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流失160年后回歸圓明園,圓明園的馬頭是怎么回來的?有多少動物的頭沒有被發現?
1、圓明園的馬頭是怎么回來的?有多少動物的頭沒有被發現?
你知道圓明園的十二獸首嗎?我不知道。沒關系,校易搜告訴你。
頤和園有十二生肖的獸首。許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由于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這些珍貴的財富丟失了。很多都失蹤了,或者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但是很難找回來。最近圓明園的馬頭終于回來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壽是怎么回來的,又是怎么丟的?到目前為止,圓明園的十二生肖有多少回歸了?
11月13日,圓明園馬頭銅像捐贈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1860年,頤和園被英法聯軍洗劫焚毀,12尊獸首銅像流失海外。至此,鼠首、兔首、馬頭等7個獸首回歸。2018年,現場出現了一件疑似丟失水龍頭的物品。蛇頭、羊頭、雞頭、狗頭至今下落不明。
13日,圓明園馬頭銅像回歸故里。為迎接“駿馬”回歸,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捐贈儀式。“馬頭”將與其他6尊已回京的獸首銅像一起,參加“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物回歸成果展”。
11月27日展覽結束后,馬首銅像將進入北京圓明園管理處。這也是圓明園收藏的第一個獸首。
馬首回家100多年。
眾所周知,圓明園馬頭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建筑群海晏堂外生肖獸首噴泉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意大利郎世寧設計,融合了東西方的藝術理念和設計風格。在清朝,它是由宮廷工匠精心制作的。由紫銅精制而成,色澤深沉厚重。這是用失蠟法鑄造的。它的外貌栩栩如生,毛發前所未見,歷經數百年風雨而不生銹。它顯示了非常高的技術水平。這是一件非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洗劫一空,付之一炬。馬頭銅像和其他11個獸首流失海外。
此后的百年間,圓明園獸首流散國外,與祖國分離。
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中國流失文物陸續出現在海外。國際拍賣公司多次從高價中獲利。中國人民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譴責。國際輿論正在廣泛關注這些文物。文物回歸面臨諸多阻礙。每一個獸首的歸途,都體現了無數人的默默努力。
以馬首為例。2007年8月,國家文物局得知馬首即將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立即表示了終止公開拍賣的堅定決心和推動文物回歸的意愿。拍賣公司對此積極配合。同年9月,愛國企業家何忠信得知情況,以高度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感,慷慨解囊,搶救流失文物,結束了馬首是瞻銅像100多年的流亡生涯。
七首詩回家,圓明園回望獸首銅像
此后,馬首銅像在香港和澳門公開展出。在今天的捐贈儀式上,何鴻_的代表何超瓊表示,馬首銅像在澳門已有12年。在傳遞愛國主義的同時,也見證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馬首銅像可以永久回歸西藏。這是港澳人民對國家富強的真誠祝愿,也是全國人民的美好祝愿。
根據
至此,圓明園七大動物回歸祖國。從牛頭、虎頭、猴頭的國企競拍,到馬頭、豬頭商人在國內的捐贈,再到鼠頭、兔頭的外國友人回歸,圓明園的獸首散落一地,重聚一堂,是中國流失文物的回歸之路。值得一提的是,豬頭銅像也是何鴻_在2003年購買并運回國內的。
馬《歸途》延期,展覽延期至11月27日。
為迎接“尊貴的客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歸之路回歸成果展”將延期至11月27日,屆時觀眾可在國博北2號、3號展廳觀賞巨獸。
在展廳里,圓明園獸首只是一個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成功地歸還了300多批15萬件文物。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柱表示,流失海外文物是中國遺產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民族感情,牽動著海內外愛國同胞的心弦。在70年搶救流失文物的偉大實踐中,港澳愛國同胞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秉承拳法愛國精神,他們海外尋寶,報效祖國,化私人利益為公共利益,廣泛造福大眾。何鴻_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向祖國捐贈馬頭銅像,也體現了數百萬千千、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深情,以及與祖國血脈相連的深厚感情。
在馬頭將要揭幕的位置,背景墻上有一句話,寫著“它的回歸啟示我們,國家弱則文物流失,國家強則文化繁榮。”
【相關新聞】
五個獸首不是“家”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這是一尊清代鑄造的銅像。生肖動物的獸首銅像呈“八”字形,排列在噴泉兩側的個別石臺上。每種動物都是噴泉器官。每隔一個小時,相應的動物就會噴水兩個小時。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向海外。
目前已有鼠首、兔首、牛頭、猴首、虎首、豬頭、馬頭等7個獸首回國,還有5個獸首仍滯留在外。
這五個獸首中,龍首可能被中國臺灣省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蛇、羊、雞、狗的頭不見了。
2、闊別160年!“馬首”終于“回家”了,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辛酸?
