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行,隴西行原文及翻譯
1、隴西行原文及翻譯
《隴西行》原文及翻譯如下: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翻譯/譯文
告急的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走馬便是十里,一揚鞭便是五里,漫長的路程風馳電掣般一閃而過。這是西北都護府的軍使,他傳來了加急的軍書,報告匈奴的軍隊已經包圍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鎮酒泉。
在接到軍書之后,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的痕跡,原來軍中的烽火聯系已經中斷了。
古詩簡介
《隴西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古。此詩表現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
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截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出詩篇“意余象外”的深邃與凝重。全詩節奏短促,一氣呵成,構思精巧,意蘊豐富。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當時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參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府。
2、隴西行帶拼音古詩
隴西行帶拼音古詩如下:
一、隴西行古詩原文及拼音。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shí lǐ yī zǒu mǎ,wǔ lǐ yī yáng biān。)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dōu hù jun shū zhì,xiōng nú wéi jiǔ quán。)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guān shān zhèng fēi xuě,fēng huǒ duàn wú yān。)
二、隴西行古詩賞析。
1、前兩句便寫告急途中,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
2、中間兩句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于將軍書及時送到。
3、最后兩句,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按理,應當先見烽火,后到軍書。然而如今在接到軍書之后,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
作者簡介及古詩翻譯:
1、作者簡介。
王維(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王維被責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王維于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2、古詩翻譯。
告急的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走馬便是十里,一揚鞭便是五里,漫長的路程風馳電掣般一閃而過。這是西北都護府的軍使,他傳來了加急的軍書,報告匈奴的軍隊已經包圍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鎮酒泉。
在接到軍書之后,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的痕跡,原來軍中的烽火聯系已經中斷了。
3、隴西行古詩帶拼音
《隴西行》古詩及拼音如下:
【lǒng,xī,xíng,shí,lǐ,yī,zǒu,mǎ】
隴西行·十里一走馬
【táng,wáng,wéi】
唐王維
【shí,lǐ,yī,zǒu,mǎ,wǔ,lǐ,yī,yáng,biān】。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dū,hù,jūn,shū,zhì,xiōng,nú,wéi,jiǔ,quán】。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guān,shān,zhèng,fēi,xuě,fēng,huǒ,duàn,wú,yān】。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作品鑒賞:
《隴西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寫邊塞戰爭。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這首《隴西行》詩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凄楚,吟來潸然淚下。詩人共寫了隴西行四首,此處是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煉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胡塵"。"誓掃"、"不顧",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里借指精銳部隊。部隊如此精良,戰死者達五千之眾,足見戰斗之激烈和傷亡之慘重。
作者簡介: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4、隴西行原文拼音版注音
隴西行古詩拼音版如下:
lǒng,xī,xíng。
隴西行。
hàn,zhǔ,dōng,fēng,bào,tài,píng。wú,rén,jīn,què,yì,biān,bīng。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
zòng,ráo,duó,dé,lín,hú,sài。qì,dì,sāng,má,zhòng,bù,shēng。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
:《隴西行四首》是唐代詩人陳陶的組詩作品。其中第二首詩廣為傳誦。該詩借詠嘆漢代李陵伐匈奴而全軍覆沒的史實,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寄托了作者對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陳陶簡介:
陳陶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鄱陽劍浦人,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終。
陳陶之詩“無一點塵氣。于晚唐諸人中,最得平淡”,《隴西行》為其傳世名篇:“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伶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大中時,游學長安,后隱居南昌西山。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全唐詩》存錄其詩二卷。
陳陶是鄱陽劍浦人,年青時壯志滿懷,有著建功立業、為“帝王師”的遠大抱負。“莫道羔裘無壯節,古來成事盡書生”,他認定自己是個能“成事”的“書生”,準備著干一番事業。
并且他自視甚高,凡事不干則已,要干就得干出個樣子來:“在山不為桂,徒辱君高崗。在水不為蓮,徒占君深塘”。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偏偏幾次進士考試都落了榜。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