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稱史記為什么,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什么?
1、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什么?
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打破了或者說違反了當時史書體例的規定,所以魯迅才說它背《春秋》之義。他認為《史記》記錄歷史的方式無視了之前的規范,也沒有在字句上進行過多的雕琢,這些都是不合時代的。
而在《史記》之后的大多數正史里,因為“官修”的性質,在體例、文辭等諸多方面都要比《史記》更為謹慎,也陷入了另一種統一的規范當中,就沒有《史記》這樣打破傳統史學的震撼力。
也就是說,之前傳統史學的規范被《史記》打破了,而《史記》又成為了新的規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優質的作品能打破它。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所以魯迅才會給出了“史家之絕唱”的評語。并非是認為《史記》是所有史書當中最好的,僅是點明了其特殊性而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通史
在《史記》出現以前,我國古代只有文告匯編、斷代編年、地區國別、譜牒世本之類的史書,而《史記》是第一部通史。這部通史,在時間上跨度很長,記載了自遠古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秦直至漢武時期長達三千年的史事。
在內容上包羅萬象,記載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學術、天文、地理乃至醫術、占卜等社會生活,所以說它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
在地域上范圍廣闊,除主要記述漢武時期國家版圖中心地區的史事之外,還囊括了周邊少數民族和域外國家,視野所及為當時已知“天下”的全部社會生活狀況,所以它又同時具有某種世界史的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對這部通史的表述,有著非常明確的劃分階段的特點。依據歷史事勢的發展,司馬遷是將三千年的通史劃分為春秋以前、春秋、戰國、秦楚之際、漢代五個階段,并精辟地概述出各階段的特征,而集中表現司馬遷對這些特征認識的是“表”及其序文。
代指春秋以前階段的是《三代世表》,雖然其序文沒有關于該階段的論述文字,但它強調了中華原始國家構建的產生與延續,以及隨后影響深遠的極具國體性質變化的政治分封的形成。
其他階段的特征,如五霸爭雄、七國擾攘、號令三禪、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等,分別在《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秦楚之際月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四篇序文中做了明確的論述說明。階段的劃分及其特征的說明,顯示出司馬遷具有極其高明的歷史見解。
2、魯迅稱史記為什么?
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后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研究概況
自漢至清,《史記》的研究專著與論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韻訓詁、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讀法、評注等領域。方法是抄攝材料,排比引證,基本是微觀的甲說乙說的“文獻”研究。
20世紀以來,司馬遷與《史記》的學術研究隊伍日益壯大,學者除了對司馬遷生年、生平、家世和《史記》的名稱、斷限、體制、取材、篇章殘缺與補竄、義例等具體問題的考證之外,更加擴展了《史記》的綜合集成研究。
他們以文獻為本,汲取本土考古學成果,結合西方史學學理與方法,考證精嚴,論斷謹慎,邏輯分析嚴密,極大地推動了大陸《史記》從“史料學”到“《史記》學”的進展,突破性成果較多。例如王國維首用甲骨文、金文證明《史記》記載的三代歷史為可信。
從王國維與郭沫若同用漢簡考證司馬遷的生年到陳直的《史記新證》,都可看出考古文獻得到了極大利用。而這一百年的考據研究主要集中于司馬遷的行年、《史記》疑案、馬班異同考論、《史記》與公羊學、《史記》三家注等領域。
來源:百度百科—史記 (司馬遷著紀傳體歷史著作)
3、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為什么
《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根據查詢百度題庫試題顯示,《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什么?答案:《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列“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妒酚洝穼笫朗穼W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4、《史記》被魯迅稱為什么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后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后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鑒賞
一、敘事藝術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系的更深層次的探究,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二、人物刻畫
(1)注重語言,細節描寫;
(2)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特寫相結合,突出人物形象;
(3)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
(4)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
(5)互見法的運用;互見法的運用。
來源:百度百科—史記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