馬首是在清朝乾隆年間有意大利宮廷匠師制作,經歷了清朝滅亡,八國聯軍侵華從而流落他鄉,07年在香港拍賣會上由何鴻燊拍下,終于回歸了祖國。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馬首銅像入藏儀式”,馬首和國家闊別160年,在今天終于回歸圓明園,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流失在外的文物。馬首是由一位意大利人在清朝乾隆年間制作,結合了東西方的藝術風格,馬首神態栩栩如生,漂流了百年也沒有絲毫被鐵銹腐蝕過的痕跡,是一件非凡的藝術作品。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導致圓明園內的文物被搶奪,圓明園被燒毀,使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銅像流失海外,2007年國家文物局獲得了馬首銅像即將在香港拍賣的消息,向其表達了停止拍賣,想要讓馬首回歸的良好意愿,賭王何鴻燊知道后,拍下了這尊馬首銅像,結束了馬首銅像百余年的漂泊,2019年11月何鴻燊先生正式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馬首銅像劃撥給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從此闊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終于回到了家。
國家文物局局長表示,馬首銅像結束了百年的流離,成功回歸圓明園,是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歸屬地的成功范例,多年來,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相繼努力下,已經有了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六尊圓明園流失的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了祖國,馬首的回歸是第一件流失在外的獸首回歸圓明園,讓人不禁感嘆時間飛逝,也讓我們記住歷史,更讓我們有了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我們相信不管自己在哪里,在外多少年,祖國的大門永遠為我們敞開,我們隨時都可以回家,從此馬首銅像不再是一件皇家藏品,而是屬于我們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
3、馬首時隔160年終于回歸圓明園,文物回歸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背后的故事非常的曲折,馬首是原本的家在圓明園的海晏堂,得名于河清海宴,天下太平,在乾隆25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760年的時候,乾隆皇帝下令在長春園內修建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歐式園林景觀。
海晏堂出自三朝元老楊畫師郎世寧之手,海晏一詞指的是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也是對當時社會的寓意天下太平,海晏堂也是圓明園三園之一的長春園內最大的西洋風格的建筑,在海晏堂正面中門外是一個大型的噴泉時,左右兩邊環抱著噴水池。噴水池南北兩側是時間,時間上,南北兩側分別淋漓著代表著中國古代傳統十二生肖的水法,以表示一天中的12個時辰。12個銅像原本的用作吸氧水法噴泉機關,每一個素面都雕刻的非常的精細,銅像的身軀是石雕,穿著袍服的造型,12個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場面極其的壯觀。
在侵華戰爭中,十二生肖水法機關的人參是向全部被八國聯軍損毀,而同時圓明園內的各種珍寶都被洗劫一空,流落世界各地,作為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縮影,時而受受也存在著每個中國人心中不同的意義。馬首銅像是在香港被愛國企業家何鴻燊。以6910萬的港元成功收回,收回之后,他表示自己的愛國之心也為了同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迎接澳門回歸祖國的20周年,希望馬首銅像能夠永遠歸藏于國家。寄托自己的一片赤誠愛國之心。
不得不說的是以前疲弱的中國經歷了列強的侵略,各種各樣的文物流失海外。也是當時政府的不作為,如果自己的祖國一直強大,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強大自己,才能強大自己的祖國。
4、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是馬首。
馬首銅像,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鑄造于清朝乾隆年間。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馬首銅像被掠奪藏于法國,2007年由何鴻燊購得后捐獻國家。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
: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為更好踐行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文物保護國際共識,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先生協商一致,將馬首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
2020年年內,這件文物將回到圓明園,并完成首秀;12月1日,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這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來源:
百度百科-馬首銅像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