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登門訪士,求《齊桓公登門訪士》 翻譯
1、求《齊桓公登門訪士》 翻譯
齊桓公登門訪士,出自西漢劉向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已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
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譯文
齊桓公召見一個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隨從就說:“你作為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君王,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卻沒有見到,就可以停止了。”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輕視爵位、俸祿的士人,一定會輕視他們的君王;君王如果輕視霸王之業,自然也會輕視有才能的人。
即便稷敢輕視爵位和俸祿,我哪里敢輕視霸王之業呢"齊桓公召見了五次才見到稷.天下的國君聽說了,都說:“齊桓公尚且降低身份對待平民,何況我們這些一般的國君呢?”在這時其他的君主一起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到的。
齊桓公能夠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使天下(錯誤的事情)全都得到匡正的原因,都因為他能夠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士人啊。
作者簡介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因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
治《春秋谷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
2、齊桓公“登門訪士”的原文及翻譯賞析
譯文:
齊桓公召見一個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隨從就說:“你作為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君王,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卻沒有見到,就可以停止了。”
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輕視爵位、俸祿的士人,一定會輕視他們的君王;君王如果輕視霸王之業,自然也會輕視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輕視爵位和俸祿,我哪里敢輕視霸王之業呢 "
齊桓公召見了五次才見到稷.天下的國君聽說了,都說:“齊桓公尚且降低身份對待平民,何況我們這些一般的國君呢?”在這時其他的君主一起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到的。
齊桓公能夠九次召集諸侯會盟,使天下(錯誤的事情)全都得到匡正的原因,都因為他能夠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士人啊。
原文: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已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 "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
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出處:《新序》——西漢·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谷梁傳》。據《漢書·藝文志》載,劉向有辭賦33篇,今僅存《九嘆》一篇。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
《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百度百科——齊桓公登門訪士
3、齊桓公登門訪士文言文翻譯是什么?
齊桓公登門訪士文言文翻譯:
齊桓公去見一個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隨從說:"你作為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君王,對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卻沒有見到,就可以停止了。"
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輕視爵位、俸祿的士人,一定會輕視他們的君王;君王如果輕視霸王之業,自然也會輕視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輕視爵位和俸祿,我哪里敢輕視霸王之業呢?"齊桓公去了五次才見到稷。
天下的國君聽說了,都說:"齊桓公尚且下訪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一般的國君呢?"在這時其他的君主一起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到的。
原文: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齊桓公之所以能成為一方霸主,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賢能為之用便是其中原因之一。這篇文言文說的就是齊桓公求賢若渴的一則故事。
啟發與借鑒
所謂"禮賢下士",是指地位高的人有禮貌地對待有才能的人,把自己放在有才能的人的下面,齊桓公就是這樣的人。在中國古代,有才能的人往往顯得清高,不愿出仕。
劉備"三顧茅廬"與"齊桓公五訪小臣稷"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諸葛亮與稷終于出仕了,這叫用誠意感動對方。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招攬人才就需要有這種精神。
4、劉恒公登門訪士的翻譯
劉恒公登門訪士的翻譯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