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全文,陋室銘的全文是什么?
1、陋室銘的全文是什么?
《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譯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陋室銘》是詩人劉禹錫的一篇名作。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他曾當過監察御史,因參與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及地方豪強獲罪,貶至安徽和州縣城當通判。
和州知縣是個勢利眼兒,三遷其居,最后劉禹錫的住處才幾平米,僅能容納一張床、一套桌椅。劉禹錫忍無可忍,揮毫寫下了這篇《陋室銘》來詮釋他淡泊名利、高潔傲岸的人生態度。
《陋室銘》不僅是“古今最美散文”之一,還被清初吳楚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里,而且成為了歷代名人雅士在生活條件不太理想狀態下,用以“安貧樂道”的座右銘。
文章作者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的風范,一直為后世所景仰。而以《陋室銘》為題材的書法作品更是被后人用來裝飾家居,顯示居住環境的高雅與格調。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名家書法《陋室銘》,感受不一樣的陋室之美!
來源:百度百科-陋室銘
2、陋室銘的全文翻譯和原文
陋室銘的全文翻譯和原文如下: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成為有靈力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說說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學問的人。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文學賞析:
1、《陋室銘》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
2、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3、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襯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賢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敘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
3、《陋室銘》全文
4、陋室銘-全文-作者唐代詩人劉禹錫
1作品原文
《陋室銘》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2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⑵.在(zài):在于,動詞。
⑶.名(míng):出名,著名,這里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⑷.靈(líng):形容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上:長到;入:映入。
⑻.鴻儒(hóng rú):指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⑼.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⑽.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⑾.金經:現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裝飾精美的經典(《四書五經》),但就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書則指的是佛經(《金剛經》)而安徽考察則是后者。金:珍貴的。
金經
⑿.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⒀.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⒁.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⒂.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⒃.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⒄.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⒅.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揚雄,字子云,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3]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呢?孔子說的這句話見于《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白話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成了靈異的(水)。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的痕跡長到階上;碧綠的草色映入窗簾。(與我)談笑的是學問淵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奏沒有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受到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就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簡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表達了作者保持高尚節操、安于清貧的人生態度和不愿與權貴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