旋災難或吃人的大蟒蛇。
文言版《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之屬皆從龍。
白話版《說文解字》: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字形采用“肉”作邊旁,一副飛騰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聲旁。所有與龍相關的字,都采用“龍”作邊旁。
:
一、字形演變:
二、相關組詞:
1、龍潤[lóng rùn]
雨的別稱。
2、龍孫[lóng sūn]
駿馬名。
3、河龍[hé lóng]
古代傳說中的黃河龍馬。
4、龍扈[lóng hù]
皇帝的扈從。
5、龍據[lóng jù]
猶龍盤。
來源:百度百科-龍
3、龍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龍的偏旁部首是(龍)。
解析:
龍
讀音: [lóng]
部首: 龍
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顏。~廷。~袍。~床。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舟。~燈。~車。~旗。
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5.姓。
4、龍字的偏旁是什么
龍字的偏旁是龍。
一、龍的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
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二、字源解說
最早見于甲骨文。龍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并以想象增飾而成。后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三、組詞
龍蝦、龍船、龍王、恐龍、蛟龍等。
:
一、龍蝦 [ lóng xiā ]
節肢動物。體粗壯,圓柱形而略扁平,長30厘米以上,色鮮艷,常有美麗斑紋。頭胸甲堅硬多棘,兩對觸角很發達,腹部較短。棲息于海底,肉味鮮美,是名貴的經濟蝦類。
二、龍船 [ lóng chuán ]
裝飾成龍形的船,有的地區在端午節用來舉行劃船競賽。
三、龍王 [ lóng wáng ]
古代神話傳說中說它是水中魚蝦等水族之王,能興云布雨。舊時迷信的人向它求雨。
四、恐龍 [ kǒng lóng ]
古代爬行動物。曾繁盛于中生代。種類很多,體型各異,一般體大頭小,大的長數十米,重可達四五十噸,小的長不到一米。生活在陸上或水中。中生代末期全部滅絕。與傳說中的龍無關。
五、蛟龍 [ jiāo lóng ]
古代傳說中指興風作浪、能發洪水的龍。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