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的主旨句,馬說的主旨句
1、馬說的主旨句
《馬說》的主旨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意思: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這句話表明了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
《馬說》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主題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作者將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里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的發泄。
2、《馬說》的主旨句是什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被埋沒的根本原因:論點;點明中心)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不知馬也 可不寫)(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據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發語文教參)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4.點明中心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馬也。
3、《馬說》主旨是什么呢
《馬說》主旨是:世有伯樂,然后又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全文圍繞中心命題展開論述,有正面的說理,也有反諷。說理深析透辟,諷刺入木三分。因通篇采用比喻手法,只作馬說,而意不在馬,所以耐人尋思。古人說蹙萬里長江于尺幅之中,這種凝聚濃縮的手法正是韓愈一支筆經過千錘百煉的結果。既為作者起伏回蕩、感慨悲涼的情緒而傾倒,也為他簡潔洗煉的筆墨所欽服。
創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卻一直未被采納。雖然沒能得到重用,但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來的幾年內,他相繼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也并未得到特別的賞識,所以常常郁郁寡歡,并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4、馬說中點名主旨的句子是
馬說中點名主旨的句子是
《馬說》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韓愈文選》中《雜說》的第四篇,"馬說"這個標題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公元795-800)。"說"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 馬角烏頭,馬角烏頭是什么意思馬角烏頭的拼音是什么
- 馬西諾,關于電影《教父》 問題。。
- 馬航死者全是艾滋病一流專家,剛剛看到新聞說昨凌晨被擊落的馬航飛機上有108位艾滋病相關研究者,這會不
- 馬航死者全是艾滋病一流專家,剛剛看到新聞說昨凌晨被擊落的馬航飛機上有108位艾滋病相關研究者,這會不
- 馬航mh370事件再現謎團,失聯近9年,馬航MH370重要殘骸碎片被發現!外媒曝新猜測:或表明飛行員
-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 馬致遠秋思,《天津沙.秋思》的全詩是什么?
-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天津沙.秋思》的全詩是什么?
- 馬經258圖庫,馬經圖庫彩圖全年歷史鴿子毛能賣錢嗎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