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泊東吳萬里船,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
1、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
原文如下: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如下: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注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該作品的創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結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賞析如下: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
末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關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2、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
門泊東吳萬里船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
原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詩歌賞析
整首詩描繪的是以作者家為事件發生的中心地,時間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樹上成雙結對的黃鸝鳥在卿卿我我地鳴叫,預示著什么事要發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有船來接作者與一群高潔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脈絡表達的非常清晰明確。
全詩以賦的方法寫作,且渾然天成,而又恰到好處不露痕跡。以至于外行人以為杜甫這首詩是在描寫自然風景。上下兩句,兩兩相對,且那些明比、暗喻讓人浮想聯翩。是運用“賦、比、興”的經典之作。
讓人見識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詩的語言。讀這樣的作品幾乎是與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詩詞之妙莫過如此。
3、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哪首詩
絕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賞析
全詩以賦的方法寫作,且渾然天成,而又恰到好處不露痕跡。以至于外行人以為杜甫這首詩是在描寫自然風景。上下兩句,兩兩相對,且那些明比、暗喻讓人浮想聯翩。是運用“賦、比、興”的經典之作。讓人見識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詩的語言。
讀這樣的作品幾乎是與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詩詞之妙莫過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們述說:詩是不可翻譯的。
4、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
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如下:
絕句(其三)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句詩的意思是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東吳是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萬里船指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此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絕句》。
白話文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
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
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這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
請添加微信號咨詢:19071507959
最新更新
推薦閱讀
猜你喜歡
關注我們
