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對話白巖松,馬云請吃火鍋是什么回事
1、馬云請吃火鍋是什么回事
1、其實這源于3月8日,馬云跟王琪護士的一個互動,婦女節當天王琪和其他援鄂護士一樣,收到了馬云送來的祝福。在此之前,王琪和其他同事就收到過馬云送來的炸雞和奶茶。王琪當時回憶說,自己當時想吃好吃的于是就收到了馬云送來的各種零食,本來覺得能收到馬云的禮物已經很開心了,她覺得火鍋可以她來請。于是她在微博上告訴馬云,她想吃火鍋,本來是一句玩笑。沒想到馬云當真了,并且還得到了馬云的回復:咱們約起,不用告訴喝啥酒,吃多辣,只告訴時間和地點。就這樣,火鍋之約被馬云記在了心里,其實在兌現諾言之前,白巖松還跟馬云連線過,而且馬云明確表示,一定會兌現諾言。
2、在3個月后,也就是6月6日,馬云的諾言兌現了。北京時間,2020年6月6日(周六),晚上6時6分,馬云在現場跟66名援鄂醫護人員一起吃火鍋,而且還有6600名醫護人員在線上跟馬云一起吃火鍋。”
2、馬云到合肥赴約,與美女護士涮火鍋,只為兌現當初的承諾,你怎么看?
隨著疫情漸漸好轉,城市里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這個周末你是不是計劃出門?連馬云都出門了。據悉,馬云將來到合肥兌現此前的“火鍋之約”,現場與安徽支援湖北部分醫護人員一起吃火鍋,此外,還在線上邀請全國6600名支援湖北醫護人員一起“云火鍋”。
據悉“火鍋之約”緣起于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琪的一個小小心愿。1994年出生的王琪是進駐金銀潭醫院重癥護理組中年齡最小的護士,疫情期間在該院綜合ICU從事護理工作,作為一名“90后”,她也曾經歷過上班第一周穿防護服的不適應與困難,但即便是再累的時候也沒有后悔的念頭依然堅持到底。在繁重的工作中,王琪休息時也會在社交平臺排解情緒。
王琪和其他支援女醫護一樣,收到了馬云送出的女神節福利:給一線女醫護群體進行花唄提額和3年分期免息。而在此之前,她們也收到過馬云送的奶茶和炸雞。作為禮尚往來,王琪當天在社交平臺發出消息,代表安徽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向馬云發出了“火鍋之約”,在疫情結束請馬云吃火鍋,來表達內心的感謝,并表示:“幾分辣,你說了算”。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對話馬云,節目最后白巖松問,“給醫護人員送的下午茶給你的回憶是什么樣的,吃火鍋什么時候兌現呢?”馬云對此熱情回應:“我特別期待著那一頓火鍋,我也特別期待著跟那些前線回來的勇士們,而且特別感謝他們,他們給很多人幫忙,特別的好,我一定會承諾。”
沒想到“火鍋之約”真的兌現了。說起“火鍋之約”,王琪有點激動,她坦言,“當時沒有想到馬老師居然真的回復了,收到回復時的心情真的很開心。我在抗疫一線許的小小心愿,居然真的要成真了!”
