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怎么讀,美髯公的髯字怎么讀
1、美髯公的髯字怎么讀
讀:【 rán 】
一、髯的釋義:
兩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美~。虬~。白發蒼~。
二、髯的組詞:
髯蘇、玉髯、髯鬣、戟髯、髯茹、髯孫、髯胡、龍髯、攀髯、髯髩、髯士、髯麗、髯參、髯戟、鱗髯、黳髯、髯虵、衰髯、髯蛇、髯斷
三、髯的筆順:
一、字源演化:小篆、楷體
二、異形字:
三、相關組詞:
1、髯叟[rán sǒu]
多須的老人。
2、美髯[měi rán]
髯指兩頰上的長須。美髯:形容一個人的氣質風范。
3、霜髯[shuāng rán]
白色胡須。
4、鼓髯[gǔ rán]
鼓動胡須。
5、髯夫[rán fū]
多須的人。
2、髯怎么讀音
拼音:rán
部首髟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15畫
五筆DEMF、倉頡SHGB、鄭碼CHLB、四角72447
結構上下、電碼7570、區位8755、統一碼9AEF
筆順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丨フ丨一一
基本字義:
兩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發蒼髯。髯口(演戲用的假胡子。“口”讀輕聲)。
相關組詞:
虬髯[qiú rán]
(名)拳曲的連鬢胡須:他曾因一把大胡子被尊稱為“~公”。
髯口[rán kou]
國劇演員所掛的假胡須。用頭發或馬尾等制成。
松髯[sōng rán]
指松葉。因其針狀如髯,故稱。
髯鬢[rán bìn]
胡須和鬢發。
獰髯張目[níng rán zhāng mù]
猶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長髯[cháng rán]
兩頰上的長須。
鼓髯[gǔ rán]
鼓動胡須。
3、“髯”字的讀音是什么?
“髯”字的讀音是:rán
基本知識:
部首:髟部外筆畫:5總筆畫:15
組詞:
髯客、髯胡、髯鬣、髯參、髯戟、髯夫、髯叟、髯孫、髯麗、髯茹、
典故:
白發蒼髯
須多或須長的人 [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
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三國志》
動物的須 [beard hair]
[上申之山] 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山海經·西山經》。郭璞注:“髯,咽下須也。”
通“蚺”。蟒蛇 [boa;python]
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淮南子·精神》
4、髯字怎么讀
髯讀:【rán】。
基礎釋義:兩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美~。虬~。白發蒼~。
詳細釋義:〈名〉 (形聲。從髟,冉聲。髟,長發下垂的樣子。本義:兩頰上的長須) 同本義;也泛指胡須髥,頰須也。從須從冄,會意,冄亦聲。字亦作髥。——《說文》奮髥抵幾。——《漢書·朱博傳》。注:“頰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清· 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髯夫(指臉上多須的人);髯公(指年長多須的人);髯奴(指多須的奴仆);髯佛(稱仁慈多須的人);髯胡(須髯和頜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須的人);髯須(指胡子);髯髯然(髯須動搖的樣子);白發蒼髯須多或須長的人,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
——《三國志》動物的須 [上申之山] 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山海經·西山經》。 郭璞注:“髯,咽下須也。” 通“蚺”。蟒蛇越人得髯蛇以為。
造句:
1、從事商務舉止的男秘書不許蓄須,最好天天相持剃一次髯毛,萬萬不成以胡子拉碴地上班或謀面。
2、那沉重的吐氣聲便來自臥在水池旁邊的兩只銅鈴大眼的髯毛狼獅,它們蜷在一邊,不時伸出猩紅的舌頭,碩大的眼睛片刻不離的盯著綁在水車上的那個人。
3、而這髯毛正是金銳拂塵的束毛所化。
4、這巨狼身高兩米有余,體長四米,身上的髯毛硬若鋼針。
5、駿馬前蹄上揚,髯毛飄飛,那鐵塔般的身軀一個飛躍,重重的轟瓏聲讓大地一陣顫動。
6、因頭上髯毛處生一縷金發,又因相貌俊俏,便喚為金發郎。
7、藥材稈質堅硬似小竹,基部有被毛的鱗片,基部傾斜,節上生根,高三寸,徑與拇指一般粗,多節,節上有髯毛,上部各節多回分枝。
8、另一種是紅色的,頭上長著兩只角,身上的鱗片也很大,脖子上長著髯毛,髯毛很長,也是紅色的,就像火焰一樣,不用問了,這自然就是火系的龍族了。
9、百戰神則一臉不耐煩,殘破的鎧甲反射出粼粼紅光,凌亂的髯毛隨風搖動。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