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此兩句出自:近代愛國志士吳邁1935年所著的《桂林山水》
原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譯文: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美,而陽朔山水在桂林又是最美的。
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
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一灣的水不吸引人。
:
桂林山水知名旅游景點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東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邊伸鼻吸水而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側拾級而上,可達象背。山上有象眼巖,左右對穿酷似大象的一對眼睛,由右眼下行數十級到南極洞,洞壁刻“南極洞天”四字。
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桂林市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萬年智慧”是桂林重量級文化名片。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桂林萬年智慧圣地主題景區,是華南地區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現代人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兩句詩,多半是因為小學課文中,一篇題為《桂林山水》的散文。這一篇散文創作于1962年,作者叫陳淼。不過詩的前半句,原來出自南宋詩人王正功的七律《勸駕詩》。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后半句原文為:“玉碧羅青意可參”。整句意思是在講,廣西桂林的青山綠水,可以洗滌身心,給人以靈感。而全篇所描述的卻是一次,發生在南宋時期的“鹿鳴宴”。
一、王正功七律的發現和原文解析
《桂林山水甲天下》原題是《勸駕詩》,作者為南宋王正功,名句出自他《勸駕詩》中的第二篇。近代文人好引用“桂林山水”的名句,但是皆不知其出處。
因為這個,從清末至80年代,近六十多年來,文壇一直爭論不休。直到1983年,桂林文物工作者清理“獨秀鋒”時,在一個巖洞口前的碑石上發現了該詩的全文,從此揭開了文壇一大謎團。找到了名句的源頭。
王正功生于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是一位生寧波籍的清官。王正功從紹興二十四年開始,在江西宜黃縣當地方官,花了近十七年時間才升至莆田知縣,后來改任通判。宋寧宗嘉泰元年的時候,王正功已經六十八歲了,當時他是“廣南西路提點刑獄”(相當于省檢察院長)。
那一年正好趕上鄉試放榜,王正功就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鹿鳴宴”。宴請了當地參與考試的學員們,并寫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兩首七律原文如下:
其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來人物固難儔。峨冠共應賢能詔,策足誰非道藝流。經濟才猷期遠器,縱橫禮樂對前旒。三君八俊具鄉秀,穩步天津最上頭。
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九關虎豹看勍敵,萬里鵾鵬佇劇談。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斗之南。
第一首詩的大意是說:古桂林千峰競秀,人才輩出。但自古文無第一,誰稱英雄?今天,學子們戴著高高的禮冠,來參加考試。憑借手中的筆墨寫下策論,展現才藝,潛心修煉經世的謀略,希望能得到國家的器重,在朝堂上為君王效力。你們就像東漢的太學生一樣,有才學而又正直。作為地方上的長官,我祝愿你們平步青云,獨占鰲頭。
第二首詩的大意是說:桂林青山綠水甲天下,目睹它們,可以給你們帶來靈感。你們在文場上較量,就應該像戰士在沙場上拼搏一樣,振奮不撓,一往無前。站在九重天上,藐視你的勁敵吧。再站到莊子筆下的巨鯤、大鵬的肩上暢談。老夫一想到你們在考場上與人鏖戰的情形,就激動得想掉淚,感覺太過癮了!相信自己,你們都是南斗星君轉世啊!
二、關于王正功與桂林山水詩的閑話
1、古人寫“桂林山水”
中國古代有許多夸耀桂林山水的詩句,最早在漢朝時期,張衡就寫過“我所思兮在桂林”。南朝人蘇子卿也有“一朝游桂林,萬里別長安”的佳句。但是,直到唐朝的時候,桂林風景美冠天下,才得到了世人們的認同。
唐人詩篇中歌頌桂林美景的,共計有960多首,其中有一半的詩,都具體描繪了桂林的景色。許多知名的唐代大詩人,比如像杜甫、韓愈、王昌齡、李商隱和張固等等,都寫過關于桂林題材的詩。當時的文人們,基本都認同了桂林山水之美,但是“甲天下”的提法,就要等到王正功作《勸駕詩》之后才出現。
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極為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對桂林山水的極致贊美。從此,桂林之美,更為世人認可。到了元、明、清時期,關于寫桂林山水之美的詩篇,暴漲到了2000余首。后代部分文人創作詩歌或者散文時,甚至直接引用王正功的原句。
在王正功去逝后55年,南宋李曾伯《重修湘南樓記》,寫“桂林山川甲天下”,只把“水”改成了“川”。到了清代,金武祥又把“川”改回了“水”。結果引來了近代文壇上,長達一個甲子的爭論。
不過,這些古詩人們寫“桂林山水甲天下”都是在寫山水,而王正功的原作卻并不是在山水上作文章。王正功用“桂林山水”起頭,想說明的不是桂林風景之美,而是:如此賞心悅目的風景,可以給學子們靈感,有借美景給“鹿鳴宴”祝興的意思。
2、什么是鹿鳴宴
“鹿鳴宴“是興起于唐代的一種答謝宴。最初起名是源于《詩經》中的句子: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意喻是:有鮮美可口的食物,應當與大家一起分享。
“鹿鳴宴”一開始是由皇帝設宴,款待殿試中奪得前三名的學子。后來發展到地方上,由地方的父母官設宴,款待鄉試中舉的學員們,或者替即將進京參加會試的學子們送行。兩宋時期,地方上沿襲了這一習俗,到了南宋時期,更加注重宴會的禮儀功用。
王正功作為地方上主管刑獄的官員,本來不應該主持這一場宴會,他應當是受到邀請來赴宴,并發表講話。現代的領導發言,都是由文秘打好草稿,上去講大白話,喊喊口號,古代就是作詩了。
王正功自己有才學,于是就自己寫了兩首詩來“喊口號”。不過他喊到最后,自己也動了真情。尤其是最后那一句“老眼摩挲頓增爽”。要知道,王正功當時已經是六十八歲的高齡了,眼花耳聾,還要提筆寫詩,寫得是何等的辛苦啊,最后怎能不“摩挲”眼睛呢?不過寫完了他卻覺得很爽,這是為什么呢?
這恐怕是因為,他看到這一班考生,又想起了自己少年時代求取功名的過程吧!
結語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可是他的作者,直到1983年之前,都沒有幾個人知道。中國古代這種現象十分普遍,許多佳句反復被世人引用,作者卻佚名。幸運的是,王正功還有碑石傳下來,讓我們今天還能得知他的名字。王正功在鹿鳴宴上,寫完這兩首七律,兩年之后,就駕鶴西去了,終年七十一歲。
3、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絕妙漓江秋泛圖”。這兩句詩出自清代金武祥的《遍游桂林山巖》。全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秋泛圖。南宋時期,文人王正功也寫下一句千古絕唱,即“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而如今,最為流傳的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意思是:天下的山水屬桂林最美,桂林山水又以陽朔為最。
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是中國山水的聞名代表,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處處皆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范,漓江風光尤以桂林陽朔為最。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游資源的總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萬年智慧圣地”,是中國陶器起源地之一。
4、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絕妙漓江秋泛圖。
出處《遍游桂林山巖》 作者是金武祥 ,是一首清朝時期的詩詞。
全文:未暇驂鸞信不誣,玉簪羅帶路紆縈。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秋泛圖。
翻譯:沒有時間陪鸞真不錯,玉簪羅帶道路曲折曲折。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秋天泛圖。
:
桂林處處皆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范。漓江風光尤以桂林陽朔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陽朔自然風光的美。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漓江。
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云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
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畫山”的九匹馬,在導游的引導與娓娓講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游人真切地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