如今,王琪已回到合肥,投入到科室日常護理工作一個多月。湖北現有確診病例再次清零,回憶起那段在武漢的戰“疫”時光,她說:“這次抗疫是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經歷,對于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我滿心感動。在武漢工作的時候身邊也有很多跟我一樣的90后,請大家相信,我們能夠承擔得起更多的責任,為國家做出我們90后的貢獻。”
3、這個世界需要為什么而讀書的人?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呢?在下結論以前,我們不妨看看名人們都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白巖松:唯有讀書才能慢慢建立理性
身為我國眾多主持人當中的一員,白巖松這三個字之所以能夠廣為人們所熟知,是因為他的文化素養非常高,與人交流時常常引經據典,各種華麗辭藻的運用可謂是信手拈來。
而造就白巖松這番能力的,正是讀書。
白巖松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要想一個國家向前進,變得更安全,是需要多讀書的,因為只有多讀書,才能慢慢地建立理性。"
除此之外,白巖松還曾在《南方周末》上刊登了自己40歲以后的人生目標:"捍衛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
不難看出,白巖松不止一次強調了理性,并且將理性的建設放在多讀書的基礎之上。
其實白巖松的觀點不難理解,人之所以有別于其他動物,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智慧,更重要的一點是身為動物類別之一的人類在保留部分獸性的同時還兼具了特有的人性。
人類社會由野蠻走向文明,正是人性正逐漸壓制獸性而使得思想、行為趨于理性化的最好證明。在白巖松看來,讓人性不斷趨于美好就是讀書的理由。
董卿: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同為我國知名主持人,董卿的人氣并不比白巖松低。憑借出色的職業素養,董卿曾主持過多檔央視節目以及多屆春節聯歡晚會,是許多人心目當中的"女神"。
最令人佩服的是,董卿曾主持過《中國詩詞大會》,不論是與評委、選手對話,還是總結評審意見,她都能輕松應對,出口成章。
而董卿這個知書達理、博古通今的形象,其實也是讀書賦予的。
其實董卿的孩子也曾提出"讀書有什么用"的困惑,而董卿給出的回答是"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很顯然,董卿以自己的實際經歷證實了這個觀點。
書籍閱讀為她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才有了如今銀幕前談吐儒雅的董卿。
"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書不會白讀,它會在未來的某一個場合幫我表現得更出色。"
奧巴馬:讀書是為了把握自己的命運
關于讀書的意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給出屬于自己的答案:"你的未來,并不取決于你現在生活得好與壞,沒有人為你編排命運,你的命運應由你自己來書寫,你的未來應由你自己來掌握!"
奧巴馬認為,每個人的命運其實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能否把握住命運,看的是個人能否寫出華章。
奧巴馬曾經在一場演講中說道:"你們對自己應盡的責任是發現自己的才能所在,教育給你帶來的益處將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
其實奧巴馬的意思很明確,讀書受教育是開創個人未來甚至是國家未來的基礎,是把握個人命運的關鍵所在。
看完三位名人對于"為什么要讀書"的解讀,相信父母們也收獲了一個滿意的答案。
4、從敬佩到公敵,白巖松遮羞布,已被扯下,王朔曾經的話果真沒說錯?
白巖松這位央視主持,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有媒體就對他高度評價,白巖松的語言華麗,有詩情畫意,活潑中不失深邃,樸實中充滿真誠,藏在一幅眼鏡后小而明亮的眼睛更是告訴觀眾,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穩。
從敬佩到年輕人公敵
在央視兢兢業業數十年年,白巖松用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詮釋了自己,將自己的為民請命,客觀專業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于很多觀眾而言,白巖松在新聞界代表著一種權威,他敢說別人不敢說的。這也是為什么白巖松對于錯換人生的事件能引起這么多觀眾的振奮與支持。
最近"躺平"這個詞非常火,上到著名學者和專家,下到各個階層都發表對年輕人這種態度的看法,說什么:對社會不負責任,還有對不納稅人的錢等等,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站在各自立場,點評當下年輕人的不是。
這不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最近一檔節目發表了自己的個人看法就引起了社會上廣大年輕人的怒懟,特別是95后和00后的年輕人。
那他說了哪些話引發年輕人不適反應呢?
