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翻譯,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的翻譯
1、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的翻譯
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問候趙威后,書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就問使者說:“今年的年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好嗎?”使者不高興,說:“下臣奉齊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來,現在您不問齊王,反而先問年成和百姓,豈不是把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說:“不是這樣。假如沒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沒有百姓,哪里有國君?因而有所問,能不問根本而問末節的嗎?”
威后進而又問他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有糧食的人給吃,沒糧食的人也給吃;有衣服的人給穿,沒有衣服的人也給穿。這是幫助國君撫養老百姓的人呀,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
葉陽子平安無事嗎?這個人做人呀,憐憫那些無妻無夫的人,顧念撫恤那些無父無子的人,救濟那些困苦貧窮的人,補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養育百姓的人,為什么到今天不讓他在位成就功業?
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平安無事嗎?她摘掉耳環等裝飾品,到老不嫁,來奉養父母。這是帶領百姓盡孝心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讓她上朝呢?這兩個處士沒有成就功業,一個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來統治齊國,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個子仲還在嗎?這個人做人呀,對上不向國君稱臣,對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諸侯交往,這是帶領百姓無所作為的人,為什么到今天還不殺掉呢?
原文: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
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
作品背景:
趙威后是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趙威后執政。趙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賢是非,是一位優秀的女政治家。這篇文章就是記敘趙威后接見齊國使者的一次談話,通過雙方的問答,委婉的批評了齊國政治失當,贊揚了“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
這篇文章表現了趙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時也對齊國的政治狀況有所批判。戰國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漸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識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張。這種思潮在戰國時繼續發展。孟子有“民貴君輕”一說,田于方、顏斶也有“士貴王不貴”的思想。
來源:百度百科-趙威后問齊使
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的原文及翻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白話譯文:齊王派使者來問候趙威后,(齊王給威后的)信還沒打開,威后就問使者說:“齊國的收成好嗎?老百姓好嗎?齊王也好嗎?”(齊國)使者(聽了)不高興,說:“我奉齊王使命出使到威后這里,現在您不問齊王如何,而先問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問卑賤者后問尊貴者的呢?”
威后說:“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收成,憑什么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又憑什么會有國君?哪有不問根本而去問末梢呢?”
于是進一步又問齊國的使者說:“齊國有一個處士叫鐘離子,他還好吧?(我聽說)這個人的為人,有糧食的人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他也給他們飯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沒衣服的人他給他們衣服穿。這是在幫助齊王撫養他的百姓,為什么至今不讓他成就功業呢?
葉(音shè)陽子還好吧?這個人他的為人,憐憫、撫恤鰥夫、寡婦、孤兒和沒有子女的老人,救濟生活窮困、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齊王使百姓安寧,為什么至今不讓他成就功業呢?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吧?她除去耳環首飾(不修飾自己),到老也不嫁人,為的是供養父母,這是為百姓表率,使百姓孝敬父母啊,為什么到現在不讓她被接見?
這兩個處士不能成就功業,一個孝女不(讓她)被接見,如何能統治齊國、做萬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還在嗎?這個人的為人,對上不向君王稱臣,對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橫向又不謀求與諸侯交好,這是引導百姓成為無用的人,為什么至今還不殺了他呢?”
3、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翻譯
4、戰國策 齊策四 原文與翻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原文】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①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②其壞,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書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注釋】
①息:繁殖。
②徹:同撤。
【譯文】
齊王派使臣去訪問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開齊王送來的信,便問使者說:“年成可好嗎?人民可好嗎?大王可好嗎?”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齊王的派遣,來拜見威后,現在您先不問大王,卻先問年成和人民,豈不是先卑賤而后尊貴嗎?”威后說:“不對,如果年成不好,怎么還會有人民?如果沒有人民,怎么還會有國君?怎么有舍本而問末的道理呢?”
于是她進一步問使臣說:“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他可好嗎?他為人,有糧食吃時。他給別人糧食吃;沒有糧食吃時,他也給別人糧食吃,有衣服穿時,他給別人衣服;沒有衣服穿時,他也給別人衣服穿。這是幫助國君養活人民啊!為什么至今還不給他工作呢?葉陽子可好嗎?他為人,痛愛鰥寡的人,供養孤獨的人,救濟窮困的人,補給不足的人。這是幫助國君讓人民活下去啊!為什么至今還不給他工作呢?北宮的女兒嬰兒子可好嗎?她不修飾打扮自己,已經老了,也不出嫁,而在家奉養父母。她是為民表率,教大家都行孝道的人啊!為什么至今還不封嬰兒子為命婦讓她入朝呢?這兩位賢士沒給工作,一位孝女不給加封,您怎能統治齊國,做萬民的父母啊?於陵仲子還活著嗎?這個人為人,對上,不為國君服務;在下,也不治理其家庭;又不結交諸侯;這是帶頭要人們做一個對國家不負責任的人,為什么至今還不殺掉他呢?”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