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字旁的字和什么有關,鳥字邊的字大部分都和什么有關
1、鳥字邊的字大部分都和什么有關
鳥字旁大多和禽類、飛行的鳥有關。
鳥字旁大多和禽類、飛行的鳥有關,鳥字偏旁的字有鳴、鷗、鴆、鴨、雞、鵝、鷹、鳥、鴉、鴿、鷺、鸝、鵑、鴕、鶴、鵲、鳶、鴻、鶩、鸚、鵬、鵡、鳩、鸞、鵠、鷸、_、_、鷦、鴟等。“鳥”字旁在古代指的是長尾飛禽,即代表長尾巴的鳥的意思。與它相同意思的就是代表短尾巴的鳥的“隹”。
鳥: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后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
隹:短尾鳥的總稱,與“鳥”同源。“隹”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隹”的字與禽類有關。
2、帶鳥字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關
帶鳥字旁的字大多和禽類、飛行的鳥有關,比如:鳩、鸤、鴿、鵪、鵯、鴆、鴣、鶇、鸕、鴨、鸮、鴦、鸰、鴟、鴝、鴛、鸴、鴕、鷥、鷙、鴯、鴰、鵂等等。
1、鳩:jiū
鳥,鳩鴿科部分種類的統(tǒng)稱。
2、鸤:shī
鸤古書上指布谷鳥。
3、鴿:gē
鳥,品種很多,翅膀大,常成群飛翔。有的經(jīng)人工馴化后能夠傳遞書信、常用做和平的象征。
4、鵪:ān
鳥,頭小尾短,羽毛赤褐色,雜有暗黃色條紋,雄性好斗。肉味美,卵亦可食。
5、鵯:bēi
鳥類的一屬,羽毛大部為黑褐色,腹白,腿短而細弱,食果實和昆蟲。
3、帶有“鳥”字偏旁的字大都與什么有關
鳥字旁的字大多數(shù)是跟禽類,飛行的鳥有關。
鳥字旁的字有:
1、鸝
鸝,鳥名,羽毛黃色,從眼邊到頭后部有黑色斑紋,嘴淡紅色。鳴聲動聽悅耳。亦稱“黃鶯”、“倉庚”、“黃鳥”。
2、鳶
一類小型猛禽的通稱。鳶類有長而狹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兩足只適于攫取昆蟲、蛙類和小爬行動物,在食物短缺時也食腐。各種鳶均善于在天上做優(yōu)美持久的翱翔動作。體長通常在500mm到600mm左右。
3、鵑
本義:小巧的鳥,特指杜鵑,其顯著特點是雙音節(jié)叫聲,并把卵產(chǎn)于別的鳥巢中為它代孵,吃毛蟲,是益鳥。形聲,從鳥,從肙。“肙”意為“小巧的”,“肙”和“鳥”聯(lián)合起來表示“小巧的鳥”。
4、鴻
形聲字,本意指大雁,后引申出“書信”、“大”等意。相關組合詞語較多,表示精明公正,學識淵博,官運旺,中年成功隆昌,富貴之字。
5、鶯
鶯又叫黃鳥、黃鸝、倉庚、青鳥。體型纖細瘦小,嘴細小,羽色大多比較單純,棲息于多種環(huán)境中,鳴叫聲尖細而清晰。鶯科分布基本限于舊大陸,只有極北柳鶯出現(xiàn)在美洲的阿拉斯加,兩種戴菊分布于北美洲,幾種蚋鶯分布于中南美洲。
4、帶有“鳥”部首的字都與什么有關?
鳥字旁的字大多數(shù)是跟禽類、飛行的鳥有關,例如:雞、鴨、鵲、鷹、鷗
一、雞拼音: jī
釋義:
1.家禽,品種很多,嘴短,上嘴稍彎曲,頭部有紅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飛。也叫家雞。
2.(Jī)姓。
二、鴨拼音: yā
釋義:鳥,嘴扁腿短,趾間有蹼,善游泳,有家鴨、野鴨兩種。(rǒng)毛可用來絮被子、羽絨服或填充枕頭。通常指家鴨。通稱鴨子。
三、鵲拼音: què
釋義:也叫喜鵲。鳥類。喙尖,尾長,體羽大部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聲響亮,主食昆蟲,是益鳥。
四、鷹拼音: yīng
釋義:鳥,上嘴呈鉤形,頸短,腳部有長毛,足趾有長而銳利的爪。是猛禽,捕食小獸及其他鳥類。種類很多,如蒼鷹、雀鷹、老鷹等。
五、鷗拼音: ōu
釋義:鳥,頭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長而尖,羽毛多為白色。多生活在海邊,主要捕食魚類,種類很多,如海鷗、黑尾鷗等。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雞毛[jī máo]
雞,分家雞和野雞。它們露在體外的稱外羽,如翼羽、背羽、腰羽;貼皮遮沒部分稱絨羽,簡稱絨毛。羽毛的產(chǎn)量為活重的7.6%~8.6%,如能廣泛收集,加工利用,可制出大量的枕芯、被墊、背心、航空登山用衣和軍用睡袋。
2.公雞[gōng jī]
雄性雞。
3.雞蛋[jī dàn]
雞蛋又名雞卵、雞子,是母雞所產(chǎn)的卵,其外有一層硬殼,內(nèi)則有氣室、卵白及卵黃部分。富含膽固醇,營養(yǎng)豐富,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7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
4.雛雞[chú jī]
孵出不久的小雞。
5.雞籠[jī lóng]
育肥雞用的雞欄。
請?zhí)砑游⑿盘栕稍儯?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