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后工作到處隨便找?然后一點壓力都沒有?然后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會吧”
不會吧?對,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是正因為有一定的難度,然后你夠他的時候,痛苦與此有關,幸福可能也與此有關,相比較之下,據我了解,很多我們周邊的國家當中,大的國家當中,中國年輕人買到擁有自己產權的房子是最早的。
首先是一個認知的問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一代智能比一代更優秀,沒必要苦口婆心的去勸誡年輕人也不必對年輕人的想法或者行為指指點點。從各個角度來說80-90后都比以往的人優秀,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有更深刻的認知能力。也許在社會地位上還不如上一代,但毛主席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如何看待年輕人躺平
仔細想想他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實已成那樣,年輕人不努力奮斗,"躺平"就能得到嗎?意思是說年輕人不能這樣,要去奮斗,實現追求的目標。這也就導致年輕人心里不平,難道我們沒努力嗎?沒去奮斗嗎?可是現實的永遠追不上物價。
先說說高額的房價的問題,現在房價已經成那樣的,大多普通年輕人要想靠自己實力去買房確實非常困難,沒有家庭的幫助,銀行的貸款想買個百把萬的房談行容易,靠著打工每月幾千元的工資去買房也不成現實,這就導致年輕人不得不背負借貸的壓力。而找個女朋友首先得有車有房還得有存款,沒有這些娶個老婆也是很困難。
就像我們可以抱怨“996”,可以將一個本屬于互聯網公司內部的詞語,發揚光大。中產階級一樣是被壓迫的階層,但是能夠取得不錯的報酬,甚至在一些壟斷或高薪行業可以直接參與瓜分利潤。甚至在自身權益被損害后,可以有效地維護或補償自身權益。但這是無產階層所不能做到的。
但是近些年來,小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逐漸意識到自己最終不過也是無產階級,將自己的定位為“打工人”。那么,就會逐漸認同人人平等的理念,不再抱有“自我之上人人平等,自我之下階級分明”的幻想。那么,就會主動和無產者們團結起來,倒向無產階級一邊。
于是,無產者的話語權就能被拿回。不光是話語權,無產者們還能切實爭取到其它應得權益。最終確保勞動者主人公的地位不被擠占。
于是我們要意識到,批判這種先入為主、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言論,不僅能夠壯大我們的話語權,還能讓更多的中產階級意識到現在的狀況,最終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只有這樣,社會各種不平等,才能得到解決,依靠某一個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的。
只有人民都能主動發出聲音,不管是小到自己身邊不好的現象,還是大到國家大事,民主才能落實,不然必然會造成“部分人的民主”,那么自然就會有人來用大家的勞動,做自家的衣服,這是會讓我們重歸歷史循環的嚴重問題,是絕不能被允許的。
我們可以看到,白巖松被批評,是我們的進步。這種進步只要能好好發展,從幼稚到成熟,從言語批判到行動改良,再創屬于這個時代的奇跡,也不是不可以。我們可以做得比百年前的那群先行者們更好,這不只是一句鼓勵,還是對于未來的準確預判。
王朔對白巖松的評價
王朔京圈大佬,出身名門,才華豐厚,更有無數經典文學作品。同時王朔也是一個非常直率犀利的人,古今中外的名人都難逃王朔的毒舌。因為王朔對文人墨客犀利的評價,所以素來有一個“文壇惡評人”的稱號。用王朔的話來說就是“我瘋起來連自己都罵”。
王朔表示,白巖松在講述自己過往經歷的時候,文筆還算正常。但是一旦涉及到社會共識以及大事件的時候,他的說法就給人一種大義凜然的感覺。總是抓住“為民請命”,“關心民間疾苦”幾個觀點來訴說,讓自己站在大義的一方,盡情的批判。但是除了這些空洞的言論之外,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見解。看似為民請命,實際上都是空洞的理論,這其實也是一種虛偽。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苦難,單單強調自己那一代人的不容易只能說是一種自以為是。物質匱乏是一種苦難,但是精神上匱乏更加是一種苦難。然而不論是物質的匱乏還是精神上的匱乏都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你站在臺上自以為是的指責年輕人沒有精神生活是何其的傲慢。
我一個小有成就的包工頭叔叔跟我聊天說,你們年輕人其實比我們那個時候還要辛苦。我們那個時候結婚哪里需要什么彩禮,哪里需要買房,有時候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結婚生小孩了,我們是趕上了好時候。
也許白巖松先生這番言論是出于好意,我們不能惡意揣測。人需要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看待現實的苦難,但是如果你評論的是一個社會現象,那就說明這個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環境的問題。表面上來看馬云說996是福報也是極具正能量的。
話你說出口了 ,社會就會按著加班是正常的、房價高是正常的、工作競爭難度大是正常的軌道前進。作為一個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應該時刻記住,有些時候正確還是錯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說出來的話造成的社會影響。也許社會對白巖松先生的反響還會使得他有一種朽木不可雕也的超然。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