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祖先,鳥類的祖先是什么?
1、鳥類的祖先是什么?
鳥類的祖先是始祖鳥。
鳥類是怎樣演化來的? 這是科學上的一個難題。因為鳥類的骨骼脆弱,又是在天空飛的,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所以關于鳥類起源的化石資料也不多。目前,世界上只發現5例原始鳥類的化石。這5例原始鳥類化石都是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州的石灰巖層中發現的,距現在已有1.5億年了。
這些化石被證明為始祖鳥。這些化石上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為初級和次級飛羽,還有尾羽。它的前肢特化成飛行的翅膀,后足有4個趾,三前一后;鎖骨愈合成叉骨,恥骨向后伸長。這些特 征都與現代鳥類相似。
鳥類的祖先
但奇怪的是,它的嘴里長著牙齒,翅膀尖上長著三個指爪;掌骨和跖骨都是分離的,還有一條由許多節分離的尾椎骨構成的長尾巴,這些特點又和爬行類極為相似。經研究證明,它是爬行類向鳥類過渡的中間階段的代表,所以被稱為始祖鳥。
據測定,始祖鳥最小飛行速度是每秒7.6米,它可以鼓翼飛行,但不能 持久。始祖鳥是怎樣從地棲生活轉變為飛翔生活的呢?關于這個問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原始鳥類在樹上攀緣,逐漸過渡到短距離滑翔,進一步變為飛翔。
2、鳥的祖先是誰
我不知道找你
3、鳥類的祖先是誰?
鳥類的祖先是獸腳類恐龍.
20世紀70年代初,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約翰·奧斯羅姆重新審視了這一概念后指出,始祖鳥與獸腳類恐龍之間也有著相似性。奧斯羅姆說,其實,恐龍并沒有滅絕,而是以羽毛的形式生存著,如燕子、鷹、蜂鳥和喜鵲。但是,從陸棲恐龍到始祖鳥到燕子,這并不能說是一種直接的血統。奧斯羅姆說,“我們還沒有證據支持任何直接直系的血統。化石記錄中的空隙太多。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將散失的時間和空間點聯系起來。”
但是,這種假說卻遭到了一部分鳥類學家的反對。他們認為,鳥類與恐龍相像并不是因為關系密切,而是因為生活在相同的小生態環境中,以相同的方法行動所致。這種相同特性或趨同的不同發展,在生物歷史中是常見的現象,這也就是生物學上所稱的同功現象。不妨看一下蝙蝠和蝴蝶的翅膀:兩者都是撲翅飛行的,但是由不同的身體部位而升空的,并沒有跡象表明它們是共同的祖先。
1994年,在北票市的一個小山村發現了一塊鳥類化石,當中國科學院鳥類化石專家侯連海先生看到這塊化石時,立即被它那種與始祖鳥十分相像的圖形所震驚,圖形大小如喜鵲,長有與始祖鳥一樣的翅膀、長指狀物和彎曲的爪子。在始祖鳥長有完整牙齒的嘴的地方,卻有著角質的無齒鳥嘴。這種鳥幾乎與始祖鳥一樣古老,且已具備了現代的顎。侯先生將此鳥命名為“孔子鳥”,意即“祭祀孔子的鳥”。
孔子鳥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能夠進行遠程飛行的最早鳥類,它的翅膀幾乎與始祖鳥一樣原始,但已有了一些諸如輕盈的骨頭、較短的尾巴等現代鳥類的特征。
1996年,在北票市上園鄉的一個小山村四合屯,當地農民在挖掘孔子鳥化石時發現了四塊長毛的小型肉食恐龍化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被發現的長毛恐龍的化石,因而被譽為“中華鳥龍”。它的發現對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假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直接支持了鳥類由小型的食肉的棲地性恐龍進化而成的理論。
無獨有偶,1996年6月,在巴塔哥尼亞荒蕪地帶,人們發現了距今約0.9億年前的恐龍的部分殘骸。令人驚異的是,這是一種具有鳥類翅膀的兩腿恐龍的部分殘骸。它能像鳥折疊起自己翅膀、折疊前臂,能像鳥一樣活動肩膀關節,并能抬起前臂向下撲翅飛行。
在四合屯發現的化石中,有一種很特別的動物。這種動物像始祖鳥,但更原始、更大,腿更壯實。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季強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原始祖鳥龍。原始祖鳥龍的羽毛是對稱性的,與始祖鳥不同,這說明這種動物不能飛行。在相同的地區,還發現了另一種不能
飛行的動物———尾羽鳥龍。尾羽鳥龍有很獨特的牙齒、尾巴羽毛和從第二指中長出來的長長的、對稱性的羽毛。
尾羽鳥龍看上去像雞,頭蓋骨很大,牙齒像針一樣尖銳,一雙前臂短而健壯,多骨的尾巴幾乎要比身體長一倍。動物化石保存完好。不但能看到殘骸的細節,而且能看到一般化石所無法記錄的柔軟的組織和其他身體部位。從頸項到尾巴的后背上,有薄薄的、深色的纖維 狀皺紋的背脊。尾羽鳥龍的頸項上長滿了細小的纖維,犁溝似地布滿了長長的后背和尾巴,這說明它不是一種普通的小恐龍。
4、鳥的祖先長什么樣?
鳥的祖先,應是始祖鳥。
始祖鳥,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小型恐龍,隸屬于恐爪龍下目,代表了一種恐爪龍類的原始類型。始祖鳥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祖先。
在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們發現了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的始祖鳥化石中,已有大部分證明始祖鳥和食肉的獸腳類恐龍有親緣關系,支持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理論。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